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黑格尔历史哲学导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虽然名为《黑格尔历史哲学导论》,但实际上它既与黑格尔著名的《历史哲学》没有直接关系,也不是对黑格尔庞大思想体系中的“历史哲学”的专门研究。从其内容来看,它倒更像是对黑格尔思想(当然是有关历史和政治的思想)的发生史或形成史的研究,也就是说,它侧重的是黑格尔的早期思想,即《精神现象学》产生之前的思想。只在最后一章,它才较多地涉及了黑格尔的早期思想与后期思想,尤其是与《法哲学原理》中的相关思想的关联。如果说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建立了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哲学,那么伊波利特的这本小书则阐述了黑格尔通达这种历史哲学的道路——一条漫长的“教化之路”。 作者简介 张尧均,1974年生,浙江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法国现象学和政治哲学研究。著有《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研究》,译有《行为的结构》(合译)等。曾参与“梅洛-庞蒂与法国哲学主流”等课题的研究。 目录 引言 黑格尔的观念论 第一章 民族精神 第二章 苦恼意识的最初形式:古代世界与基督教的自由 第三章 理性与历史:实定性与命运的观念 第一节 实定性的观念 第二节 命运的观念 第四章 黑格尔的第一个法哲学 第一节 黑格尔的一般立场:对独断论经验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对康德与费希特的观念论实践哲学的批判 第三节 有机共同体的理想 第五章 现代世界:国家与个体 附录一 从最近的研究看黑格尔的早期作品 附录二 法权状态 附录三 《法哲学原理》序 附录四 理性的狡计与黑格尔的历史 序言 伊波利特的《黑格尔历 史哲学导论》出版于1948 年。如果单看书名,读者可 能会以为这是对黑格尔著名 的《历史哲学》一书的导论 ,或至少是对该书的研究; 但实际上它与《历史哲学》 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伊波利 特在文中甚至没有提到过《 历史哲学》。本书也不是对 黑格尔庞大的思想体系中“ 历史哲学”这一方面的专门 研究,没有探讨(比如说) 像历史的动力、发展线索、 目的论等历史哲学所应有的 问题。从其内容来看,它倒 更像是一个对黑格尔思想( 当然是有关历史和政治的思 想)的发生史或形成史的研 究,也就是说,本书侧重的 是黑格尔的早期思想,即《 精神现象学》产生之前的思 想。只在最后一章,它才较 多地涉及了黑格尔的早期思 想与后期思想,尤其是与《 法哲学原理》中相关思想的 关联。如果说黑格尔在《精 神现象学》中建立了一种严 格意义上的历史哲学,那么 伊波利特的这本小书则阐述 了黑格尔通达这种历史哲学 的道路——一条漫长的“教 化之路”。正如伊波利特所 指出的,在黑格尔“透过诸 个别的民族精神的特殊环节 而把历史哲学设想为世界精 神的发展之前,应该有一段 漫长的哲学发展时期”(26 )①,而这本小书正是对这 一“漫长的哲学发展时期”的 追溯。事实上,如伊波利特 所说,《精神现象学》之所 以特别令我们感兴趣,只是 因为它“正好处在它所重新 思考的早期著作和它所宜告 的未来体系之间。我们在其 中发现了黑格尔的整个‘教 化之路’:在通达哲学之前 他本人所遵循的道路,以及 为了使这种活生生的经验进 入一个严格的反思框架所付 出的逻辑学家的卓绝努力” (15)。这种转变,借用格 洛克纳(Her-mann Glockner)的话来说,就是 从“泛悲剧主义”向“泛逻辑 主义”的转变——伊波利特 承认他这本小书正是从这个 观点得到了启示,但与格洛 克纳将这两者对立起来不同 ,他揭示了这两者之间的内 在关联与一致。然而,问题 在于,当“活生生的经验”进 入一个“严格的反思框架”时 ,它还能保持其原有的那种 活力吗?由这种活的经验所 生成的历史性与附属于宏大 思辨逻辑体系之下的历史哲 学,具有同样的“历史”含义 吗? 一 与“泛悲剧主义”和“泛逻 辑主义”的区别相对应的, 是伊波利特在“历史性”与“ 历史”这两个概念之间做出 的区别。在此,历史指的是 一种普遍性意义上的大历史 ,一种由绝对精神在时一再 引用间中展开自身而形成的 诸个别环节,它体现在黑格 尔的席勒的这句名言中:“ 世界历史就是世界审判。” 而历史性(his-toricite)指 的则是特殊的历史现象及这 种历史现象对当下所具有的 意义。对青年黑格尔来说, 他所关注的历史性问题就是 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的问题 。 伊波利特指出,历史是 黑格尔思想的出发点。与谢 林一开始就关注自然哲学和 形而上学不同,青年黑格尔 感兴趣的是各种具体的经验 性问题,特别是民族和宗教 的历史。当然,他的着眼点 从来就不是单纯的事实,而 是事实背后的精神。他想要 探索的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宗 教的精神,一种与历史不可 分割的精神的生命。相较而 言,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在黑 格尔青年时期的笔记中只占 据一个微不足道的位置。他 似乎只是为了揭示这种精神 的生命,才不得不借助哲学 的概念,并在感到这些概念 的不足时,迫使自己去锻造 一些更适合表达人的历史生 命和历史实存的新概念。正 是对民族精神的最初洞见把 他引向了对历史发展的思考 ,直至最后形成一种严格意 义上的历史哲学。就此而言 ,黑格尔的思想是从历史上 升到哲学的,在拥有一种体 系性的历史哲学之前,他先 形成了一种历史性的思考。 是历史性的经验本身引导着 他去寻求一种关于这种经验 的哲学表达,因此,这是一 种历史哲学之前的历史哲学 ,或者说,这是一种关于“ 历史性”的历史哲学。 这种“历史性”思考的核 心就是格洛克纳所说的“泛 悲剧主义”,一种悲剧的世 界观。 …… 在历史、自由和命运之 间似乎绕成了一个奇特的圆 圈;而圆圈,在黑格尔看来 ,正是思想之体系的特征。 因此,是思想自身的运动建 立了这种内在的联系(泛逻 辑主义);然而,思想其实 又不仅仅是它自身,而是( 借用《法哲学原理》中的表 述)“把握在思想(或概念 )中的它的时代(或时间、 经验)”,亦即被纳入“严格 的反思框架”之中的“活的经 验”(悲剧因素)。这样, 我们又回到了开头所提出的 问题:在这种转化中,经验 还保有其原有的活力吗? 不过,我们可以反过来 问:有不需要某种框架而能 独立呈现的经验吗?似乎没 有,任何经验都有某种超经 验的东西。这不仅仅是在康 德所说的任何经验都需要一 种先天形式和范畴才成其为 经验这个意义上说的,而且 是就像我们前面在讲到黑格 尔的“历史性”经验时所说的 ,那些无法为个人掌控或把 握的悲剧性经验就呈现出命 运的结构。正如黑格尔在《 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所 说:“现象就是生成与毁灭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黑格尔历史哲学导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让·伊波利特 |
译者 | 译者:张尧均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2787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首版时间 | 2023-11-01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70 |
CIP核字 | 2023142927 |
中图分类号 | B516.35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4 |
宽 | 142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