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政治仪式(权力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文化分析修订本)(精)/政治现象学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政治仪式是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精髓所在,历史长河的洗刷未褪其色,反而更令其熠熠生辉。政治仪式对于理解政治实践的内在逻辑和机制、政治文化的功能和效果以及政治制度的“理性”和“非理性”特征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基于现象学方法论的洞见,借用一种戏剧隐喻的叙事手法,以权力生产和再生产为主脉,渐次铺陈出政治仪式的原初动力、外部环境、内在结构、操演过程、 重要变因和理解图式。在跨学科视野和政治学框架下,首次完成了对政治仪式全过程的系统性分析,构建起一种政治仪式研究的基础理论。对各领域中丰富仪式研究成果的借鉴和融 合,以及对古今中外各种政治仪式案例的精心采撷和整理,令本书兼顾思想性和可读性,并呈现政治仪式这一主题的广博性和趣味性。
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章 启幕:政治仪式研究的理论回溯与路径选择
一、政治仪式研究的西方脉络
二、当代中国的政治仪式研究
三、政治仪式研究的政治现象学路径
第二章 筹策:政治仪式中的权力与合法性
一、政治仪式中的权力结构及其状态
二、政治仪式中的权力生产原则
三、从变动的权力流到恒常的合法性
第三章 展布:政治仪式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
一、时势:政治仪式的外部环境
二、景观:政治仪式的基本内置
三、隐迹:政治仪式中的权力暗号
四、边缘:政治仪式中的弹性地带
第四章 操演:政治仪式的作用对象及其过程
一、表层的身体及其规训
二、里层的忠诚与信仰
三、内层的生成与渲染
第五章 改编:政治仪式中的变革者
一、审查官的保守与激进
二、主创者的理智与情感
三、政治仪式中的“实力派”与“偶像派”
第六章 刻写:政治记忆与权力再生产
一、政治记忆中的政治仪式
二、雕琢权力
三、日常生活中的刻写与反刻写
第七章 检阅:政治仪式的理论观照与个案分析
一、政治仪式的表象:剧场、观众和票房
二、阅兵仪式的政治传播学
三、阅兵仪式的政治现象学
四、国庆阅兵中的权力宣展与合法性构建
第八章 落幕:政治仪式的理论图式
一、政治仪式的系统图式:象征权力的生成与转换
二、政治仪式的场域图式:从权力工厂到合法性市场
三、政治仪式的心理图式:基于政治情感和政治认知的权力分析
余音:封闭性的结语与开放性的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序言
政治仪式不仅包括国家祭祀、诸国会盟和国王加冕
等难得一见的重大活动,也包括宣誓就职、游行集会和
党政会议等日常性政治活动,还包括发挥出一定的政治
作用和意义,具有丰富仪式性特征的各类社会、经济和
文化活动……没有政治仪式的世界真是难以想象!
不过,政治仪式在人类经验世界中的极端重要性,
并不能遮掩它在理论研究中的尴尬处境。大卫·科泽
(David Kertzer)在1988年出版的《仪式、政治与权力
》中写道:“人类学研究多关注那些居住在小型社会
(small-scale society)中的‘原始人’的政治组织,
而并不关心政治仪式问题。历史学家们虽然在过去几十
年中作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相关研究,但政治仪式往往
被读者们当作传统孑遗,也未受到重视。一些政治学家
对现代政治生活中理性的‘政治人’模式这一经典假设
提出了质疑,不过关于政治仪式的研究依旧匮乏,并且
为学科的主流所忽视。”这一论断至今依然不需要作出
太大的修改。作为人类学家,科泽并没有直接为政治学
中的仪式研究指明出路,这是政治学家应该完成的任务

要在理论上呈现出政治仪式研究的政治学意义,莫
过于从政治学最为核心和特殊的概念出发去观察政治仪
式。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无疑含有一些最基本的
概念,无论以何种方式或标准进行剔选,“权力”一词
都必在其中。在回答何为“政治”的问题上,伊斯顿
(David Easton)强调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
配”,达尔(Robert Dahl)则认为政治是“事关权力、
权威和控制力的一系列活动”。按照罗斯金(Michael
G. Roskin)的解释,诸如权威或者“合法性”这些术语
都“可以归于一个标题之下———政治权力”。格伦·
蒂德(Glenn Tinder)更为直白地认为:权力是“政治
的主要课题”,“政治就是权力的使用”。我们并不认
为权力是观察政治现象的唯一道路,只是认为这是一条
极其重要的能够彰显政治学特殊性的道路,它在政治仪
式的理论研究中至少具有三大优越性。第一,政治学领
域中已对权力作了充分的研究,能够为政治仪式的相关
分析提供稳定而有效的理论支持。第二,从政治学的核
心概念去观察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有利于政治学研究中
有关仪式分析的基础理论的构建。第三,人类学、社会
学、历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从权力角度讨论仪式所得到
的成果及其比较研究,亦有助于政治仪式的权力分析。
在为政治仪式研究选择了观察角度后,还需要为其
选择一个合适的观察背景。人类学家普遍地认为仪式是
一种“体现社会规范的、重复性的象征行为”。在仪式
研究的理论脉络中,文化成为研究这种象征系统的最为
显赫的背景。这启发我们可以在政治文化视域中研究政
治仪式。事实上,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原本就与人类学和
社会学有着先天的亲近感。在阿尔蒙德(Gabriel
Almond)的经典研究中,政治文化概念“表示的是特殊
的政治取向,即对政治系统和系统各个部分的态度,以
及对系统中自我角色的态度”,它“能使我们运用人类
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概念框架和研究方式”,扩展我
们对政治的理解能力。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文化在政
治学领域中逐渐获得了独立地位,并成为一种重要的分
析方法。虽然政治文化的内涵发生了种种变化,但主要
范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感觉、信念、价值和态
度以及它们组成的系统和它们赖以存在的环境,共同组
成了政治文化的主体结构,这些元素是把握象征这一游
移不定的对象所不可或缺的定位仪。透过政治文化,可
以探讨一系列议题:政治仪式和信仰、忠诚之间的关系
,政治仪式对价值观尤其是意识形态的宣展具有何种功
用,政治仪式反映出何种国家公民文化状况,以及政治
仪式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变动有何关联等。将政治仪式置
于政治文化的庞大网络中(政治仪式本身就是一个规模
虽小但系统特征完备的政治文化网络),是厘清其复杂
表现、挖掘其深藏意义的一种积极尝试。
政治文化具有某种“整体性”特征,通常在一个政
治系统中呈现出“同质性”(homogeneity)倾向,但这
种同质性中也存在诸多“杂质”。比如当代国家通常是
多民族国家,而民族国家“文化的培养和创造……是对
特定历史、特定族群文化的某种继承,因而本身就难免
存在异质性的因素”;同时,“以某一个民族的祖先意
识为主的文化符号具有相对排他性”,所以,国家意义
上的政治文化和民族意义上的族群文化如何共生就成为
一个巨大的问题,那些具有民族特征的政治仪式就成为
两种文化相互碰撞的重要场所。碰撞会促成调和还是激
化冲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政治文化的这种在宏观同
质性下隐藏着多种异质性因素的特征,一方面提醒我们
,要关注与其具有种种“共用地带”以及具有同质性的
政治制度、公民文化、国家精神和族群文化等价值系统
,它们都能够对政治仪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们
注意,政治仪式作为内在于政治文化的子系统,在异质
性和同质性选择上兼具可能性,它既能促进文化整合,
又能刺激文化分歧。就此而
导语
政治生活从来不能被孤立地看待,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今的公共生活。这本书巧妙地借用戏剧隐喻的叙事手法,精心整理古今中外各种政治仪式案例。欢迎各位读者共待大幕拉开,看一场“朝向”政治仪式的重头戏,共赏那那与权力和合法性“纠缠”一生的“不老”仪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政治仪式(权力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文化分析修订本)(精)/政治现象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海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275011
开本 32开
页数 55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23
出版时间 2023-01-01
首版时间 2023-01-01
印刷时间 202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864
CIP核字 2022161926
中图分类号 D0-05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