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可以与晚晴大人物切磋交流人生哲学的对话实录!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上下)》是一部曾氏语录,既有掀天揭地的军国大事,也有木头竹屑的零碎小事;既可以看到曾国藩如何修身,也可以看到他如何办事;既可以看他如何从湘乡农家子弟成为异材;又可以见证相对鲁钝笨拙的他,如何超越当时的各个天才,成为晚清第一重臣。

内容推荐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上下)》是一部可以与晚晴大人物切磋交流人生哲学的对话实录!

全国人民在读毛主席语录时,毛主席在读曾国藩语录,曾国藩,大人物中的大人物。蔡锷辑录他有关治兵的文字,用以培训新军将官,在军界产生极大影响;梁启超集成《曾文正公嘉言钞》,靠它砥砺自己,砥砺天下有志于事业者,终成一代卓越的政治活动家;毛泽东评价他:“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氏之智慧与谋略,影响了几代国人。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上下)》是一部曾氏语录,既有掀天揭地的军国大事,也有木头竹屑的零碎小事;既可以看到曾国藩如何修身,也可以看到他如何办事;既可以看他如何从湘乡农家子弟成为异材;又可以见证相对鲁钝笨拙的他,如何超越当时的各个天才,成为晚清第一重臣。

目录

上册

书札

家书

家训

日记

文集

附录

治身

治学

下册

治学

治家

治世

治政

治军

试读章节

我一生略微涉及前代大儒的书籍,看到圣贤于修身方面教导别人的话尽管千言万语,但它的要点以不忮不求为重。所谓忮,即嫉贤害能,忌妒别人立功,与人在上司面前争宠,也就是书上所说的“懒惰的人不肯去修炼,好忌妒的人则害怕别人修炼”这一类。所谓求,即贪图名利,时时刻刻想念着利益恩惠,也就是书上所说的“没有得到时总想得到,已得到又害怕失去”这一类。忮不常见,每每出现在功名事业、权势地位相差不大的人之间。求不常见,每每出现在财产的经手与仕途的竞争之时。打算为自己谋求幸福,先要去掉忮心,这就是所说的“人如果能充满着不想害别人的心,而仁则用之不尽”:打算提高自己的人品,先要去掉求心,这就是所说的“人如果能没有盗窃之心,则义将用之不尽”。忮若不去掉,则满腹都是荆棘:求若不去掉,则满肚子一天天变得卑污。我对于这两点,常常加以整治,尚痛恨没有能够扫除干净。你们想要心地干净,宜在这两点上痛下功夫。附所作的关于忮、求诗两首,抄寻于左边。

不忮

善行莫大于宽恕,心性莫恶于忌妒。忌妒乃妇人的行为,猥猥琐琐不值得提起。自己笨拙却忌妒别人能干,自己遭堵塞却忌妒别人顺畅。自己没有建树,却忌妒别人获得成功。自己没有同伴的支援,却忌妒别人多得帮助。权势地位相当,则害卟白对方逼迫又互相仇恨。自己没有好名声,则忌妒别人文名彰显。自己没有贤良子孙,则忌妒别人的后代兴旺。为争名而日夜奔驰,为争利而四处劳神。为了自己一人的荣耀,不惜让别人受污。听说别人遭灾则心里欢喜,听说别人遇祸则心里愉悦。问他为何如此做,他也说不出此中的缘故。你的心里充塞神圣,言行高明则鬼都会来眷顾。天道常常喜欢回报,忌妒别人者最后会误了自己。世上有形无形中有许多污垢忌讳处,乖戾之气与它们互相倚伏。乖戾之气重的则使人受灾,乖戾之气轻的则减掉人的福分。我现在以此先诫后生辈,肃然警觉过来。一生为别人让道,你自己也不会失去半步路。一生为别人祝福,你也不会损失一尺布。消除嫉妒之心,普天下都会降甘露。大家都吉祥,我也不会再有恐怖。

不求

知道满足则天地宽广,贪求得到则宇宙狭隘。不能说没有过人之处,只是被多欲求所害了。处在简约时则每每想丰足,处在困苦时则每每追求奢泰。富裕了则求取千辆车,尊贵了则追求万钉打造的腰带。没有得到时则巴望早日实现,已得到了又盼望长期保留。希望自己所处的环境如同种满椒兰似的芬芳,自己所获得的地位如泰山般的坚固。追求荣耀不知厌倦,志气亢奋精神越来越振作。一年之中有热也有冷,月有明亮也有晦暗。时运来了善缘也跟着多,运气一去灾祸也接着发生。运去时什么福分也盼不到,而各种各样的灾殃都会来到。一句话说得不当就招来怨尤,一动脚便遇到障碍。弄得人一天到晚心情戚然怀抱忧愁,精神上的爽快之感一天天凋零。抬起头来仰望四面八方,宇宙天地何等浩大!享受荣耀无需骤然间便得意忘形,身处患难也无需深深地怨恨。您看世上十个人里,便有八九人无所倚赖。不顺利的人比我多得多,我一时不顺是可以忍耐的。况且处于坦途上,何来叹息声呢?对于世界所求不多,则无论是俯是仰都快乐。静候命运中的时机到来,这是值得永远谨守的大道理,这之外的所求则不要去奢想。

评点

佛家认为贪、嗔、痴是人性中的三大弱点,在曾氏的眼中,儒家将忮、求列为人类应当剔除的坏习。求即贪。可见无论是佛界的祖师还是儒学的圣贤,都看到人类自身所存在的一个最大毛病:贪。所谓贪,即过分地谋求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古往今来,贪财贪物贪色贪权贪名的人遍地皆是,真正能看淡财、物、色、权、名的人却极少极少。因为贪,会过度劳心劳力,耗尽精血,使人多病早亡。因为贪,会热心争竟,易于结仇结怨,招致无穷苦恼。因为贪,会不择手段,甚至伤天害理,触犯刑法,最后丢了性命。自有人类以来,因贪而死于非命的人不知多少!然而,人类却很难从中觉悟过来。

除开贪外,嫉妒也是人性中的极大弱点。粗略看来,嫉妒像是一种很奇怪的病态。人家得了好处,并未伤害你,你凭什么不好受呢?仔细解剖,怀着这种病态心理的人,他的心里会觉得别人得的好处是抢了他的,或是别人得到了而自己没得到,就会衬托出自己的无能。如此则间接伤害他,所以他不好受。嫉妒也普遍存在于人的心中,只是程度深浅不同罢了。许多人因嫉妒而失去理智,害人害己。嫉妒对人类的危害,实在不可小视。

一个人如果去掉贪去掉妒,则如同旅行者丢掉不必要的包袱,将轻松前进,潇潇洒洒地领略一路风光。P98-99

序言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信否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不敢言;若曾文正之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所敢言也。何也?文正所受于天者,良无以异于人也,且人亦孰不欲向上?然生当学绝道丧人欲横流之会,窳败之习俗以雷霆万钧之力相罩相压,非甚强毅者固不足以抗圉之。荀卿亦有言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而严师畏友又非可亟得之于末世,则夫滔滔者之日趋于下更奚足怪!其一二有志之±,其亦惟乞灵典册,得片言单义而持守之,以自鞭策,自夹辅,自营养,犹或可以杜防堕落而渐进于高明。

古人所以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日三复,而终身诵焉也,抑先圣之所以扶世教正人心者,《四书》《六经》亦盖备矣。然义丰词约,往往非末学所骤能领会,且亦童而习焉,或以为陈言而忽不加省也。近古诸贤阐扬辅导之言益汗牛充栋,然其义大率偏于收敛,而贫于发扬。夫人生数十寒暑,受其群之荫以获自存,则于其群岂能不思所报?报之则必有事焉,非日逃虚守静而即可以告无罪也明矣。于是乎不能不日与外境相接构,且既思以己之所信易天下,则行且终其身以转战于此浊世,若何而后能磨炼其身心,以自立于不败?若何而后能遇事物泛应曲当,无所挠枉?天下最大之学问,殆无以过此。非有所程式而养之于素,其孰能致者?曾文正之殁,去今不过数十年,国中之习尚事势,皆不甚相远。而文正以朴拙之姿,起家寒素,饱经患难,丁人心陷溺之极运,终其生于挫折讥妒之林,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回,卒乃变举世之风气而挽一时之浩劫。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孟子日“闻伯夷之风者,懦夫有立志”,又日“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况相去仅一世,遗泽未斩,模楷在望者耶!则兹编也,其真全国人之布帛菽粟而斯须不可去身者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浩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72250
开本 16开
页数 9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7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378
CIP核字 2013083676
中图分类号 Z425.2
丛书名
印张 59.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72
4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