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奥得河前线1945(德军在东线的最后防御共2册)
内容
内容推荐
1945年3月,德国国防军戈特哈德·海因里齐大将奉命接手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职务。在随后的2个月里,海因里齐采取各种战术,阻击对手的推进,从德方视角复盘了奥得河前线战场态势的变化。书中收纳了大量来自德军的第一手资料,以及战场日志、战后总结文件、对交战双方的访谈等各种资料,详细梳理了奥得河前线德国守军的兵力编制变化和调整,双方所采取的战役、战术手段,以及如何运用己方力量达成战役战术目的。本书全面客观地展现了战线逐日、逐段的变化,以及奥得河一线德军在最后的战斗中走向覆灭的过程。
目录
第1卷:
第一部分 战斗背景
第一章 1944年6月至1945年3月,德国在战争末期的战略
第二章 维斯瓦河集团军群,1945年1月至3月
第三章 戈特哈德·海因里齐其人
第二部分 奥得河前线的防御准备,3月20日-4月13日
第四章 指挥官的意图
第五章 战役背景和战场环境
第六章 德军部队的部署
第七章 苏军的兵力配置和目标
第八章 回旋镖行动与屈斯特林之战
第九章 袭桥战
第十章 奥得河前线防御战的规划
第三部分 战斗,4月14日-5月3日
第十一章 战斗综述
第十二章 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的最后战斗
第十三章 总结和评论
第四部分 后记
附录A 军事研究文件R-69
附录B 军事研究文件MSB-606
附录C 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的组织结构
附录D 戈特哈德·海因里齐生平
附录E 哈索-埃卡德·冯·曼陀菲尔男爵生平
附录F 特奥多尔·布塞生平
附录G 瓦尔特·温克生平
附录H 汉斯-格奥尔格·艾斯曼生平
附录I 柏林战略进攻行动中苏军的人员和装备总数
附录J 截至1945年3月15日,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的人员补充和损失
附录K 第9集团军的战斗人员数,1945年3月17日
附录L 党卫军北欧装甲掷弹兵师、党卫军尼德兰装甲掷弹兵师、第5猎兵师、第3海军步兵师1945年3月25日的人员和装备到位情况
附录M 1945年4月10日,第9集团军的战斗人员数
附录N 1945年4月15日,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的装甲车辆和突击炮统计数据
附录O 党卫军第3(日耳曼)装甲军的编制,1945年4月23日12点整
附录P 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的战斗序列,1945年4月25日
附录Q 关于维斯瓦河集团军群重型武器和其他事项的说明
附录R 奥得河前线德军战斗序列,1945年3月-5月
参考资料
彩色地图
第2卷:
第一部分 希姆莱及其参谋部
第二部分 东线:战略崩溃和重整旗鼓
第三部分 波美拉尼亚要塞
第四部分 海因里希·希姆莱领导下的维斯瓦河集团军群
第五部分 海因里齐上任
第六部分 奥得河前线的文件
第七部分 1945年德军战斗部队的重建
第八部分 奥得河前线的作战部队
第九部分 关于东线的《元首指示》纪要
第十部分 奥得河前线的最后战斗
第十一部分 总评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参考资料
导语
本书将个人日记、作战报告、通话记录等融入叙述中,使本文内容更加丰富,通过阅读这些通话记录和作战情况报告,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德国士兵以及军官的复杂心情。
通过苏德未公开资料,对奥得河前线进行了逐日分析,重现了奥得河前线的构建和部署,使整个前线战事的发展过程更加一目了然。
第2卷作为第1卷的补充,涵盖各种数据、表格,能清楚了解到各部队的军备状况、损失人员,对战争最后几个月战况的理解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精彩页
海因里齐的战后报告——军事研究文件MS T-9《奥得河之战》——是从对历史的回顾开始的。这些回顾提供了他接管集团军群时,以及战前和战时下达命令的背景,是我们了解此人思想的有力切入点。
该报告中这样写道:
在波兰和德国东部省份取得重大胜利之后,苏军1945年的冬季战役在古本(Guben)-法兰克福-屈斯特林-弗赖恩瓦尔德(Freienwalde)一线的奥得河畔停顿了下来。在此地区以北,即斯德丁的东南方向,德军部队集结起来,攻击了俄国人的北翼。(作者按:即夏至行动)
向德国边境快速推进之后,苏军攻势陷入停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经过长期的进攻,他们必须重组部队、补充机动兵力、调集物资和补给,以便重新投入作战。而冬季的恶劣天气,以及德军在波森(Posen)和科尔贝格等要塞的顽强抵抗,则从后方进一步分散了他们的兵力。另外,苏军对德国民众肆意妄为,很多部队斗志涣散——他们变成了散兵游勇,在后方地带大肆奸淫掳掠。苏军部队和下级指挥人员并不能(像德军一样)贯彻纪律,这种松散状态极大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此外,由于德军在斯德丁东南方向的行动,苏军高层感受到了右翼的巨大威胁。有鉴于此,他们决定在继续进攻、渡过奥得河之前,首先清除波美拉尼亚方向的重大隐患。
但这一决定并没有改变俄国人的努力,他们仍准备从已占领的区域横渡奥得河、建立桥头堡,并以此作为攻击柏林的出发点。为此,他们必须夺取一个拥有铁路和公路枢纽的关键渡口。在尼斯河、奥得河和弗赖恩瓦尔德之间,这种举足轻重的主要渡口就是法兰克福和屈斯特林。而在波美拉尼亚的战事结束之后,俄国人还将目光对准了斯德丁。按照惯常的战术,苏军并没有对屈斯特林和法兰克福发动正面进攻,而是试图通过钳形攻势将其孤立。由于奥得河在2月初依然封冻,这使得侧翼迂回变得更加容易。就这样,敌军在菲尔斯滕贝格(Fürstenberg)以北占领了一个桥头堡,还在法兰克福以南占据了另一个,但规模相对较小;而在屈斯特林南北两侧,则有两个较大的出击阵地正在成形。在这种情况下,屈斯特林要塞和内陆之间的联系便只剩下了一条狭窄的走廊——沿着铁路干线和公路,一直延伸到柏林。
当俄国人兵临奥得河畔时,屈斯特林城内只有国民突击队和几个驻扎于此的补充营,几乎没有任何正规部队。但沿着奥得河,一条防线已然初具雏形。在屈斯特林和法兰克福,利用陆军从波兰和波美拉尼亚撤下来的残兵败将、各种轻伤员和康复人员、来自当地行政机构的人员、军医院、甚至各种后勤指挥机构,当地也构建起了防御。至于柏林的第3军区司令部(Wehrkreiskommando Ⅲ)和斯德丁的第2军区司令部(WehrkreiskommandoⅡ)则抽调了由补充兵组成的增援部队。在这些七拼八凑的部队协助下,阻止苏军在奥得河西岸构建桥头堡的初步条件已经具备。虽然屈斯特林新城不幸落入敌手,但德军成功地守住了法兰克福和屈斯特林老城区。在此期间,他们还艰难击退了苏军在两座城镇侧翼发动的攻势,敌人既未能形成包围,也未能抵达奥得沼泽(Oderbruch)西侧的丘陵地带(作者按:即泽劳高地)。这一地带的海拔比奥得沼泽平均高出30至50米,可以对东面的土地一览无余。因此,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控制这片丘陵都极为重要。只有夺取了它,东方的进攻者才可以在奥得沼泽调动和集结,而不会遭到守军的窥探,更不会遭到炮火的精确打击。而对于防守方来说,这片丘陵地带自然成为了其防线的基石,必须不遗余力进行保卫。
在对苏战争中,类似的情况经常出现,但通过急中生智,德军曾不止一次化险为夷。1941年12月20日,在莫斯科附近的战斗中,苏军包抄了第4集团军的侧翼,进而威胁到卡卢加(Kaluga)市——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其间,连面包师、屠夫、后方梯队的士兵、警戒部队甚至是伤病员都被组织起来,搭乘雪橇和机动车辆投入到了对抗迂回之敌的战斗中。在整整5个昼夜中,他们将敌人挡在了卡卢加市中心,并在城市两翼守住了冰封的奥卡河(Oka),直到前线的正规部队赶来支援。尽管这场战斗一开始看起来毫无希望,但凭借坚强的意志,他们最终化险为夷。
1945年2月底,德军在斯德丁东南地区对苏军北翼的攻势(作者按:即夏至行动)以失败告终,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波美拉尼亚。在斯德丁东部,第3装甲集团军仍据守着一个桥头堡,但他们也被迫在3月初从当地撤退。现在,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的有生力量全部撤到了奥得河的西岸,其右翼位于菲尔斯滕贝格以南,即尼斯河与奥得河的交汇处,左翼则位于波罗的海。
在东岸,德军只据守着几个小桥头堡。它们是:法兰克福的城郊——保护着硕果仅存的奥得河大桥,该桥极为坚固,且桥面很宽;屈斯特林老城[位于瓦尔塔河(Warthe)与奥得河之间];弗赖恩瓦尔德以东的采登(Zehden);达姆施湖(Dammscher See)以北珀利茨(P?litz)的小型前沿阵地。
需要指出,在施韦特(Schwedt)附近的奥得河东岸,德军也建立过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奥得河前线1945(德军在东线的最后防御共2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A.斯蒂芬·汉密尔顿
译者 译者:邢天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43406
开本 16开
页数 9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80
出版时间 2023-10-01
首版时间 2023-10-01
印刷时间 202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25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516.9
丛书名
印张 4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8: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