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凝视集
内容
内容简介
《凝视集》为作者近五年的文学评论作品精选集。全书共分为三辑。其中,第一辑:明月潮生,具体讨论了关于青年写作的“折旧问题”、有关“日常琐屑”的一些思考、“南方写作”、“新乡土叙事”、有关青年创作的反思……;第二辑:河汉观星,对具体作家的某一部作品从一个细微新颖的角度进行评价,比如“好故事不等于好小说:评余华《文城》”、“‘上天入地’与巨大的不可解——赵志明论”、“从西郊的屋顶上能望到什么——评徐则臣小说集《北京西郊故事集》”、“荷尔蒙的诗学,或‘不离开’:评路内《关于告别的一切》”、“蛮荒及其消逝:林森小说中的海与人,兼及‘新南方写作’”……
作者简介
李壮,青年评论家、青年诗人。1989年生于山东青岛,现居北京,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有文学评论及诗歌发表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上海文学》、《人民日报》、《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等报刊,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曾获《诗刊》陈子昂诗歌奖、2018年度青年理论家奖、《扬子江诗刊》奖、丁玲文学奖、长征文艺奖等。出版诗集《午夜站台》、《李壮坐在桥塔上》、评论集《亡魂的深情》。
目录

第一辑 明月潮生

三十岁的钙化灶:关于青年写作的“折旧”问题

“现实”与“现况”:有关“日常琐屑”的一些思考

从“悬置的天堂”到“异质可能”:关于“南方写作”

历史逻辑、题材风格及“缝隙体验”:关于“新乡土叙事”

现实主义文学“理想性”:从“时间的呐喊”到“空间的彷徨”

“当下性焦虑”与“虚伪的材料本位主义”:有关青年创作的一种反思

“非秩序化”的动作及其隐喻

碎片的找回与想象的重构:1990年代前后文学中的“新人”书写

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与新时代诗歌创作

“天经地义”与“困难重重”:关于现代诗歌的“人民性”问题

“新工业诗歌”:“常识的奇迹”与“内化的历史”

第二辑 河汉观星

好故事不等于好小说:评余华《文城》

“上天入地”与巨大的不可解——赵志明论

时代林荫路上的纸箱坦克:论石一枫

从西郊的屋顶上能望到什么——评徐则臣小说集《北京西郊故事集》

荷尔蒙的诗学,或“不离开”——评路内《关于告别的一切》

蛮荒及其消逝:林森小说中的海与人,兼及“新南方写作”

“说”的悖论,或“有效的莫名其妙”——关于郑在欢《还记得那个故事吗?》及其他

变宽的时间与平静的直觉:从宋阿曼《堤岸之间》《白噪音》说起

瓢虫的凝视:关于三三的两篇小说

写实的自然,隐喻的自然:评张柠长篇小说《春山谣》

失控的话语与弱者的孤独——以阿乙、赵志明、郑在欢小说作品为例

L.华兹华斯先生在东土城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凝视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144069
开本 32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18000
出版时间 2023-05-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53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7: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