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首都社区防疫百人访谈录
内容
内容简介

这次疫情防控,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经受住了实践的重大考验,特别是广大社区干部不畏艰险、冲在一线、担当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使命。

《首都社区防疫百人访谈录》旨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强化担当作为,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激励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和基层治理工作,为保障首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是市委的组成部门,主管全市组织、干部、人才和公务员工作。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是北京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承担全市疫情防控领导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社区防控组是其下设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全市社区村疫情防控的统筹协调工作。

目录

党建引领

赵宏松:党员干部冲锋陷阵的时候到了

李德青:赶上了就要冲上去

海峰:把战斗堡垒建在疫情防控点位上

侯兵:困难再大也抵不过团结一心

冀国瑞:党建引领是战疫关键一招

任乃青:党组织是群众的主心骨

高文娟:以心换心才能融为一体

宁慧娟:挑起疫情防控的“千斤重担”

黄景:“到防控一线去”是口号,更是行动

李红忠:当好战疫排头兵

王永民:必须对全镇26万百姓的健康安全负责

仉锁忠:“零感染”和“促发展”我们都要

范亮亮:大事难事看担当

李子腾:天竺能打硬仗,更能打赢仗

王红敏:“小汤山精神”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动力

李文慧:上情下达“明白纸”打通小区“内循环”

莎红高:大事难事当前尤需担当作为

付强:“五个全覆盖”确保“零感染”

李凤春:当好战斗员才能当好指挥员

林立:创造“北庄效率”展现“北庄力量”

卫洪英:不放过“针尖大的窟窿”

孔祥森:同心谱奏抗疫新曲

群防群控

马海忠:我们都是社区的“最佳守门员”

肖洪钦:落实“四方责任”织密战疫防线

张宝英: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齐伟:用心记录社区抗疫勇士

秦涛:守家园护平安

阿巴西·祖里菲卡尔:我要当北京的抗疫“外援”

赵小云: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张伟伟:坚守是我最好的担当

高菲斐、丁久达:感受平凡背后的伟大

阿里·阿尔巴德:我要为中国抗疫出一份力

钱诚:迎难而上做好社区“守门人”

王希强:用日记记录这段闪光的历程

孟伟峰:递上了口罩交到了朋友

贾树庆:危难时刻显身手、亮本色

孙祥林:古稀楼门长的战疫心路

闫洪富:这场抗疫战斗,我必须当先锋

秦伟:使命召唤,我必冲锋在前

张旗:大数据支撑按下“快进键”

任万田:我的责任就是值守一线

朱京萍:守护村民健康的“市总红马甲”

洛林:尽我所能为社区做点事

王翠娟:战疫“铁娘子”

王少权:守好大兴铁路进京关

林长青:带着荣誉冲锋陷阵

路秀平:站在那儿,我就是一面旗帜

王月波:两副重担一肩挑

彭兴伟:下沉战疫,我经受了考验

李崇:我为自己打造“战袍”

李涛:阻断病毒传播最后一环

精细治理

宋雅军:守护好光明社区的鸟语花香

赵玲玲:关键时刻的敏锐来自日常的千锤百炼

任玉娟:“号手”就要冲在最前面

徐利:越细心越暖心越放心

戴丹:“全区一盘棋”让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

周德旺:让防疫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精彩书摘

《首都社区防疫百人访谈录》:

赵宏松:党员干部冲锋陷阵的时候到了

赵宏松,男,197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东华门街道工委书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赵宏松连续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始终坚持用“首善标准”牢牢守护“基层防护墙”,成为核心街区战疫前线的“硬核”书记。

记者: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作为街道工委书记,您是如何谋划考虑展开疫情防控工作的?

赵宏松:我首先想到的是辖区5.4万余名常住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疫情来了,困难来了,党员干部冲锋陷阵的时候到了!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所有科室和12个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作用,以党建引领动员辖区一切力量,加强社区防控体系,严格落实联防联控措施。

我们将下沉到12个社区的172名街道干部、169名区支援干部、31名市支援干部、198名社工4支力量混编后成立12个临时党支部,建立12支党员突击队对社区进行全面摸排防控。各社区利用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的契机,共发动448名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工作。

遇到高风险的任务时,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上,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防疫期间,智德社区有1名支援干部出现发热症状,被初步诊断为疑似病例,社区工作团队41名同志全部居家观察。街道工委紧急应变,第一时间成立应急临时党支部,由我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29名党员全面接管该社区的防疫工作。

从除夕开始,街道党员干部连续奋战在社区防疫一线,迎寒风、冒雨雪,早出晚归,许多干部根本顾不上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有的社工受了伤打着石膏还坚守在防控一线,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疫情发生后,刚刚回到原工作岗位不到一周的各级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迅速集结,立即恢复所有卡口点位,摸排有新发地出入史人员,参与组织地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精准高效地阻断了疫情传播。这些都离不开所有党员干部的奉献和坚守。

记者: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您是如何加强社区防控组织体系、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的?

赵宏松:我们街道单位多、企业多、老旧小区多、平房院多,总共1115个楼门院,辖区里有3000多个法人单位、68家酒店旅馆、12栋商务楼宇、16家工地,防控任务非常重。我们第一时间对街道所属“六办、一委、一队、四中心”、12个社区及辖区5个卫生服务站明确职责分工,启动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包括处级领导包社区制度、机关干部联系社区制度、联络员机制、会商机制、分级协调机制、每日信息通报等等,以此来严密组织构架、落实防控力量。

通过党建协调工作委员会,街道与辖区近3000个单位联合形成“党建大网”,共享疫情防控数据,提高防控效率。同时,成立楼宇防疫工作组,点对点、一对一建立与驻区单位的联合防疫机制。

完成疫情防控任务,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参与。我们动员群众力量,组织自治联防o998名楼门院长、528名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了人员情况排查,防控知识宣传,了解离、返京人员的行踪,督促他们配合做好体温检测等工作。

记者: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难点问题,又是如何破解的?

赵宏松:疫情防控初期,遇到了各类数据来源不一、重复交叉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街道建立了区一街道一社区三级数据库。此外,我们还融合了接诉即办平台,全方位收集信息。

为了应对地区单位多、经济实体多、活动场所多的难题,街道创新成立“1+12”街道一社区两级综合执法队伍。“1”是街道层面的1支综合执法处置队,“12”是社区层面的12支综合执法小分队。执法队伍对辖区内商务楼宇、地下空间、餐厅、群租房等重点部位进行联合摸排检查,加强区域内的综合执法,形成治理合力,消除安全隐患。

记者:东华门街道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辖区内中央党政军机关单位众多,街道是如何结合疫情防控做好“四个服务”工作的?

赵宏松:我们主动联系中央单位,上门送宣传、送政策、送防疫知识,对辖区41个中央单位宿舍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和24小时值守,为中央单位服好务。

记者: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你们取得了哪些固化成果?

赵宏松:首先,我认为最明显的就是社会动员覆盖面及社区自治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次,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突如其来的疫情倒逼社区工作者逐房逐户排查,打破了对部分居民难以入户、难以沟通的僵局。最后,通过妥善处理防疫期间的几起应急突发情况,从多渠道筹措防疫应急物资等工作实践,形成了一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体系。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首都社区防疫百人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005019
开本 16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60000
出版时间 2020-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