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集刊》由老子学研究会、郑州大学老子学院、鹿邑老子学院(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海内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老子学、道家、道教展开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明道立德,法真贵朴。每年出版两辑,每辑设一主题。
本辑为第八辑,主题是道家“德”观念(上),设有“德”观念通论、老子的“德”观念、庄子的“德”观念、黄老的“德”观念、《老子》文本与思想、道家的伦理思想、会议综述七个栏目。
图书 | 老子学集刊(第8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老子学集刊》由老子学研究会、郑州大学老子学院、鹿邑老子学院(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海内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老子学、道家、道教展开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明道立德,法真贵朴。每年出版两辑,每辑设一主题。 本辑为第八辑,主题是道家“德”观念(上),设有“德”观念通论、老子的“德”观念、庄子的“德”观念、黄老的“德”观念、《老子》文本与思想、道家的伦理思想、会议综述七个栏目。 目录 “德”观念通论 早期中国的“德” 李锐 道家的关系学说——以“德”观念为线索论道家哲学的内在构造 叶树勋 老子的“德”观念 论《老子》中“德”之意义的类别性 张涅 老子思想中“德”的基本义涵想 陈大明 陈辰 说《老子》的“建德若偷”——兼申今本第59章“早服”当从郭店简本作“早备” 宁镇疆 “上德”与“下德”:试论老子思想中的治道类型 李晓英 庄子的“德”观念 以“和”释“德”——论《庄子·德充符》的思想旨趣 许春华 《庄子·德充符》中道、人、物关系的两条进路 朱金晶 至德:试论《庄子》理想人格之建构 廖浩 黄老的“德”观念 “道德”之为治术——对黄老道家作标识性刻画的尝试 李翠琴 《文子》的“德”论 裴健智 养成与变化——《吕氏春秋》以“全生”为核心的圣德论 李秋红 《老子》文本与思想 老子的“道”与“道说” 康中乾 谢玉环 《老子》“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意义辨析 夏世华 试论《道德经》的反问句 袁艾 道家的伦理思想 杨朱的“贵己”思想及其渊源 任蜜林 杨朱个体思想探微 王敏光 《老子》中伦理学的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和有限性:对西方学术辩论的评议 德安博(Paul J.D'Ambrosio) 宋嘉玥 会议综述 “道家‘德’论的思想内涵、历史演变和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志鹏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老子学集刊(第8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王中江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2090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5 |
出版时间 | 2023-06-01 |
首版时间 | 2023-06-01 |
印刷时间 | 202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88 |
CIP核字 | 2023112718 |
中图分类号 | B223.1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