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非常有意思,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充满奇趣的浮世绘,五千多年的历史为无数的文人骚客提供了无穷的历史素材,谱写出了一曲曲令人欷歔感叹的传奇故事。

在本书中,我们从很多历史事件中看到了现代策略的影子。回顾历史的片段,我们在众多著名的历史事件中和历史人物身上都看到了今天传播学和舆论学的影子。中国历史上表现最突出的几个“舆论学大师”纷纷登场,善哭的刘备,善于制造舆论氛围、自己顺水推舟的赵匡胤,以及不研究舆论传播规律而被屎盆子扣了几千年的董卓……这些人物的倾情演出,使得我们对一些司空见惯的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认识角度。

内容推荐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像是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世研究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历史中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经典的策略与方法,至今仍是现代人的智慧源泉。

策略是行动方针,方法是执行方案,它们都是在特定思维下产生的应对措施。在同样的处境之下,不同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古人用他们的经历不断验证了这些道理,也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留下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目录

第一章 太极推手——刚柔并济的智慧游戏

 潜网游戏——说说游戏潜规则

 巨贪的进退原则

 巧对局势的杂技冠军

第二章 历史中的加减法——一加一减得天下

 三国鼎立中的关键砝码

 加与减的谋略

 加与减的辩证法

第三章 舆论与人情——千万别小看了宣传

 祸起萧墙——内因作乱

 “绑架民意”者得天下

 舆论资源的平衡利用

第四章 历史中的善恶——君予与小人的舞台

 君子与名士——身戴镣铐的舞者

 小人与暴徒——庶人用暗器

 君子与小人的转换

第五章 男人和女人的游戏——谋略与天性

 克服男性弱点,成就千古伟业

 巧用女性资源,一朝终得天下

 屈从人性弱点,终留千古遗憾

第六章 历史的诡计——经典谋略中的心理战

 信息战略与心理战术的运用

 攻心术的可行性分析

 虚与实:战术中的制胜秘诀

后记

试读章节

栗姬:挑战皇室潜规则的失败女人

栗姬,是汉代风云变幻的历史中一个并不出名但却极具影响力的女人,是汉景帝长子刘容的生身母亲,也是较早来到景帝身边的女人。她为汉景帝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可谓是高产的妃嫔。汉景帝四年,栗姬的大儿子刘荣被册封为太子,按照皇家的惯例,母以子贵的栗姬应该能取代已失宠的薄皇后被册立为后。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这个几乎是代表着汉景帝后宫悲剧的薄皇后。

薄皇后是汉景帝的第一个皇后,当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她就被景帝的祖母指定为皇后人选。汉景帝的祖母、现在的太皇太后,当年也叫薄皇后,曾经是魏王魏豹的一个妃嫔,当魏王兵败被刘邦所杀后,当时还是薄姬的薄太后被刘邦所收,成为了刘邦宫中一个毫不起眼的女人,老实巴交的薄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引起刘邦的关注。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邦听到薄姬的几个同伴嘲笑薄姬,顿生冷悯,传召薄姬侍寝。一夜情之后,薄姬竟然怀孕,后来生下了汉文帝刘恒。而一夜情之后的刘邦就再也没有召见过薄姬了,这一看似不幸的事实恰恰帮助薄姬躲过了吕后最为疯狂的高后七年,远离了吕后对刘姓王子的大屠杀。

汉景帝的薄皇后,恰恰就是这个幸运的薄太后的孙女。可惜的是,薄皇后并没有遗传到自己祖母的好运,幸运之神也从来没有光顾过这个可怜的景帝的正宫娘娘。薄皇后一生始终没有子嗣,而纵观汉景帝的其他一线妃嫔,大都是“硕果累累”。可怜的薄皇后因为长期备受冷落且无儿无女,连后宫争霸的“入场券”都没捞到,薄太后一死,她就被废除了皇后之位。

薄皇后的处境让栗姬想当然地觉得自己是皇后的不二人选,然而出乎栗姬意料的是,汉景帝封栗姬之子为皇太子,却没有立栗姬为后。这一危险的政治信号足以使栗姬警惕,可惜的是,栗姬不仅严重缺乏政治智慧,而且对宫廷中潜在的规则与秩序也认识不清,触及到了两个危险的雷区,最终不仅丢掉了唾手可得的后位,还使自己的儿子落了个含恨自杀的下场。

◎错失结交良机,与皇亲交恶

栗姬所触犯的第一条潜规则就是不仅错失了结交皇亲的机会,而且还与之交恶,致使其成为日后打击自己的一个最有力的敌人。栗姬所触犯的这条潜规则的主角就是著名的长公主,也被称做馆陶公主。栗姬与长公主交恶,来源于长公主攀亲被拒。

景帝四年,栗姬之子刘荣被立为太子之后,嗅觉灵敏的长公主立即向新太子伸去了橄榄枝,想将自己的女儿阿娇许配给刘荣,以巩固自己在皇室中的地位。在风云变幻的皇权争斗中,强强联合是一条几乎人人都知晓的潜规则,但凡有点儿政治头脑的人,此时都应该心中窃喜并欣然接受才对。而栗姬的举动偏偏让人大跌眼镜,她拒绝了与长公主的联姻,而且拒绝得十分干脆,此举不仅让长公主错愕,连读者们也觉得不可理解。

经分析,栗姬的这种缺乏智慧的行为可能来自于这样一个原因:长公主在汉景帝的后宫长期充当着一个牵线媒婆的角色,她不断地向汉景帝推荐各色美女,而且眼光精准,成功率颇高,这种巴结皇帝的举动本无可厚非,但在栗姬眼里,却变成了嫉妒的根源。此时的栗姬,无形中也触犯了宫闱中的第二个潜规则,最终为自己地位的土崩瓦解埋下了伏笔。

◎恃宠娇纵,漠视皇权招恨

栗姬所触犯的第二个宫闱潜规则就是对自身身为宠妃的地位估计不足。在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依此类推,普天之下的美貌女子,也都是皇帝可以宠幸的对象。普通的百姓之家,得宠的妻妾也许凭借子贵,尚有可以得意的资本,但身在皇家,这种资本可以说是稍纵即逝。汉景帝有十四个皇子,尽管栗姬育有三个儿子,汉景帝仍然有很大的重新选择空间,栗姬对妃嫔地位的错误认识恰恰触犯了这个潜规则:对强势皇权的肤浅认识。 皇权是什么?皇权就是极端独裁。今天可以让你母仪天下,明天就可以将你打入冷宫从此暗无天日;刚才还可以将你视为太子储君,一转脸可能就会将你贬到边疆降为庶民。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下的皇权更迭,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形式众多,时常花样翻新,本质上还是弹性极大的人治规则,此规则本该不言而明,偏偏头脑简单的栗姬看不出这个道道来,一再地撞向枪口。

此时,栗姬所触犯的第一个潜规则已经开始开花结果:遭到羞辱的长公主竭尽全力,利用自己皇帝专署媒人和皇亲国戚的优势,在汉景帝面前大肆地诋毁栗姬。城府极深的汉景帝并未立即发作,但毒瘤已经种下,这个毒瘤,在汉景帝病重“托孤”时终于全面暴发。满怀嫉妒的栗姬并没有嗅出病重的汉景帝“托孤”的弦外之音,反而借此机会大倒酸水,对汉景帝的“托孤”表示极大不满,公然藐视皇权,终于将自己和太子刘荣推向了不可挽回的失败境地。P3-P6

序言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非常有意思,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充满奇趣的浮世绘,五千多年的历史为无数的文人骚客提供了无穷的历史素材,谱写出了一曲曲令人欷歔感叹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如今已经被众多的后人拿出来解读、重构,在不停的花样翻新中也翻出很多不同的思维角度和观点。

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有关于历史谋略的论述,我们已经见到了不少,角度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在本书中,作者选取了若干个不同的角度,每一个角度都带给读者不同的思考方式。

中国的历史不是独幕剧,而是相互联系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多幕剧表演中,中国历史上的弄潮儿纷纷出场,各展其能,想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其中,阴谋和诡计就像太极推手之式,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危机重重。在这一团太极的迷雾中,我们看到了执著于爱情,不切实际地想要求得专宠,最终送了性命的栗姬;城府极深,善于掩饰谋划并最终登上最高权力舞台的王美人;一生谨慎谋划、小心进退,却在晚年丢掉了方寸原则进而丢掉了性命的和砷;还有至今都可以被称得上是完人代表,玩弄时势于股掌之间的范蠡……这些人物都在这场酷似太极表演的中国历史中出现过、表演过。他们有的表演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他们有的曾经一人之下,最终却惨死狱中。不管表演得怎么样,他们都是这场太极演出中的好演员。

从加减法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历史,会使很多形象已经固化的历史人物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在加减法的原则之下,关羽成了误国误民的悲剧英雄,成了诸葛亮布局大业中的一颗定时炸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自己和天下都作好了规划,可惜天命难违,最终含恨而死。在成就蜀国大业的过程中,诸葛亮对关羽的种种布局处处体现出了诸葛亮的无奈。而东汉时期因为一个“削藩”的问题,使得贾谊、晁错、主父偃这三个本来不相关的人物像糖葫芦一样被穿了起来,共同演绎了一出东汉时期的历史大戏,其中,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交织碰撞、英雄在抱负遭遇事实之后的欷歔无奈,都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贾谊的生不逢时,晁错的满腔热忱,主父偃的恃才傲物,都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在这里,我们也很容易看到,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从小父母双亡的和坤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他人生的顶峰,从此和砷开始了一段违背其本性的敛财之旅,最终惨死狱中;同样,青少年时期饱受他人白眼的主父偃也在成名之后疯狂地滥用手中的权利,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这种相似性给我们的启发,也正是历史真正的魅力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中,我们从很多历史事件中看到了现代策略的影子。回顾历史的片段,我们在众多著名的历史事件中和历史人物身上都看到了今天传播学和舆论学的影子。中国历史上表现最突出的几个“舆论学大师”纷纷登场,善哭的刘备,善于制造舆论氛围、自己顺水推舟的赵匡胤,以及不研究舆论传播规律而被屎盆子扣了几千年的董卓……这些人物的倾情演出,使得我们对一些司空见惯的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认识角度。

男女的性别差异一直是现代心理学所研究的热点,尽管古代没有明确地出现心理学这门学科,我们还是看到了现代心理学在古代历史中活跃的影子。从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入手来看一些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两性差异在处理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巨大的不同。有一些历史人物克服了自身人性上先天的弱点,很好地把握和利用了优点,成就了不可思议的成绩;有一些历史人物则始终无法超越自身的人性弱点,最后成为了历史上令人遗憾的感叹号;还有一些人曾经很好地克服了自己人性上的弱点,成就了事业,但年老之后还是被那些蠢蠢而动的欲望所左右,晚节不保。全文的最后一部分从我们所熟悉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中发现现代心理学的痕迹,讨论了诸如“离间计”的心理发生基础等问题,这样一来,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历史人物也仿佛在我们眼前鲜活了起来,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真正的历史原貌,也许远非我们这些后人所能还原清楚,因为这中间有太多的历史线索已经变成了岁月中的风尘,但历史之所以成为了后世研究不绝的样本,是因为那些时空的碎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带有智慧的线索,也就是我们所反复研读的历史中的计谋与策略,这些经典的计谋与策略,至今还在现代人的行事准则中发挥着作用。按照这些线索,我们看到了每个人心中的历史,享受着历史赋予我们的精神食粮。这就是中国历史中的智慧带给我们的心灵享受。

后记

在洋洋洒洒二十几万字之后,也只是从大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中的几个片段作了一些梳理。在梳理这些片段的过程中,我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自己仿佛和这些历史人物处在同一个时空中,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似乎都变成了可以被触摸到的东西。

读历史让人成长,不仅在于历史让我们了解时代的变换发展,还在于通过历史的镜子,了解到我们民族的特点。在本书的二十几万字之中,我们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策略与方法”,仔细看来,这些策略和方法中充满了阴谋和人性的挣扎斗争。西方国家用了2500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战争,才认识到俐、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伟大与英明,而这些成果,早已被中国人用到了各个领域。

所谓的兵法、谋略,说到底都是对人心的谋算,对人性的颠覆。我们在历史的镜子中看到了一个个疲惫和扭曲的灵魂:为了保住权力地位而强颜欢笑的帝王妃嫔;为了君临天下而杀害兄弟的帝王将相;为了邀功请赏而出卖朋友的卑微小人;为了创造历史奇迹而残害亲生骨肉的冷酷父母……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在乱世中保持自己高贵品质的英雄义士:因为知遇之恩从此生死相随的兄弟情谊;因为肩负黎民之托而呕心沥血的能人大臣……历史在给我们带来一个个问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叹号。掩卷沉思,我们甚至能感受到各色人物在沉重的历史中那微弱的呼吸声。也许这就是历史——由无数微弱的呼吸声汇聚成的强大声音。

看完最后一个章节,我们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整个中华民族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到底成就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的,是否真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在当今貌似多元、实则单一的文化价值体系中,阅读历史是否会使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心理更加健康?关于这几个问题,回答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我们的历史,本来就好像一盘由我们自己挑选自己加工的自主海鲜,想要什么样的滋味儿,都能在中间找到,不喜欢这种口味,大可换上另一种口味,杂色百味,任你品尝。我想,这其中的滋味儿与奥妙,大概就是我们的历史赠送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30978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9: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