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出土文献的学派判定(精)/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近年简帛出土古书颇多,有关一些古书的学派判定是许多思想研究者关注较多的问题。然而对于相同篇章,诸家说法差异较大,甚至有多达二三十种意见者。这显然不是简单的诸家说法的问题,而是我们的研究方法有问题。诸家说法之所以看似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成一家之说,却相去万里、互相矛盾,是因为我们在用同样的几种研究方法作推导、得结论,而论者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或故意立异,标为新说,多不能涵摄诸家,圆融无间。探本寻源,其实恰恰是论者作为根据的那些研究方法本身有问题。 《出土文献的学派判定》大体按照问题出现的先后,选取信阳楚简、简帛《五行》、帛书《二三子问》、帛书《易传》、秦简《为吏之道》、郭店楚简《穷达以时》、上博简《子羔》诸篇、上博简《鬼神之明》、上博简《慎子曰恭俭》几篇学界讨论颇多的古书,具体分析、讨论对其学派判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己之见,最后总论出土简帛古书学派分析中的误区和解决方法。要之,“六家”“九流十家”的学派观,是归纳而出者重视的学派观,而不是先秦时人所看重的学派观,当时人更重视的是学派的师承。因此,是我们对学派的认识过于关注“六家”“九流十家”,从而造成我们分析古书篇章的方法存在问题,对于确定性结论过于执着,而不重视复杂性分析和阙疑。 作者简介 李锐,1977年生,武汉黄陂人,先后师从廖名春、葛兆光、李学勤先生,获清华大学历史学硕土、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中国学术思想史、先秦史。出版《新出简帛的学术探索》、《战国秦汉时期的学派研究》、《人物、文本、年代——出土文献与先秦古书年代学探索》、《同文与族本——新出简帛与古书形成研究》等专著,在中外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出土文献的学派判定(精)/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锐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32189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90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126 |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 首版时间 | 2023-09-01 |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78 |
| CIP核字 | 2023176484 |
| 中图分类号 | K877.0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7 |
| 宽 | 155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