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善待生活中的不完美
内容
编辑推荐

《善待生活中的不完美》精心遴选了作者胡为民最具代表性的精品美文,包括“母亲”、“宁静的美丽”、“吞钩现象”、“鼓励也是一门艺术”、“面对绊脚石”、“女人如书”、“20年的玫瑰”、“穷日子”、“丁香情结”、“桂花”、“石头屋”、“圆圆的爱情”、“绿色的梦想”等。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生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会使您回味无穷。

内容推荐

《善待生活中的不完美》的作者胡为民用轻灵的笔触记录自己平常的生活,记录普普通通的人生。同时也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感悟,一缕缕情丝传递给相识与不相识的读者,让更多人分享了作者的快乐与痛苦。

《善待生活中的不完美》的作者从小处着眼,写出生活的真实。取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字简洁优美润泽,语言亲切质朴流畅,行文自然大气无痕,或抒情或寓理,不矫情不做作,不但使自己真实的感情灵动起来,读者读起来也会别有一番味道。

目录

第一辑 爱的弦音

 母亲/1

 清明忆父/3

 重读母亲/4

 父亲的目光/7

 我家的砚/9

 宁静的美丽/11

 岳父的牌经/12

 沉甸甸的爱/14

 绕过腰际的幸福/16

 可爱的“猫头鹰”/18

 永远的结婚证/20

 “老婆茶”里的人生滋味/22

 爱到深处是无语/23

 没有女人味的屋子/25

 思念/27

 生日礼物/28

 烟火的香味/30

 两个人一起吃饭热闹些/31

 婚姻需要宽容/33

 不做37℃男人/35

 给“婚姻”加点“醋”/36

 婚姻的味道/37

第二辑 哲理小品

 吞钩现象/39

 等待三天,一切就会恢复正常/41

 有些东西需要一生去追求/42

 冷暖的“壳”/44

 鼓励也是一门艺术/45

 让气球飞起来的是什么/47

 黑点、白点/49

 会“走”的卷柏/50

 斐度养犬/51

 每天寻找一个快乐的理由/52

 善待生活中的“不完美”/53

 面对绊脚石/55

 我竭尽全力了吗/56

 找个理由约束自己/57

 封禅诞生双关语:泰山法力/59

 杯子的缺口/60

 又得浮生半日闲/62

 秋雨如蝉/63

 记忆的遗憾/64

 青春如橘/66

 黄桷树情思/68

 幸福像阳光一样/69

 女人如书/71

 感谢贫穷/72

 一片阳光/73

 朋友如茶/75

 有一种“索取”叫孝顺/76

 对酒当歌/78

 花开的声音/80

 忙点好/82

 远方/83

 又到一年月圆时/84

 幸福/85

第三辑 滋味生活

 20年的玫瑰/87

 女人一张脸/89

 那丛洁白如雪的菊花/90

 远方有朵溜溜的云/92

 我爱水豆花/93

 春天的声音/95

 2008年,学会了珍惜/96

 静静的趸船/97

 聊天/99

 幸福的中药味/100

 山色宜人话桑麻/102

 栀子花开/104

 房檐上的小鸟/106

 窗IS1/108

 同学情似散装白酒/110

 敲错门了/112

 满街红薯飘香/114

 “群居”生活/116

 我是“寒号鸟”/117

 最后一片落叶/119

 老屋/120

 山村“睡”周末/122

 小鸟伊人/123

 穷日子/124

 悠悠石板路/125

 “霉运”偷走了/127

 小镇的黄昏/128

 种菜/130

 眼睛/132

 灯光/133

 三色人生/134

 一位年轻的同事走了……/134

 想起那年的雨/136

 我与胡老师一样/137

 秋天的绿意/139

第四辑 记忆深处

 逛乡场/141

 美轮美奂的自贡/143

 丁香情结/144

 走进古镇/146

 恬淡的仙市/148

 品山/149

 吊兰/151

 黄花槐/153

 那年,北京的冬天很晴朗/155

 童年的“梅核哨”/156

 连环画的记忆/158

 在祠堂里读书./160

 坝坝电影/161

 “初恋”的帆/162

 记忆中,那条朴素的花狗/164

 回想赤脚上学的年代/165

 童年的游戏/167

 野菊花/168

 补锅/170

 “年”是一只小木箱/171

 鞋垫/173

第五辑 真实的虚构

 孟母教孙记/175

 火车上的亲情/177

 桂花/179

 窗外阳光灿烂/183

 豆腐西施/187

 一粒骨头的营养/189

 戒酒真好/192

 一碗咸菜的爱情/193

 伤疤又发炎了/195

 小花的肚子/197

 丫头/199

 老李的茶杯/201

 十六的月亮/203

 校长老王/207

 没想到事情会弄成这样/208

 梦想/210

 1936年的那场雪/212

 离婚的理由/214

 今天我值日/215

 不过桥的爱情/217

 卢幺爷/220

 石头屋/222

 苦涩的结婚证/225

 美好的记忆/226

 愿望/228

 圆圆的爱情/230

 深情厚意/232

 心事/234

 钓龟高手/236

 把手举起来/238

 绿色的梦想/239

后记:生活处处皆“散文”

试读章节

永远的结婚证

那年暑假,因为要到广东东莞与打工的妻子“鹊桥相会”,妻子在电话里告诫说要带好结婚证。这才想起法律意义上的“夫妻”信物来。翻箱倒柜找了半天才寻到那本红红的证书。捧着结婚证,我有种久别重逢的味道。轻轻地翻开:妻子灿烂地偎依着在肩旁,我不禁百感交集,幸福之情油然而生,这一纸姻缘不容易呀!

20世纪80年代末,我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高考的失利,我万念俱灰,整天无所事事地东游西荡。这时,经人介绍认识了远方的琴。她的温柔体贴重新点燃生活的热情,我很快走出高考的阴影。通过努力,第二年,我考进本地的一所地方院校,这所学校距琴所在地不远。于是,大学3年,我与琴的爱情一路疯长。

毕业后,我分到一所乡镇初中教书,一下子与琴相距几百里。家里人考虑到我俩遥远的距离,琴又没有“正式”的工作,极力反对我俩再恋爱下去,一些好心人也不时的陈其利害。其实,我也明白如果与琴继续恋爱下去,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可是一想到琴在我人生的“冰点”给予了莫大的鼓励,始终无法割舍这份感情。我与琴就这样站在“银河”两岸,坚守着纯洁的爱情,一个多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了敷衍家里人,我说等琴自考完后再确定我俩是否分手。家里人无奈之余只得同意。我暗中与琴相约等她拿到大专毕业证就结婚,这样一晃又是三年,妻子拿到了毕业证,我也做通家里人的工作,我俩正准备结婚,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琴所在的乡镇企业破产了,为了今后的家庭,她含泪去南方打工,恋人走了,我的心空飘舞着寂寞雨。

琴去南方不久,学校分来一位年轻的女教师馨,馨温柔漂亮善解人意。我本是不善于同女孩交往的人,可对馨却莫名其妙有种亲切感,馨似乎对我也有好感,很快我们成了好朋友。课余时间,我俩常一起散步,一路谈年轻人喜欢的话题,甚至合伙开起“小灶”。馨让寂寞的山村生活多姿多彩起来,不过,我们的“热乎”没有越出朋友的界限。这样快乐相处一年多,直到有一天,我从馨的眼睛读到柔情似水的温情,女人的眼睛是最好的语言,才知道自己在馨心里已经不仅仅是朋友了,我也隐隐约约的感到内心的悸动。

内忧外患,我十分痛苦,为了不负琴,为了割舍心里萌动的情愫,我“召回”琴,我俩牵着手走进照相馆,琴满面春风的偎依着我,定格了婚姻。

结婚一年后,琴给我生了一位活泼可爱的儿子。小儿1岁后,妻子又回到南方打工去了。夫妻间聚少离多,但我们心心相印,彼此都珍惜8年恋爱换来的婚姻。我想与妻相携的路也许充满艰辛,但8年情感积淀的“证书”,犹如高高的灯塔,永远照耀我们幸福快乐前进。

也许,现代很多年轻^对结婚证十分淡漠,认为只不过是张法律的凭证,而对于我结婚证是爱情的延续,它需要夫妻双方注入一生的情愫。

永远的结婚证,永远的爱情。

“老婆茶"里的人生滋味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不喜欢“烟雾”弥漫的日子,也不喜欢灯红酒绿喧嚣的生活,更不愿意在牌桌上指点江山,浪费大好时光。唯一的嗜好就是喝茶,每天杯不离手,茶不断口: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喝上一口淡淡的清茶,立即香郁满口,神清气爽,口若悬河;批改学生作业疲倦了,饮上一口酽酽的浓茶,顿时气定神凝,轻松自如;闲暇的时候悠然地啜一口花茶,立即心旷神恰;晚上坐在电脑前写作的时候,品一口绿茶,大自然浸润胸襟,文思如泉涌……茶让平淡的生活意深、味美、生机盎然。  老婆十分支持我的这个爱好,每年春天一到,她就到二姐家的茶山上,选择最好的,没有喷洒药的茶树,十指尖忙不停,采回许多春芽,精心地煮、搓、揉,制造出一包包比毛峰还精美的“老婆茶”。

每天早晨,老婆早早给我泡上一杯她的精制茶,美美地啜上一口,心情在茶的清香里变得美丽无比,然后带上茶杯高高兴兴地上班;晚上,我写作累了,老婆主动倒去已经淡味的茶水,再给我泡上一杯浓郁的“熬夜茶”;我的脾气很暴躁,稍微遇到不顺心的事总爱发怒。每每我怒火中烧的时候,老婆总是不失时机地端上一杯“清心茶”,轻言轻语说:“先喝杯茶,解解气。”再大的火气在热气腾腾的茶水面前烟消云散,茶成了我们夫妻间最好的“灭火剂”……平平淡淡的生活在“老婆茶”溢出的富足与温馨中。

“老婆茶”用其独特的味道吸引我,亲近我,感染我,美化着我们贫寒的家庭,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风风火火,快快乐乐。

我爱茶,最爱妻子亲自制成的“老婆茶”,这种没有注册商标的优质茶,也许很多富人会不屑一顾,但对我而言,是人间最香、最美的茶,我会用一生去细细品尝。P20-23

后记

近几年来。我写的许多生活味很浓的小散文开始在各地的报纸上露面,每年大约能发二三十篇,这些“小家碧玉”似的散文,虽说文学味不是很强,没有引起所谓的反响。但它抒发了心中的情感,也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感悟,一缕缕情丝传递给相识与不相识的读者,让更多人分享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快乐与痛苦,我备感欣慰。现在我把写生活小散文一些体会写出来,以便更多的写作者能用散文这种文体记录自己平常的生活,记录普普通通的人生。

一、从小处着眼,写出生活的真实。散文的“散”道出其取材十分广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的素材。我常给《自贡日报》(周末)的“家庭”“市井”和“文学副刊”投稿。每年大约能上稿十多篇。近年来,又开始向全国的报纸发起进攻,所投的文章也常被采用。我所发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自己生活的影子,都是生活中的“小不点儿”:或写“家庭”趣事,写生活的苦痛;或抒情,或表意……由于是“真实”的,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比如小文《两个人吃饭热闹些》完全写的是生活的故事。去年,我从一所学校“安排”到另一所学校,两校相距几公里。我住在原校,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有一天中午上了第四节课由于辅导学生回家晚了一点。看见妻子一个孤零零的坐在厨房外,见我回来满脸笑容端上饭菜,我问她为何不先吃。妻子一句:“两人吃饭热闹些。”令我生出许多感慨。于是写下了小文,先在《自贡日报》发表,后又被《健康时报》采用。因此,我个人认为,写散文要从“小处入手”,一段有趣的经历,一丝感动,一点感悟都可能是写作的“触发点”,只要完完整整写出来,写出灵气,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都是一篇不错的散文。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平常的东西都值得去写,无味的生活也会“活灵活现”起来。

二、学会嫁接自己的情感,巧妙的表达意蕴。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的散文都是“假”的,没有去过欧洲可以炮制出一篇洋洋洒洒的《欧洲杂记》之类的文章。真实是散文的生命,读者之所以喜欢读散文,是因为觉得散文写的事,抒的情比“小说”实在,所以我也不赞成那种天马行空制造散文的做法,这无疑是写散文的人自己断送自己。但是散文也要虚实相生,需要合理的想象。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既不可能博览全书,也不可能游历四海。很多时候,生活给我们的只是片断的“灵光”,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不凡来点“艺术的真实”,发挥一下想象,把自己的情感巧妙的嫁接到虚构的事上,让“实”与“虚”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自己真实的感情灵动起来,写出的散文才会生机盎然,读者读起来才有味道。

总之生活处处皆散文,不过,“文无定法”,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写作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由于我长期给报纸投稿,写出的小文自然生活味很浓。因为报纸需要这样的文章,读者也喜欢这样的文章,也便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我想无论写“大散文”,还是写生活小品文,只要扎根生活的沃土,不放过自己生活的一点一滴,每一个人都会写出富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美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善待生活中的不完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为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和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701860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