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道修辞学论坛”简介
“望道修辞学论坛”是以现代修辞学奠基者陈望道命名、复旦大学中文系与《当代修辞学》编辑部创办的一个高端学术论坛。该论坛自2008年至2022年已经成功举办十三届,为语言学科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复旦大学修辞学学科建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贡献显著。
| 图书 | 跨学科修辞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望道修辞学论坛”简介 “望道修辞学论坛”是以现代修辞学奠基者陈望道命名、复旦大学中文系与《当代修辞学》编辑部创办的一个高端学术论坛。该论坛自2008年至2022年已经成功举办十三届,为语言学科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复旦大学修辞学学科建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贡献显著。 内容推荐 《跨学科修辞研究的理论与范式:“望道修辞学论坛”论文集萃(第六辑)》录入的25篇论文精选自“望道修辞学论坛”的会议论文和此后发表于《当代修辞学》(2021—2022)的期刊论文,包括六个板块的内容:修辞学传统、中西修辞对话、修辞研究的多维视野、风格研究、话语分析、修辞语义研究。该辑所举汇论文的选题内容纵横贯通于中西修辞的学术视野,视角切入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法律语言学、信息科学、语料库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写作学等理论范畴,论证引鉴新兴的多模态、人工智能、互文分析等方法,反映了全球化语境下修辞研究的学科融合趋势,展示了当代修辞研究跨学科发展的新面貌,凸显了学者们自觉建构修辞理论与研究范式的方法论意识。该辑融入国内外学术界对修辞生态的历时关注与当代思考,在弘扬修辞学传统,提升修辞学研究的前沿理念与科学解释力方面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文献价值。 目录 修辞学传统 中国功能语言学的先行者 ——庆贺陈望道《修辞学发凡》问世90周年 胡壮麟 也谈修辞学的学科定位及发展 ——重读《修辞学发凡》第一篇 霍四通 叠辞 兰迪·艾伦·哈里斯(陶友兰 李逸竹 译) 跨学科视域下夸张修辞的识解机制新解 廖巧云 翁馨 对偶性与转喻的理解和表达 徐盛桓 中西修辞对话 称名还是道姓? ——汉语和英语专名指称功能的对比分析 陈平 语言的辩证性与修辞学的辩证:修辞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邓志勇 杨洁 比较修辞学再界定的三个维度 ——本质、事实及事件 毛履鸣(汪建峰 译) “共情修辞”的学理渊源与机制构建 李克 朱虹宇 “情感转向”与西方修辞研究的自我更新 刘亚猛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跨学科修辞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祝克懿,储丹丹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17011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504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496000 |
| 出版时间 | 2023-10-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10-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H0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