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国学与传统(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来陆续发表在《文汇报》《书法》《国画家》等报刊上的学术和文化随笔,分为经史、游艺、怀人三辑。作者不仅倡导以国学的立场研究传统的内容,并且提倡开辟一条国学的“日常与常识”的认识思路。 作者简介 徐建融,1949年9月生,上海人。198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大辞海·美术卷》主编,海派书画鉴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工诗文,能书法,擅画花鸟、山水、人物,精研美术史论和书画鉴定。出版有《中国书画》、《中国书法》、《中国建筑史话》、《中国园林史话》、《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毗庐精舍集》、《长风堂集》、《徐建融画集》等。多部著述获“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中国优秀辞书奖。 目录 经史 国学与传统 《春秋》义例 欧阳修“崇义抑文” 《通鉴》不载文人 “杏坛”考 君子不器 文人之多 做事和作文 博学于文 互乡与进不其退 无邪毋我 读书三种 “天下莫大之文章” 人生识字糊涂始 愤世嫉邪 一日和终身 初学终身 所患和所悦 不知而作 畸人之心 不敢苟同的闲雅生活 清学之弊 “海派”乱弹 游艺 自视和视人 陈言务去和踵常窃陈 自谓不必能——学苏心印笔记 人品与书品 德艺双馨 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 董其昌的迷信和神话 明妃和文姬 一样心情别样娇——戏曲和绘画的两个共同话题 “常把老娘挂心怀”——谈京剧《四郎探母》 鬼音仙韵听秋声 最宜诗画是荷花 至今犹此论文心 庐山与石钟山 点将录 造诣和地位 “书画同源”论 “三绝”“四全” 诗词格律和交通规则 书法的专业设置 书圣无书证 中国艺术前程 师迹与师意 用笔千古不易 民国书法一景 书画界的“后”现象 材与不材 怀人 王伯敏先生 何远为些? “画画,要有我,又要无我”——唐云先生的“新花鸟画”艺术 岳镇川灵——江兆申逝世二十周年祭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王朝闻先生印象 大雅正朔——吴湖帆的传统观 寄园弟子谢玉岑 幽香刚节写清芬——与卢坤峰先生的交谊 分钗半钿尽生尘——谢稚柳先生的艺术观 谢稚柳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 国香无绝——陈佩秋先生的画兰艺术 长无绝兮终古——怀念陈佩秋老师 奇峰磊落水云舒——陆俨少先生的艺术和人生 晓得的和不晓得的——潘天寿的学者态度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学与传统(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建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2054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首版时间 | 2023-11-01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14 |
CIP核字 | 2023063469 |
中图分类号 | Z12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2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