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骆驼祥子月牙儿/青少年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作家老舍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老舍能纯熟地驾驭语言,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细节真实,再加之语言讽刺幽默,诙谐轻松,作品深受人民喜爱。本书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的一本,精选最能代表老舍艺术水平的小说《骆驼祥子》和《月牙儿》,相信读者能喜欢。

内容推荐

本书选入了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短篇小说《月牙儿》。

《骆驼祥子》是老舍全部创作中的一座高峰,是描写城市贫民命运的代表作。许多研究老舍创作的学者认为,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北京底层市民——祥子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北京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月牙儿》是一部反映妓女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生活的作品。它比以往描写这一题材的作品深刻得多,作家的眼光集中到产生妓女的社会根源上,对妓女的心灵创伤的挖掘可谓深入,比起古代写妓女的小说来,《月牙儿》是悲剧中的悲剧。小说中的“我”,年轻、善良,富有理想,深信“恋爱神圣”,想通过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劳力挣饭吃”,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对出卖肉体以求生存的母亲充满了不解、不满和仇恨。但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我”却一步一步地重踏母亲走过的路,“我”一步一步接近了母亲的生活哲理。

目录

骆驼祥子

月牙儿

试读章节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岁上下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决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

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分车夫另成派别。生于西苑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较比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的讲究一气儿由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他们的跑法也特别,四六步儿不快不慢,低着头,目不旁视的,贴着马路边儿走,带出与世无争,而自有专长的神气。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的是长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肥,脚腕上系着细带;脚上是宽双脸千层底青布鞋;干净,利落,神气。一见这样的服装,别的车夫不会再过来争座与赛车,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祥子的地位,就像说——我们希望——一盘机器上的某种钉子那么准确了。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较比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者受着点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不幸,他必须拉洋车;好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作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作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设若口齿灵利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开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

P1-5

序言

本书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一个小说读本。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他出身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了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种人生阅历,对老舍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舍的小说多以城市市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细节真实,语言讽刺幽默,诙谐轻松,作品深受人民喜爱。老舍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书选入了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短篇小说《月牙儿》。

《骆驼祥子》是老舍全部创作中的一座高峰,是描写城市贫民命运的代表作。许多研究老舍创作的学者认为,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北京底层市民——祥子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北京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祥子是一个年轻力壮、吃苦耐劳的城市底层社会劳动者,他的全部理想是自己买一辆拉人的黄包车,做个“独立”“自由”的车夫,而三起三落的买车挫折,却破灭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陷入绝望。祥子成了一个自私、无赖、病弱的行尸走肉。作者通过主人公祥子“精神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情节。整部《骆驼祥子》就是祥子从自强向上进而沦为自甘堕落的悲剧史。

祥子淳朴、善良、正直。他摔坏了曹先生的车,决意赔偿;为保护曹家,被孙侦探勒索了全部积蓄,却不拿曹家家严的一分一毫;他用“轻易不撒手”的钱帮助老马祖孙。这些细节,都表现了祥子的善良本色。

祥子有倔强的个性。他虽不善言辞,但只要认定了自己的信念,谁也改变不了。他只想拉车吃饭,不肯做老板收租金;不肯与刘四讲和,尽管这样做可以继承大笔财产。他身上带有农民式的倔强和固执,这种性格也使得他无法接受新事物,决定了他理想破灭以后不可能找到新路,必然走上自毁之途。

祥子一生都在反抗,却都流于盲目。他试图走一条个人奋斗之路。这种狭隘的意识使他变得自私和唯利至上。祥子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却用在意气用事、肆意报复上,使反抗流于消极、盲目,最终落了个自甘堕落的可悲结局。

祥子是城市底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其典型意义在于作者不仅真实地控诉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的主题。

《月牙儿》是一部反映妓女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生活的作品。它比以往描写这一题材的作品深刻得多,作家的眼光集中到产生妓女的社会根源上,对妓女的心灵创伤的挖掘可谓深入,比起古代写妓女的小说来,《月牙儿》是悲剧中的悲剧。小说中的“我”,年轻、善良,富有理想,深信“恋爱神圣”,想通过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劳力挣饭吃”,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对出卖肉体以求生存的母亲充满了不解、不满和仇恨。但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我”却一步一步地重踏母亲走过的路,“我”一步一步接近了母亲的生活哲理。

老舍通过展现“我”“希望-失望-痛苦-绝望”的人生轨迹,全景式地再现了“我”出卖自我的悲惨一生,对“我”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并通过“我”的命运揭示:处于饥饿状态的时候,爱情只能是买卖,“婚姻自由”、“恋爱神圣”不过是骗人的空梦。

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因此,他的作品,非常适合正处十注重语言学习与感受阶段的中小学生阅读,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具有很大的作用。这也是老舍的一大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骆驼祥子月牙儿/青少年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7622
开本 32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