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开始论述,阐释了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再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探讨如何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以打造zui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书不仅有助于了解党的建设历史,还有助于读者学习党建理论,也可为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建实际工作中提供实用指导和借鉴。

作者简介

张荣臣,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经典著作、文献的研究上,在党群关系和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上有其深入的思考和学术厚度。集中讲授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课程。

蒋成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教学和研究,尤其擅长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在《人民论坛》《领导科学》《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重大项目10余项,参编著作10余部。

目录

第一章

一个值得研究的紧迫的时代性课题

一、吸取苏共党的建设的历史教训 / 002

二、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的启示 / 005

三、以史为鉴,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 01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是政党发展史上的革命 / 018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独到的特点 / 021

三、开辟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新纪元 / 028

四、时代大转折中坚持无产阶级政党性质 / 036

第三章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

一、时代转折中列宁创立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 048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 053

三、苏联共产党执政的曲折历程 / 068

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对执政的探索和党的建设的失败 / 088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为百年大党

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098

二、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103

三、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108

第五章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一、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 / 119

二、科学回答“怎样管好党、治好党”这一时代命题 / 126

三、大就要有大的样子 / 133

四、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新境界 / 139

第六章

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一、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 147

二、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 160

三、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 164

四、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 169

五、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 170

六、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 189

七、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 192

八、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 196

九、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 / 199

第七章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 202

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 207

三、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 213

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 220

五、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 227

六、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 233

七、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 238

第八章

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造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 / 246

二、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 250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 / 254

四、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 257

五、在把握历史主动中推进自我革命走向深入 / 263

后 记 / 269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一个值得研究的紧迫的时代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一、吸取苏共党的建设的历史教训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一直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历史性课题。这是因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着惨痛的教训。像苏联共产党这样的大党和老党从执政七十年到很快瓦解,最终导致了国家解体。那么苏联共产党执政为什么会最后走向失败呢?苏联共产党为什么会终于丧失执政地位呢?这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也有些人更为激进地赞同西方一些人的观点。以亚·尼·雅科夫列夫的观点最有代表性。雅科夫列夫 1985 年任苏共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部长,1987 年任政治局委员,1991 年 8 月宣布退出共产党。在其所著的《一杯苦酒》一书中,从思想、历史和现实、党和国家体制等方面,全面分析了苏联改革的历史过程。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主义的许多内容是建立在与资本主义早期积累以及欧洲革命有关的,特别是与法国革命有关的社会经济经验之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没有注意到社会一体化机制的总和,没有看到人的行为动机是矛盾的、多样的,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良心、团结感、善意也起着作用。

雅科夫列夫对矛盾论、物质和精神、本质和现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提出了他的质疑和看法。他认为,布尔什维主义之所以产生,是同俄罗斯封建主义的土壤有关系的。“革命,包括世界革命思想以及暴力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否定公民社会等思想冒了出来。于是为了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农民作为资产阶级化根源应加以消灭。知识分子变成了某个受凌辱的‘阶层’。由上级按官员等级名录委任的官僚实行的一个阶级的专政成了官方的权力学说。” 通过这些分析,雅科夫列夫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产生的必然性,否定了十月革命的必要性。

雅科夫列夫说,在苏联的体制中,到斯大林时期已建成了权力的金字塔。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是领袖及其最亲近的左右手,同社会接触的是由党机关、经济机关和暴力机关组成的三头执政机构。领导机关越来越脱离人民,尤其是脱离知识分子,教条主义和空谈成风。他进而认为,只有彻底抛弃苏联的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专政的体制,俄罗斯社会才能复兴。所以,造成苏联党和国家后来的局面是必然的。在雅科夫列夫看来,苏联发生的一切并不是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失败。他相信,俄罗斯在自由的条件下,在法律之上和人的权利高于国家利益时将会重新振兴。

雅科夫列夫在世界范围内的名声,除在于他是戈尔巴乔夫时期“公开化”运动的奠基人之外,还在于许多学者认为他是苏联解体的始作俑者。作为戈尔巴乔夫的主要助手,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主要政策出自他之手。但由于雅科夫列夫鲜明的个性以及学者气质,在苏联解体之前,他与戈尔巴乔夫分道扬镳。但这并不表明他与戈尔巴乔夫有多么大的分歧,只是当时的政治形势使他只能做出离开权力核心的选择。实际上,戈尔巴乔夫后来的言行证明这位当时的苏联总统和苏共中央总书记也是这么认为的。1991 年 12 月 25 日,戈尔巴乔夫在《告苏联公民书》中说,由于“消灭了那个早已使我国无法成为富足安康、繁荣昌盛国家的集权主义体制”,“社会获得了自由,政治上和精神上得到解放”。“我们已成为按照和平、民主原则重建现代文明的主要支柱之一”。

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多次表示他早已对共产主义丧失信心,早已反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路透社 1993 年 9 月 12 日报道,戈尔巴乔夫在接受英国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我过去是一名共产党人,我今天认为,重要的是懂得,未来的选择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并说:“共产主义将不会在中国、古巴幸存。”曾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利加乔夫 2000 年访问中国,在一次座谈中说,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人后来写书或发表演讲,表明自己从青年时起就是反党、反共产主义的,是以推翻共产主义为使命的。利加乔夫认为,戈尔巴乔夫等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不想被打上背叛者、叛徒的烙印。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自然垄断委员会主席雷日科夫在《大动荡的十年》中指出,戈尔巴乔夫在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期间,都是为了消灭党、消灭国家,并把那些反对这种目的和行为的活动家一个个罢黜掉。担任过美国驻苏联大使的马特洛克在《苏联解体亲历记》一书中说,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和谢瓦尔德纳泽(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的外长),这三人在 1989 年就曾试图“结束共产党的合法的独裁专政”,只是由于遭到坚定的共产党人的反对而没有得逞。

东欧剧变之后,西方也有学者从这一层面分析问题。美国学者马库斯·拉斯金在《民主与文化的反思》一书中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实验之所以失败,“一个主要原因是,信息传达者即执政党有三个致命弱点。第一是批判只用于对资本主义而不用于自己的国家。在苏联国家社会主义中,当这一制度由于它的知识、社会和经济的虚弱等部分原因而丧失了对人道的恢复时,思想就成了为其几千万人惨遭杀戮辩护的借口。这一制度加强了共产党关于它拥有正确知识及其权力的意识形态信条。这又导致了执政党的第二个不足,即认为真理只能由那些维护社会和胜利者来解释。在一个权力秩序中,就是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最后则是一个绝对领导人。在其意识形态中,没有批判思想的空间,足够多的则是口号。第三,不支持这一制度的交往、艺术和言辞的一些方式导致了严厉的惩罚。在苏联,事务和人民像一台平滑运转机器上可替换的零件被管理着。这一思想不仅是国家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也是苏联官僚能够尊重美国和资本主义之所在。福特的生产线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观点在苏联更能够产生实际影响”。

前言序言

2022 年 10 月,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世界上自政党产生后,政党建设就成为一个重点话题。然而,并不是所有政党都掌握了强党之钥。岁月激荡,宛如大浪淘沙,一些政党由于自身建设不够有效,无法顺应潮流,而湮没于滚滚历史洪流之中。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淬炼,一路披荆斩棘,领航复兴征程,彰显出大的样子,解决了大的难处,肩负起大的担当,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绩。

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10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攻坚克难中成长壮大,由初创时 50 多人的小党,成长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伟

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的样子”是对大国大党形象的朴素表达。大不仅指党员人数和组织体系的超大规模,更体现在党的政治品格、组织塑造、领导智慧、精神境界、引领社会等各方面,大就是要有大抱负、大视野、大格局、大境界、大担当、大作为。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1939年 10 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是因为,自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怎么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同时也深入地探讨了党的建设道路的问题。他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特殊社会实际出发,看到了在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提出了首先着重在思想政治上建设党,同时也重视从组织上建设党,把加强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地位的建党路线,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中所遇到的特殊困难和问题。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为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1994 年 9 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目标和任务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2018 年 1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也要开拓创新,既要把住关键重点,也要形成整体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继续深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把我们党建设好。”2021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如既往地强调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抓党的建设要一以贯之。面向未来,必须开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局面,把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创举推向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点就是勇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追求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持之以恒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永葆党的青春活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张荣臣 蒋成会

2023 年 1 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荣臣 蒋成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231715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23-05-01
首版时间 2023-05-01
印刷时间 202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464
CIP核字 2023068996
中图分类号 D2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