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语法化与语法研究(11)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第十一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汉语历史词汇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10月22日至25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商务印书馆协办。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语言学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方式出席会议。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本书收录了22篇文章。 目录 汉语指示代词演变之新观察 贝罗贝 周兮吟 完整体类型的类型学思考 陈前瑞 李纯泽 “再三”“一再”的功能差异及其解释 陈祝琴 揭阳闽语口语里的虚词“所”:事实描写与理论蕴涵 邓盾 黄瑞玲 汉语所谓“中动结构”的历史来源及性质 董秀芳 关于隐喻对语法化的作用 洪波 构式语法与语法化理论的交汇 胡亚 客家话中的情态动词“做得” 李桂兰 从空间位移到话题转换:“至”“及”的话题转换功能 李小军 汉语虚词的后续演变层次——以“了”“着”的演变为例 李宗江 论上古汉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用属性 梁银峰 汉语伴随到被动的语义演变模式 龙国富 也谈宣城方言定语标记“个”和“的个” 龙海平 黄阳 河南济源方言“了”的分化 乔艳敏 语义类推与古汉语词义演变 宋亚云 母尚帆 汉语动词系统的界及其呼应:“了”完成体 孙朝奋 晋语复数词尾“每(弭、们)”的多功能性 吴福祥 青海甘沟话“坐”义动词用作持续体助动词 杨永龙 重动式“(S)VO,V到O2”的构式化及其历时演变 赵林晓 杨荣祥 汉语方言的非现实性代词复指型处置式 朱嫣红 Grammaticalization in Chinese: Its Specifics from a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Walter Bisa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V de O Cleft Construction: A Constructional Approach 詹芳琼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语法化与语法研究(11)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吴福祥//洪波//杨永龙//杨荣祥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25076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50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3-07-01 |
| 首版时间 | 2023-07-01 |
| 印刷时间 | 2023-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68 |
| CIP核字 | 2023093847 |
| 中图分类号 | H14-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4 |
| 宽 | 141 |
| 高 | 21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