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沈石溪--我的动物朋友/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味成长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沈石溪--我的动物朋友》是沈石溪青春年华的写照。作者在这一动荡的岁月里长期与动物相伴,深刻的感受到了它们的美好。这些故事是他动荡岁月的回归、苦难命运的馈赠、奋斗人生的记录、自由思想的浓缩。可以这么说,没有长达十八年在云南边境插队落户的经历,就不会有这些作品。

内容推荐

《沈石溪--我的动物朋友》区别于沈石溪其他的动物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了自己与兔、虎、野猪、犬、豺、豹、棕熊等动物亲密接触的故事。

作品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而多情的笔触,将一个个关于亲情、勇敢、智慧的故事娓娓道来,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使小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目录

1. 大白兔汤圆

2. 虎女蒲公英

3. 野猪王黑旋风

4. 弃犬花鹰

5. 逼上梁山的豺

6. 牧羊豹三点金

7. 棕熊的故事

试读章节

大白兔汤圆

明亮的火光照耀着汤圆,

它的神态异常庄严肃穆。

火苗从炉膛里蹿出来,

炙烤它的脸,

有两根胡须被点着了,

燃起通红的火星。

我的好朋友汤圆,

它仿佛受到了火神的召唤,

缓慢地摆出蹿跃的姿势。

要不是我竭力阻挠,我的朋友汤圆早就变成饭桌上的一盘菜了。

我这里说的汤圆,不是里头裹着豆沙或芝麻馅的糯米食品,也不是一个人的绰号,而是一只大白兔的名字。

我六岁生日时,奶奶从宁波乡下带来一只小白兔,当生日礼物送给我。这是一只很漂亮的小白兔,全身洁白,没有一根杂毛,两只长长的耳朵灵活地转来转去。把它捧在手里,它立刻害怕地把头缩进腹部,身体裹得圆圆的,就像一只大汤圆,我就顺口给它起名叫汤圆。

爸爸对我说:“给你养着玩,养大后,杀了给你吃兔肉。”

我一听,高兴得跳起来。我高兴的不是将来可以吃兔肉,而是高兴终于能亲手饲养一只小动物了。也不知为什么,我从四岁开始,就非常渴望能养些小动物,小鸡小鸭都行,当然最好是养条小狗。那时我们家住在上海金陵东路一条弄堂里,家境贫寒,城市里也规定不准饲养家畜,所以父母一直未能满足我的愿望。记得一位姓王的街坊养了一只波斯猫,我有事没事就会跑至Ⅱ他们家去,看他们给猫喂食,看他们逗猫玩耍,羡慕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如今有了属于我自己的小白兔,我当然要好好善待它。我省下吃冰棒的钱,到烟纸店买了一个纸箱,剜了个洞当门,又在里头垫了一些破棉絮,算是汤圆的窝。它喜欢吃青菜,我天天跑到小菜场去捡菜叶子,听人家讲菜叶子上洒过农药,兔子吃了会中毒死掉,我就把每一片菜叶子都仔细洗干净;又听人家讲兔子吃了湿漉漉的菜叶子会拉肚子,我就先把菜叶子晾干了再喂它。开始时,它很害羞,不大愿意在我面前吃东西,总是趁我不注意时,叼着菜叶子溜到纸箱里去。吃东西都要躲着人,多没劲啊!我就打开纸箱盖,把它从窝里抱出来,再用小板凳堵住纸箱的门,强迫它在我面前吃东西。顺便说一句,人家告诉我,捉兔子可以揪它的耳朵,提起来很方便,但我从来没有揪过汤圆的耳朵。我淘气时,爸爸常会揪我的耳朵,耳朵皮像要被撕下来,脑袋嗡嗡响,一阵阵发晕,耳朵血红,就像用红墨水染过似的。我最害怕的就是爸爸揪我的耳朵了。我想,揪兔子的耳朵兔子也会疼的,所以我从来不揪汤圆的耳朵,总是像捧一只容易打碎的玻璃杯,把它抱过来抱过去的。几天以后,它就跟我熟悉起来,只要房间里不进来生人,它就安安静静待在我身边吃菜叶子,即使门洞敞开,它也不会伺机叼着菜叶子逃进纸箱去了。

我家周围的邻居没有哪家养兔子的,汤圆找不到伴,很孤单。我那时还没上学,白天爸爸妈妈去上班,姐姐去读书,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也很孤单。大概是彼此都很孤单的缘故吧,我和它很快成为形影不离的最……

P2-4

序言

回眸苦难而又精彩的童年

沈石溪

我祖籍浙江,出生在上海宁海路亭子间。那里是典型的上海老城厢,老式弄堂,石库门房子,七十二家房客,拥挤不堪。在上海,环境好、有钱人居住的地段称为上只角,环境差、穷人居住的地段称为下只角。我住的弄堂解放前叫程家码桥,解放后叫中华里,是典型的下只角,四周都是底层老百姓,裁缝、木匠、掮客、小贩、小偷、瘾君子、黄包车夫……三教九流,干什么的都有。那时不但没有计划生育,还鼓励大家生孩子,做“光荣妈妈”。所以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少则三四个,多则八九个.甚是热闹。由于孩子多,大人根本管不过来。当时养孩子比现在养猪还粗糙,完全放任自流,爱干什么干什么,尤其是男孩子,一帮一帮,吃了饭就出去玩,斗蟋蟀、养麻雀、举杠铃、练拳头、踢马桶、打弹弓……什么淘气的事情都做过。半夜还聚集在黑黢黢的弄堂口,一面抽香烟,一面对过路的女孩子吹口哨。

上海人对这类男孩有个别致的称谓:野蛮小鬼。

这种地方,如果不加整治和管束,就是繁殖地痞流氓的温床。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渐渐长大的,身上也免不了有点野蛮小鬼的烙印。我对上海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耳熟能详,尤其对上海野蛮小鬼的心态和做派熟悉得一塌糊涂,可以说已经融在血液中了。

我看过一些作家自传,不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孩提时阅读过大量中外优秀童话,有个爱讲故事的外婆,从小沉浸在一种香软的艺术氛围里。对此我羡慕得直流口水。我小时候几乎和书籍无缘,家境贫寒,入不敷出,父母没兴趣也没能力为我买书,家里除了学校发的教科书外连一本闲书也没有。外婆住在宁波乡下,几年才见一次,见了也不讲故事。

我从小体弱多病。正常的婴儿出生后有从母体带来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几个月内不会生病。可我是个例外。我出生才六天,就因肚脐化脓而被送进了医院。从此.我与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童年时代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奶奶迈着粽子似的小脚,走到床边摸摸我的额头.深深叹一口气说,怎么又发高烧了啊!于是,奶奶背着我去医院,照例要做让我头皮发麻的青霉素试验。

由于多病的缘故,我从小瘦弱,长得像芦柴秆.至今仍无须减肥。因为瘦弱,常遭同龄孩子的欺负。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见我乖巧听话,又长得清秀.便委任我当班长。但仅仅当了一个月班长,我便被撤职下台了,原因很简单,男同学都小瞧我,女同学也不听我的话,根本没法行使班长的职权。班主任挺同情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你呀,人挺聪明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太软弱了。唉,男孩子像你这样软弱,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哟!

我羞愧难当,低头饮泣。这以后很长一段时问,我陷入自卑的泥潭而无力自拔。我害怕独自上街.害怕见生人,害怕上体育课,害怕在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害怕与顽皮的男孩在一起玩,害怕女生讥诮的笑和鄙夷的目光,害怕孤独的长夜会出现张牙舞爪的鬼魅……

为了解闷,我开始阅读。诗歌、散文、小说、童话,我像块干燥的海绵在汲取水分,贪婪地阅读在那个年代像我这样的穷孩子所能得到的所有文学作品。书籍带我走进了另一个七彩世界。我为牧羊女惨遭巫婆陷害而哭泣。为勇敢的青蛙王子终于解开魔法咒语获得自由而欢笑。书籍成了我最知心的朋友,最有趣的玩伴,最慈祥的老师。最宽容的家长。书籍不仅给了我精神慰藉,还给了我性格补偿。我明显感觉到自己比同龄孩子要成熟得快,我知道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这让我的内心有了一种优越感,自卑情结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变得很自信。发达的四肢确实是种力量,但拥有由于看书而变得丰富的头脑的人更具备立足社会的能力。1968年我16岁,初中毕业,正赶上上山下乡运动,我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混镇曼谷乡曼广弄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我被安排在一个名叫波黎溯的傣族老乡家住。插队期间,我经常跟着房东波黎溯老猎人上山打猎,打猎是一项血腥味很浓的很有刺激性的活动。我亲眼看见过很多难忘的场景:公斑鸠被金竹箭射落后,母斑鸠飞到我们头顶屙屎;母灵猫被铅弹射中胸膛后,拼出最后一点力气朝与它的窝相反的方向奔跑,因为窝里还有一对小宝贝;一群长着锋利獠牙的野猪被两只老虎看管着.成为虎的肉食仓库而无可奈何;一头公象掉入捕象陷阱,象群围着陷阱哀嚎三天后,闯进附近一个山寨,踏平所有的房屋,这才离去;子弹把大青猴从树冠射落在地,走近前去一看,大青猴一手捂住肚皮上的伤口。另一只手向我们做摇手状……有时我们走得远了,当天回不了家.就在山上烧堆篝火过夜,波黎溯就会聊出一大箩关于打猎的故事来,有些离奇得就像童话,可他却赌咒发誓说是真的。可惜,那时我压根没想到将来会写动物小说,对那些稍稍做些文字润色工作就能成为一篇好小说的故事不曾留心记录,听过也就算了,现在再要回忆颇觉困难。需要声明的一点是,我虽然多次涉足猎场,却从未亲手射杀过一只猎物,倒不是我菩萨心肠,而是我枪法太差劲,只打得中地球。

西双版纳有动物王国的美誉,热带雨林里生活着大象、山豹、野牛、孔雀、滇金丝猴、孟加拉虎等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我在插队落户期间,不仅跟着当地老百姓上山打猎,还亲手养过很多动物,比如鸡、鸭、鹅、猪、马、牛:还养过一般人不可能养的许多稀奇古怪的动物,比如大象、孔雀、红豺、豹子、蟒蛇等等。

三年的知青生涯使我熟悉了热带雨林,也熟悉了众多的野生动物,获得了从事动物小说创作的生活积累。  插队三年后,我被抽调到勐海县宾房电站当水电站民工,后来又去勐满公社当了三年山村男教师。当农民时,因体虚力弱,累死累活干一年,还不够糊口。当水电站民工时,因抬不动死沉死沉的电线杆,被取消转正为水电站正式职工的资格。在穷乡僻壤教书时,一人一校,身兼校长、教导主任、校工、炊事员、数学老师、语文老师、音乐老师、体育老师、美术老师等数职,拥有三十多名学生,分四个班,上起课来每个班去讲十分钟,其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周围皆是少数民族,语言不通.信仰不同,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活得甚是艰难。为争取更好的生存环境.我开动脑筋寻求出路,开始练跳高和跳远.假如能蹦起二米五高,假如能蹿出八米开外。一秒钟就能为国争光,也能为自己赢来锦绣前程。我将沙袋绑在腿上和腰上,整天像蚂蚱似的又蹦又跳。苦练了半年,仍跨不过一米二的横杆,也越不过三米的宽度.遂死了体育报国这条心。武的不行来文的,改换门庭学写作。我小时候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真要动笔写小说,语文基础实在太差了,一封普通的家信都写不通顺,错别字不用说了,字典也不会查。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我学习写作的办法笨拙得可笑,先是借来一本二十多万字的《写作知识》,从头抄起,抄了数月之久,总算明白了文章还分各种体裁。然后,拼命阅读我所能得到的所有书刊报纸,凡看到陌生的字眼或我认为生动优美的句子,赶紧抄录下来,反复浏览背诵,细细品味琢磨。化为己有。两年下来,光摘录句子的笔记本就用掉十多册,厚厚的一大摞。那时我占有一间八平方米的小土坯房,勐满还没有电,照明用的是马灯,我怕浪费时间,在床上拥衾夜读后,疲倦了,就将灯芯捻小,浅浅睡去,半夜醒来,随手捻亮灯光,又继续读或写。

人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我只能是一边打蚊子一边读书。

就这样艰苦奋斗三年整,我的第一篇散文《金竹瑟》发表在《云南日报》文艺副刊,第一篇动物小说《象群迁移的时候》也在《儿童文学》杂志上发表,凭借着聪明和运气,我从此磕磕绊绊地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沈石溪:我的小时候》和《沈石溪:我的动物朋友》这两本书,是我对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一次回眸,里面所涉及的人与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对一个儿童 文学作家来说,童年的记忆,就是文学创作的蓝本。我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作家一生可以写很多作品,可以编很多故事,但每一部作品、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在他的童年经历里找到生活的胚芽。我在上海下只角度过了童年时代,所以我呈献给读者的就是一个来自上海底层社会身体瘦弱的野蛮小鬼苦难的成长历程。我在西双版纳动物王国度过了青少年时代,所以我呈献给读者的就是一个被命运抛到热带雨林的城市少年与各种动物相依为命的传奇人生。这是自传体小说,也是灵魂的自我剖析,希望能得到读者喜爱。

2014年1月26日写于上海梅陇寓所

书评(媒体评论)

沈石溪的作品中主客观的对立和人物内心矛盾都非常激烈;痛苦、凶险、狂狷、粗犷、野趣,一切都如此强烈;冲撞、捶击、淬砺、一切都如此壮烈!它向时代和心灵的纵深处召唤壮美的感觉,召唤思索和奋发。

【韦苇(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教授)】

作者通过写动物而写出了人间万象,看到这些动物的生命历程,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人类自己。

【张之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这些故事真诚而质朴地讲述着一个人的童年,让我们真切地体味着一个人成长的真实轨迹。没有掩饰,没有浮夸,有的只是一个看似弱小的生命蓬勃、坚韧生长的勃勃生机。

【余雷(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沈石溪--我的动物朋友/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味成长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石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760147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4079762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9
14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