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瑜伽哲学经典丛书:瑜伽经(精装)
内容
目录
瑜伽哲学经典丛书总序
本书序
章 瑜伽及其目标
第二章 瑜伽及其修行
第三章 力量
第四章 解脱
后记
作者简介
帕坦伽利,一译“钵颠阇利”,的《瑜伽经》作者,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中瑜伽派的创始人,被尊为“瑜伽之父”。在众人眼中,帕坦伽利在瑜伽、文法、医学三大领域均有杰出贡献。生平已不可考。在印度传统文化中,常以人面蛇身的神话形象出现。王,浙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致力于度核典籍的研究与译注。主编“瑜伽哲学经典丛书”“瑜伽文库”“第二轴心时代文丛”。杨柳,艺术学博士,瑜伽学者,译有《帕坦伽利〈瑜伽经〉及其阐释》《瑜伽之路》等。
内容简介

此版《瑜伽经》堪称“不二”。它以国际瑜伽界广泛认可的注释本为蓝本,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王志成教授倾力译介。本书告诉我们,瑜伽就是控制心的意识波动。我们之所以需要瑜伽,是因为有现实的痛苦存在。在帕坦伽利看来,痛苦的根源在于原人错误地认同了原质,而消除痛苦的根本之法就在于分辨以至分离原人和原质。这需要瑜伽的努力,其基本进路便是瑜伽八支:禁制、劝制、坐法(体式)、调息、制感、专注、冥想和三摩地。

可以说,《瑜伽经》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修习体系。不过,其原典只有196则经文,内容凝缩,表述隐晦,不易理解。本书的注释不止于解经,而是将古老经文带入当下语境,追求与现代人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联通。它是瑜伽爱好者的修行指南,亦将成为关于生命问题的又一部答案之书。 

前言序言

亚洲有许多团体都进行冥想修行,特别是在印度和中国这两大具影响力的深厚文化中。人们进行冥想的理由不尽相同,其理论和方法也不计其数。有些人是为了增强体质或缓解压力,有些人是想寻求心灵平静和更加和谐的生活;有些人追求的是神秘力量,有些人则希望获得艺术灵感或练就一身武艺;佛教的僧侣试图通过冥想达到涅槃,还有人相信冥想能让他们获得健康或满足性欲;有人恭敬地将它视为生命追求的一部分,有人则是偶然地感到新奇。

为生命中这一神奇领域深深着迷的人们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该遵循谁的教诲和指引?有没有可靠的、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可供采纳?我们如何才能不落入陷阱,避免盲目的狂热和精神失衡,不受冒牌导师的蒙骗?

在印度,一个重要的答案就是重视和研读《瑜伽经》。这部关于冥想的经典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虽然它写于约两千年前,但印度的学者、哲学家和宗教导师仍然认为它是冥想修习之切实稳妥并合乎道德的指导。它的首要特征在于:尽管文字明白晓畅,但却揭示了最为深奥的秘密;它既适合纯粹的初学者,也适合道行很高的修行者。它的另一个特征是,没有抬高或贬低任何一种特定的宗教学说。读者可以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徒、无神论者以及其他任何信仰的信徒。其目的,是帮助读者完全理解自己的心的结构,控制心意,从而达至更深的意识层面。

在这里,我不想首先谈论本书的内容,我想说的第一点是,根据主流的印度哲学(它在很多方面与中国哲学十分相像),人心是生命的最重要的部分。一个人的出身可富贵可贫贱,他的健康状况可好可坏,他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英国人,但最终都是他的心将决定了他能否过上快乐、多产、有创造力的生活,能否结束不幸,不再消极悲观。想说的第二点是,每个人的心中都储存着大量的习性,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潜力,但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有破坏社会的潜力。这从日常生活中就可见一斑:我们有时和蔼、慷慨、乐于助人,有时却暴躁、吝啬、麻木不仁。《瑜伽经》的目的,就是解释这一现象,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消极习性、发展积极习性。第三点是,人类有能力发展灵性,

获得觉悟和解脱,而这可以通过系统的冥想修行来实现。人不必弃绝尘世,成为僧侣或遵循某一特定的宗教思惟方式。根据《瑜伽经》,觉悟的关键在于认识自己的心。你可以将冥想修行当作工作、社交和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恰好也是中国的禅的观点。书中提供的技巧和解释与禅的传统略有不同,但很容易发现它们两者的共通之处。

《瑜伽经》此前已有中文译本。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的姚卫群教授出版过《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此书收入了早期印度哲学的六部重要经典,里面就有《瑜伽经》。这是十年辛劳的结晶。不过430页的篇幅决定了此书是对经典的翻译,而非注释,虽然它也有一些简明的脚注。我们已经有了这个译本,为什么还要再出一本呢?这是因为,与中国的情形类似,古印度的经典文本,往往只有基本的骨架,称不上“书”。如果单看《易经》的六十四卦,一个人是不会增长智慧的,他需要了解六十四卦的来龙去脉,了解它的传统以及它与儒家、道家等思想的联系。同样地,阅读印度经典也需要了解文本背后的东西。一言以蔽之,人们需要注释。

在传统实践中,这些“背后的东西”是由导师口授给弟子,从而代代相传的,通常只限于寺院传统内部以及个别的灵修者。到了20世纪,文化已全面普及,人们发现,在印度、中国和西方国家,灵性教导其实可以通过书籍传播。从20世纪早期开始,我们发掘并出版了不少精神领袖的书信、文章和演讲录,如中国的弘一法师、印度的辨喜尊者等。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大量打着灵性名号的垃圾读物,里面充斥着荒谬的论断,它们宣扬的方法不仅无用,还很危险。人们在研读书籍之前必须用常识和判断力仔细甄别。

我们眼下的这本书是一部简短、权威的印度经典,它的英文注释作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现在也随经文一起被译成了中文。这部经典最初名为《帕坦伽利瑜伽经》。 “经”在梵文中的字面意思是线,不过它被广泛地用来指称涵盖某一论题或相关的几个论题的灵性箴言、哲学警句。“瑜伽”一词源于梵文,据我们所知,人们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就开始使用了。瑜伽的字面意思是联结,它和英文中的“yoke”(义为农耕社会中,两头公牛拴连在一起)一词有相同的词源。但几千年后,它的引申义变成了“拓展灵性的方法”,尤指冥想。原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在于,灵性发展意味着将人的各种能力“连在一起”——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身与心的统一,低级自我与高级自我的统一,甚或人与神的统一。

帕坦伽利被认为是这部经典的作者。是不是真有一个帕坦伽利在某个时候坐下来写了这部《瑜伽经》?我们或许永远无法确知。有关早期印度经典的成书时间和作者是有很大争议的。我们手中的这部经典极有可能是对古代印度流传着的各种冥想文本的汇编和提炼。在某种程度上,学者与信徒们似乎已经一致认定,现在这个版本可以作为标准或权威,而且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认为的。至于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个名叫帕坦伽利的关键人物,我们不得而知。这部经典的成书时间也无法确定,但很有可能在两千年以前,其中包含的内容则可以追溯得更远。

至于此经文的注释者,我们知道的要多一些。现代印度教哲学的复苏主要归功于罗摩克里希那和他的得意门生辨喜。后者是印度一位影响深远的现代改革家,同时又是第一个在西方工作的重要的精神导师。1893年首次访问芝加哥后,他在美国和英国停留了七年。在此期间,许多西方人开始对亚洲哲学感兴趣,他们创办各类机构,修习瑜伽、冥想、吠檀多和佛教,有时还造访居住在西方的印度师。

帕拉伯瓦南达(Swami Prabhavananda)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印度。1914年,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的他加入了由罗摩克里希那的直传弟子创建的罗摩克里希那修道会。应辨喜的美国弟子的请求,1923年帕拉伯瓦南达定居美国,此后他一直住在那里,直到1976年去世。1929年12月,他来到洛杉矶,并于次年创办了南加州吠檀多学社。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城镇建立了冥想修行中心,还为僧尼各修建了修道院。

帕拉伯瓦南达尊者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精神人物,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他将印度的灵性经典明白晓畅地介绍给了西方读者。他出版的著作包括对印度主要经典如《薄伽梵歌》《奥义书》《帕坦伽利瑜伽经》的英译和注释。其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力图使古代文本与现代生活相适应,即使普通读者也能从中获益。他的著述显然是基于个人的修道生活——他的认识来自体验,而非理论。

帕拉伯瓦南达通常会与英国或美国的作者合作,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这些作者中有很多是风格出众的专业作家,他们能提升帕拉伯瓦南达的英文水平。其二,他们能用清晰的现代英文把意思传达给普通读者,他们参与的译作不过多涉及或许只有专家才会感兴趣的梵文问题。这本书的注释的合著者,是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年)。伊舍伍德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小说家,也是一名左翼积极分子。1938年夏,他和一位同事被英国一家报社派往中国采访,历时三个月。回国后不久,他立即出版了《战争之旅》,揭露日军侵华的骇人暴行。他是最早将这些事实告诉西方读者的记者之一。与中国文化的一面之缘给伊舍伍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眼前的一切令他大为震动。他开始追问生命的深层意义,之后不久,他在加利福尼亚结识了帕拉伯瓦南达。他们成了一生的挚友。

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显得十分国际化:它写成于印度;参与注释的英国人住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且访问过中国;如今它又被译成了中文。真乃全球化时代的代表之作!在更深的层面上,它似乎表明,世界各地的人都有着类似的困境和热望。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美国人还是印度人,大部分人都在寻求一种更快乐、更安宁的生活。所幸的是,我们可以学习不同文化中的古老智慧并从中获得引导和帮助。

韩德

英国考文垂大学教授2022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瑜伽哲学经典丛书:瑜伽经(精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帕坦伽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210171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06-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35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