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他乡戏梦 美国学界的元杂剧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元杂剧作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随着美国汉学第一人卫三畏的汉学巨著《中国总论》进入美国学者的研究视野。迄今,美国学界对元杂剧艺术体制的研究从兴发到深入探索已逾一个半世纪。这些研究为元杂剧这一属于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回归其应有的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从卫三畏的《中国总论》中开始提及元杂剧,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学者白芝、伊维德等及澳洲学者韩南,华裔学者夏志清、刘若愚等对相关文化的推动,再到美国本土汉学家柯润璞、奚如谷、夏颂等人投身该课题研究,美国学者的元杂剧研究逐渐从中国文学艺术总体研究中脱离出而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同时,在欧洲对中国戏剧研究潮流逐渐衰落的背景下,他们与我国学者一起,将这一艺术形式进一步带入西方戏剧研究的视野中,融入世界戏剧艺术研究的大框架中。本书共分五个部分,从元杂剧在美国研究的兴起和发展过程、美国学界在中国文学研究宏观框架下对元杂剧的研究历程、美国学者对元杂剧剧本的哲学与美学研究以及美国学者对元杂剧文化旨趣的探索性研究等方面梳理了元杂剧在海外的研究历程和成果,对推动我国本土对元杂剧研究与国外研究深入互通互研与互补具有深远意义。 目录 自序/1 绪论/1 第一章美国元杂剧研究的早期形态/13 第一节元杂剧在中国戏曲西传中进入美国研究视野/14 第二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元杂剧研究的初步繁荣/32 本章小结/58 第二章美国中国文学宏观研究中的元杂剧艺术研究/60 第一节白芝的《中国文学选集:早期到14世纪》/61 第二节威廉·弗兰克·麦克诺顿对元杂剧特点的总结/63 第三节梅维恒所编三部中国文学史对元杂剧的简略介绍与选登/65 第四节伊维德与《中国文学导读》/71 第五节宇文所安和他的两本概述/74 本章小结/79 第三章美国汉学界的元杂剧批评理论研究/80 第一节美国汉学界对我国元代戏剧艺术批评理论的研究/81 第二节美国汉学界对元杂剧的中西戏剧比较美学研究/91 第四章美国汉学界对元杂剧的哲学与美学研究/100 第一节哲学审美视角——对“阴”“阳”的理解与解读/101 第二节元杂剧艺术的音乐性审美/110 第三节美国学界对元杂剧在悲剧美学范畴内的讨论/115 第四节喜剧、幽默与黑色幽默审美视角/134 第五节美国汉学界元杂剧舞台表演艺术研究/149 第五章美国汉学界的元杂剧文化旨趣研究/168 第一节元杂剧中的宗教表现/169 第二节元杂剧中的民族文化元素研究/174 第三节三国戏文化研究/177 第四节神庙及墓葬中的戏台等杂剧元素的民俗文化审美研究/183 第五节元杂剧译介中的文化点/195 第六节美国学者元杂剧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误读/204 结语/218 参考文献/224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他乡戏梦 美国学界的元杂剧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玉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8282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2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159000 |
| 出版时间 | 2023-06-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06-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3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