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遗传承研究(2023\3)
内容
内容推荐
《非遗传承研究》集刊是在2016年创刊的同名内刊基础上于2019年创办的,上海师范大学主办、上海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承办。季刊,3、6、9、12月25日出版,72页。集刊主要栏目有法律法规、理论研究、调查与报告、非遗项目、传承人风采、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史料与掌故、轶闻口述等。近六年来,共刊发了近六百篇文章,受到了全国非遗界、文化界的好评和肯定。
目录
"【目录】:
卷首语 Preface
非遗教育体系化刍议 郗志群  
   
法律法规 Laws & Regulations
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及相关规划解读 祝洪玲   

调查与报告 Surveys & Reports
上海市崇明区非遗传承保护能力评估报告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崇明分中心    
特稿 Feature
潜龙在渊 腾必九天
——锦龙堂蜡笺试笔随感 高春明   
专稿 Feature Article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内向和外向问题 向云驹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y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探析 岳鸿雁
想象与重构:论当代非遗题材电影的共同体叙事 张 春 陈雨桐   
国潮助力非遗传承 传统赋能时尚消费 张 华 张 微
媒介融合背景下晋域沿黄河地区非遗传播路径的时代变迁 刘 霄   
传承项目 Heritage Projects
花儿“非遗”保护应回归民间
——《花儿文化与乡村振兴学术论文集》序言 陶立璠
数字化赋能:非遗藏品社会生态的技术重构 周 天
农耕文化中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
——以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为例 陈旭华
传承人风采 Inheritors’Profile
通时达变剪思绪,纸短情长道今昔
——访上海剪纸国家级传承人奚小琴 杨斐然 尹笑非
非遗进校园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 onCampus
“双创”驱动下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索
——以非遗汉绣为例 刘 慧
非遗技艺职业体验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为例 王 燕
非遗在社区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Community
“非遗 + 阅读”:探索非遗在社区新模式
——以“新页书房·非遗主题馆”智慧图书馆长宁试点为例 顾 海
轶闻口述 Oral Anecdotes
一“武”定强国
——武定书场经理姜佩文访谈 王 宵
钱建忠的汉魏情结 封二
活力非遗 多彩长宁
——上海市长宁区 2023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封三"
序言
"【前言/序言】:卷首语
非遗教育体系化刍议
郗志群
2021 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
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在
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加强高校非物
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
设”“在职业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
业和课程”“建设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
践基地。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时至今日,我
国非遗教育体系已初见规模,形成多级建设、多点分布
、多样并存的蓬勃发展态势。
多级建设主要包括非遗学科、非遗专业、非遗职业
技术、非遗进校园、非遗教育传承等。如教育部批准天
津大学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
科,是全国首个获批的非遗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部公
布的 2020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中,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职业教育专
业目录(2021 年)》专门设置民族音乐与舞蹈、民族
美术等中职专业,民族表演艺术、民族服装与饰品等高
职专科专业以及戏曲表演、工艺美术等高职本科专业。
而非遗进校园活动,非遗教育传承基地建设则是在以往
开展的基础上更加普及和深入。
多点分布表现在随着非遗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培养
相关专业人才的院校迅速增长。例如:2020 年西安音
乐学院申报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成
为该专业的始设高校。次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 2021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备案“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高校激增了10 家。现今全
国共有 162 个职业院校设置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
范专业点。各职业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列为必修
课或限定选修课,明确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
数的 50% 以上。
多样并存则是在非遗教育体系内,各级教育机构依
据专业定位、社会需求、地方文化等要素架构形式多样
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来讲,高校非遗教育具有整体性
和专业化特点,课程设置兼顾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
化遗产、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等,基本形态是“
系统专业 + 地方文化”。中等专科学校的非遗教育具
有专技化特点,课程设置偏重具体专业和技艺,呈现“
非遗传承 + 手工技艺”的特色。中小学非遗教育则偏
重非遗传承,多以校本课程、传承人讲座的形式出现,
呈现“非遗项目 + 当地特色”的形态。
我国非遗教育体系化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在科学系
统、创新长效等方面做更多扎实的工作。尤其在学科建
设上,上游要继续扩大高校非遗硕士学位授权点布局,
尽早争取申报设立非遗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中游以“
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本科专业为核
心,持续加强专业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选拔,发挥好上
下游的纽带作用;下游要精准、合理做好职业院校技艺
类非遗专业设置,重点对能够融入现代生活和具有较高
文化价值的非遗技艺项目给予支持,在重点培育技艺性
非遗人才的同时,也要兼顾向中上游输送学术型人才,
以期形成非遗教育体系全链条联动,体系化人才培养的
联盟。"
导语
【编辑推荐】:注重传承、联接基层、面向知音;影响生活、促成兴趣、变为实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遗传承研究(2023\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陆建非
绘者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521526
开本 16开
页数 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23-09-01
首版时间 2023-09-01
印刷时间 202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200
CIP核字 2023147625
中图分类号 G122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