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名老中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吴中朝老师推荐。
2.以28种脉象为轴,介绍了每种脉象的特征、脉理、诊脉诀窍及兼脉。
3.以脉象为主,再加望、闻、问,四诊合参,脉象、症状互证,做出诊断,给出药方。
4.每种脉象、相似脉象,均配有脉象图表,察异同,学脉诊。
5.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师从多位名家的专家执笔,更专业。
| 图书 | 中医脉诊入门六讲 图解版 |
| 内容 | 编辑推荐 1.全国名老中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吴中朝老师推荐。 2.以28种脉象为轴,介绍了每种脉象的特征、脉理、诊脉诀窍及兼脉。 3.以脉象为主,再加望、闻、问,四诊合参,脉象、症状互证,做出诊断,给出药方。 4.每种脉象、相似脉象,均配有脉象图表,察异同,学脉诊。 5.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师从多位名家的专家执笔,更专业。 内容推荐 全书主要以28种常见脉象为轴线,介绍了每种脉象的特征、脉理、临诊时的诊脉诀窍、什么疾病会出现这种脉象。临床上单一脉象少见,多为两种以上的脉象同时并见,对此书中介绍28种单一脉象的兼脉,并结合望、闻、问诊的主要症状,四诊合参,脉象、症状互证, 准确诊断疾病,同时给出了临床常见用药。同时作者还给出了个人切脉体会和技巧,跟师学习,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全书内容以大量图表呈现,白话讲解,不用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助力读者脉诊入门! 目录 第一讲脉诊的发展 中医脉学的源头——《黄帝内经》002 主张独取寸口脉——《难经》003 脉诊临床的典范——《伤寒论》《金匮要略》004 我国首部脉学专著——《脉经》005 脉学集大成者——《濒湖脉学》006 脉诊的现代研究007 第二讲脉诊的原理 脉象形成的原理010 心脏和脉管是脉象形成的动力之源010 气血循行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010 各脏腑协作是脉象正常的保障011 为什么通过脉诊能诊病011 中医是如何用脉诊诊病的013 预测疾病013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医脉诊入门六讲 图解版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范逸品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2242369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6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00000 |
| 出版时间 | 2023-06-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06-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R241.2-6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