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活中的化学/青少年成长必读书架
内容
试读章节

关于豆腐的起源,众说纷纭。相传豆腐是公元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袁翰青认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学者筱田统根据五代陶谷所著《清异录》记载:“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唐朝末期。

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还不太熟悉豆腐,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义和健康食物的日趋重要,20世纪末期豆腐在西方广为食用。现今,在西方的亚洲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健康食品店和大型超级市场都能买到豆腐,在中国的超级市场,甚至可以找到4—5种不同软硬度的豆腐。

豆腐在全世界如此流行,那么豆腐是怎么制作的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

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谚语云:“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卤水点豆腐的原理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豆腐的原料黄豆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含量36%一40%,经水浸、磨浆、除渣、加热,得到蛋白质的胶体(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浊液、乳浊液之间的混合物),点豆腐就是设法使蛋白质发生凝聚而与水分离,而盐卤是结晶氯化镁的水溶液,属电解质溶液,可以中和胶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离子的电荷,使蛋白质分子凝聚起来得到豆腐。既然点豆腐是让蛋白质发生凝聚,那么就需要凝胶剂,所采用的凝胶剂不一定非盐卤不可,其他如石膏、酯酸、柠檬酸等都有相同的作用,都可用来点豆腐。

根据所用凝固剂不同,可将国内生产销售的豆腐分为盐卤豆腐(也称卤水豆腐)、石膏豆腐、酸凝固豆腐。盐卤豆腐风味最佳,但保水性差,得率低,凝固操作难度大。石膏豆腐质地细腻、保水性好,产品得率高,凝固操作简单,但豆的香味不足,常有石膏残留,伴有石膏味。酸凝固豆腐包括酸浆豆腐和葡萄糖酸内酯豆腐(简称内酯豆腐或GDL豆腐)。酸凝固豆腐口味平淡、质地细腻、保水性好,但强度明显不足。在我国北方,盐卤豆腐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得率较低,一些生产、销售者常以石膏豆腐冒充盐卤豆腐。酸浆豆腐只是在个别地区有生产,产量较小,内酯豆腐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发的新型酸凝固豆腐,其凝固成型机理适合制作盒装充填豆腐。盒装内酯豆腐保质期较长,便于运输,作为豆腐的一个新品种,目前市场销售日增,但由于强度不足,不适合强烈翻动的烹炒,且缺少豆香味,还略有酸味,因此不可能取代用盐卤、石膏制作的传统豆腐。

根据豆腐的含水量不同,习惯上将豆腐分为老豆腐和嫩豆腐。老豆腐,又称北豆腐、硬豆腐,是指含水量80%一85%的豆腐,其特点是点浆温度较高,凝固剂作用比较急剧,豆腐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较低,味道较香,蛋白质含量在7.4%以上。主要用于煎、炸、酿以及制馅等。嫩豆腐,又称南豆腐,软豆腐。一般含水量为85%一90%,其特点是质地细嫩,富有弹性,含水量大,蛋白质含量在5%以上。主要用于拌、烩、烧,制作汤、羹菜肴。用葡萄糖酸内酯做凝固剂制成的盒装豆腐、袋装豆腐也属于嫩豆腐的范畴。

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豆腐是老人,孕、产妇的理想食品,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食物;豆腐也对更年期、病后调养,肥胖、皮肤粗糙很有好处;脑力工作者、经常加夜班者也非常适合食用。但是也要注意,豆腐属于不易消化的食物,小儿、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另外,豆腐含嘌呤较多,痛风病人及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慎食。

 “五谷”这一名词的最早记录,见于《论语》。根据《论语》的记载:2400多年以前,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掉队在后面,遇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问他:“你看见夫子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P45-47

目录

1.神奇的矿泉水

2.碳酸饮料,让你清凉一夏

3.铁锅炒菜很健康

4.食盐加碘,有益健康

5.酒的学问

6.炖鱼除腥有妙招,加酒加醋好处多

7.屁中化学知多少

8.又臭又香的臭豆腐

9.牛奶好,还是酸奶好?

10.咸蛋黄和松花蛋的奥秘

11.糖——人的主要能源

12.食品中看不到的添加剂

13.蛋白质——生命的基础

14.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从何处获取?

15.维生素与人的健康

16.茶叶种类多,喝茶促健康

17.“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18.粗细粮搭配吃营养高

19.虾和蟹在加热时为什么会变色?

20.糯米食品为何非常黏?糯米纸是糯米做的吗?

21.酱油中的化学

22.美妙的调味品——味精

23.肥皂“吸尘器”

24.污渍都到哪里去了?

25.多功能“竹炭”

26.多彩秀发的真相

27.谁是煤气中毒的犯罪嫌疑人?

28.洗衣粉是一种“肥料”吗?

29.变美丽的绝密“武器”

30.羊毛衫暗藏的玄机

31.火警叔叔告诉你

32.神秘的鬼火——磷的自燃

33.糖尿病人的福音——胰岛素的发现

34.抗生素滥用——危害身体健康的凶手

35.树皮医生的故事

36.毒品——可怕的食人怪

37.兴奋剂与运动员不得不说的秘密

38.脚丫变香的秘密

39.铅笔非铅

40.喝下去的“石灰糖”

41.珍爱生命远离烟草

42.可怕的酸雨

43.好玩的荧光棒

44.绚丽的烟花

45.肥皂泡的奥秘

46.防蛀的樟脑

47.说说镜子

48.从农家肥料到化肥

49.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

50.空气“维生素”——负氧离子

51.养人之气——氧气

52.汽车的动力来源一汽油

53.黑色的金子

54.用途广泛的化学电源——电池

55.稀有气体与霓虹灯

56.煤气与天然气

57.地球保护层——臭氧

58.地球变暖的元凶——温室效应

59.疯狂的石头

60.会变色的眼镜

61.建筑万能胶——水泥

62.流泪的树——橡胶

63.马王堆汉墓探秘

64.妙趣横生的生物肥料

65.纳米是什么?

66.神奇的新式化学弹

67.塑料的大家族

68.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69.为什么“铁锈”是红色的,“铜锈”是绿色的?

70.象征着毁灭的蘑菇云——核弹

71.栩栩如生的蜡像

72.隐形飞机真的看不见了吗?

73.会记忆的金属

74.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基础自然学科。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化学研究的正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年轻活力的学科,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涉及的范围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化学学科的发展贯穿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从火的利用、陶器的制作、金属的冶炼,到现代生活中的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材料能源等都离不开化学。人们现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条件的改善也都受惠于化学学科的发展。同时,人体自身就是一个化学反应的综合体,人们的饮食、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也需要化学的发展来做出新的贡献。

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广大青少年,是一本知识性的科普读物。本书集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材料、环境、能源等多个方面分别对化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讲述。让读者通过对身边一些现象和物品的再认识,来了解现代生活与化学学科的关系,增强读者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意识,初步掌握一些化学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引导他们主动用化学基础知识来认识和了解现代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从而达到启蒙科学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读者知识、提高读者科学素养的目的。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汲取了很多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参考了近些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图书、文献和资料,借鉴了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在此表示感谢。

内容推荐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涉及的范围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化学学科的发展贯穿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从火的利用、陶器的制作、金属的冶炼,到现代生活中的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材料能源等都离不开化学。

刘金凯创作的《生活中的化学》是一本介绍化学知识的专著,主要对象是广大青少年,是一本知识性的科普读物。

编辑推荐

牛奶好,还是酸奶好?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从何处获取?虾和蟹在加热时为什么会变色?糯米食品为何非常黏?糯米纸是糯米做的吗?污渍都到哪里去了?……刘金凯编写的《生活中的化学》集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材料、环境、能源等多个方面分别对化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讲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活中的化学/青少年成长必读书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金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35914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化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2013265624
中图分类号 O6-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