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面向学习的测评:一种系统的方法》百问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2020年3月应外研社邀请作为领读专家在线导读《面向学习的测评:一种系统的方法》。参加导读活动的读者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师、副教授、教授,有大、中、小学教师。活动采用支架式导读的形式,由领读专家布置阅读任务、设置导读问题,参与人员阅读并作答,群助手汇总、整理作答,领读专家对作答进行反馈、在线实时互动,并与参与人员每周在线交流一次的模式开展。本书以读书会中设置的问题为主线,以读书会中读者们的代表性作答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和提炼,形成对面向学习的测评的多角度解读,并结合具体实例,深化教师对专著和专著所倡导的理念的理解。此外,编著者对作答不完整、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相应作答的问题进行补充作答,从更高层次、更多视角、更为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丰富对面向学习的测评的理解,以期提升读者对这以新的测评范式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本书主体部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117道思考题。该思考题根据《面向学习的测评:一种系统的方法》一书的内容、中国语言教育教学与测评实践及作者对学习者语言测评素养和学术素养的观察与了解而设置,目的在于引导读者主动思考和作答。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的思考题提供了参考作答,旨在辅助读者开拓思维,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更为深刻地理解原著,学会阅读、思考、写作,培养学术素养和提升语言测评素养。 目录 总引 Introduction “目录”补充思考题及作答/1 1.第一次读完目录,你有什么困惑?/1 2.作者逻辑思路清晰吗?结构上是否存在不足?/2 3.从目录判断,哪些章节你可能理解上比较困难?/3 4.第一章 总引的目录涵盖了后面所有的章节吗?/4 5.目录中有哪些表述前后不一致?/4 6.基于“9.4 Technology to the rescue?”猜测作者的态度。/5 7.为什么三个附录有两个是关于“assessment for learning”的?/5 8.外研社版为什么没有“List of tables and figures”和“Authorindex”?/6 9.如果你来写“What is learning?”“What is language learning?”"What is to be learned?”,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写?/6 “导读”补充思考题及参考作答/7 1.剑桥大学英语考评部官网有没有定义LOA?/7 2.你是否赞同导读中总结的那些“二分法”异同?还有可以补充的点吗?/8 3.导读中总结的特色是本书的特色吗?还有没总结到的特色吗?/9 4.你对图1和图2的理解有困难吗?导读中的阐释清楚吗?/9 \t5.本书是按照“什么是学习”“要学习什么”“要测评什么”这样的思路来写的吗?为什么?/10 \t......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面向学习的测评:一种系统的方法》百问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辜向东,汪咏,李玉龙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93910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305000 |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42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