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禅的人生智慧(共3册)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说一个人从生到死是一次探究生命的过程,那么禅就是生命的极高智慧,是悟道的精髓,是打开心灵枷锁的一把钥匙,是帮助我们寻觅失去乐园的幽径。本书收集了五百余则流传千年的禅故事,字字珠玑,篇篇隽永,其中直指人心的智慧,读之如遭当头棒喝,如遇醍醐灌顶,是您了解禅学的最佳读物,也是净化心灵的灵丹妙药。

内容推荐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禅是一盏明灯,可以指引人的心路。禅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智慧。人人都想拥有快乐,可是由于缺乏快乐之道,总是被痛苦的乌云所笼罩。禅告诉我们,人生的种种痛苦是盲目追求“虚幻”的结果,破除虚幻,就可达到真正的快乐。其实,人生处处流露着禅机,只要你舍身心地投入进去,处处都可以领悟到禅的智慧,处处都可以体验到禅的境界。

目录

禅语

拈花微笑/3

途中珍重/5

我不是佛/6

桥流水不流/8

晒经/10

本分事/11

一切现成/12

佛心是什么/14

棒与喝/16

柔软心/18

识得自性/19

自己生命的呼声/21

本寂/22

何必问性/23

唯我独尊/25

无明的产生/26

何为佛心/27

解铃还须系铃人/28

密传的心/29

以心交心/30

疑杀天下人/31

蛤蟆还是茄子/33

讨价还价/35

风动幡动/37

有无之间/40

谁的罪过/41

不语/43

听不到/44

一滴水/45

空中一片石/47

盐贵米贱/48

你有妻子吗/49

让心安宁/51

关你什么事/53

清醒人生/54

学佛与牧牛/56

喝粥洗碗/57

扫除微尘/58

路逢猛虎/59

修行要诀/60

顺其自然/61

庞蕴悟道/62

无你无我/64

不与人为师/65

发髻上的宝珠/67

执著于名相/68

贼入空室/69

不为境动/70

无刃剑/71

珠在何处/73

再打三十大板/74

非佛非驴/76

拂尘与棍子/78

点金成铁/79

致命金钵/80

无迹可寻/82

宝剑不可触/83

喝茶去吧/84

佛的烦恼/85

赵州石桥/86

和尚与解人/87

没有大小/88

一片石/89

与众不同/90

艳诗/91

一宿觉/93

三心不可得/95

禅思

神通茶/99

秀才参禅/100

娘生褂/101

但吃肉边菜/103

超越祖佛/104

恐汝落凡圣/105

城外草/106

求佛问道/108

高僧何在/110

吃饱了的人/112

平常心是道/115

不得道长短/116

禅师法战/117

冤枉棒/119

长了眼睛没有/122

野狐禅/124

有无伎俩/126

一喝镇五教/128

太粗暴了/131

我也有舌头/133

生死自在/135

将军的忏悔/137

生死随缘/139

堂中首座/140

佛堂无佛/142

得意忘言/144

一无所求/146

世事无常/148

云水随缘/149

谁是我们的后人/150

母亲的爱/152

卖生姜的汉子/154

语冷心慈/155

羚羊在哪儿/157

石头路滑/159

怎可动心/161

死给你看/163

里外不分/165

地狱天堂/167

传什么法/169

正字与反字/171

颈上的铁枷/173

冷暖自知/175

目标/177

好事不如无事/179

闻到了吗/180

禅道

赶不上/183

不肯承担/185

空色本相同/187

一休吃蜜/188

未上树时/190

半肯半不肯/191

认清自己/193

穿衣吃饭/195

禅道就在身边/196

磨砖成镜/198

什么叫美德/200

除草的工具/202

众生平等/203

买来的智慧/205

禅悟/207

真正的宝藏/209

超脱生死/211

真正的美/213

心无外物/215

无欲无求/217

肉身佛/218

怎样才能成佛/220

三种僧人/222

即心即佛/224

四个老婆/226

是这样的吗/228

平常心/230

与弹无关/232

文字只是工具/234

一偈得道/236

不是净瓶/238

泥中莲花/240

死与生/242

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244

吃饭/245

你死过吗/247

吃人/248

半路子的人/250

天堂与地狱/251

扔掉/253

因缘/255

拯救/257

邪剑不胜正/259

泥里转/261

一片菜叶/263

最难的事/265

人最大的缺点/267

定慧/269

明天的落叶/271

还生气吗/273

补针/275

欲望/277

禅趣

找自己/281

找不到/283

为什么要成佛/285

闲名/287

你爱色吗/289

一村菊香/291

杯子满了/293

烧书/295

装腔作势/297

除掉杂草/299

不淋一人/301

傲慢/303

有这个在/305

不要动这个/307

佛门动斧/308

谢谢/310

四面都是山/312

一文钱/314

梦见先贤/316

求人不如求己/318

与佛无缘/320

心上的落叶/322

佛的屁股/324

谁是禅师/325

乞丐与禅/326

要眼珠/328

鸟窠与白居易/330

一坐四十年/331

了无功德/333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334

文殊现身/336

隐居地方/337

意在馒头边/339

转身/341

草木成佛/343

沙弥问答/345

信物/347

无上法宝/349

石头狮吼/351

无道心/353

变与不变/354

虎头长角/356

无嘴说法/358

归乌迷巢/360

观音说法/362

听到没听到/364

马祖吐痰/366

往哪里去/368

禅悟

爬山/373

粥与茶/375

没时间老/377

拂尘说法/379

不在别处/381

不能模仿/383

老与小/385

丹霞烧佛/387

一粒种子/388

今天不方便/390

育才之道/392

活得快乐/394

有什么冤仇/396

无言教学/398

高与远/400

快乐与痛苦/402

畸形/404

肯定自己/406

观音念谁/408

三件古董/409

把门关好/411

真正的自己/412

地狱与极乐/414

虔诚的心/415

三种人/417

唾沫自干/419

什么是你/421

真正的祝福/423

知与不知/424

净心/426

大与小/428

国师是宝/429

提起放下/431

树的根/433

百年一梦/435

禅像什么/437

自己找伞/439

能大能小/440

满了吗/442

除去心头火/444

一与二/446

不如小丑/447

本有佛心/449

飞越生死/451

敬钟如佛/453

那就是禅/455

一指禅/457

布施金箔/459

真正的怫法/461

听不懂/463

见与不见/465

水车原理/467

不辱国体/469

禅味

牧牛/473

骑牛觅牛/474

面上污秽/475

还重吗/476

荣与枯/477

不曾空过/478

老婆心切/479

处事秘诀/481

荼道/483

为师胸怀/485

找“我”/486

东西俱是贼/488

正误“真诀”/489

皇帝的三个问题/491

临济四喝/494

水中月/496

单独/498

慈悲/499

乞丐的梦想/501

求子杀子/503

临危自在/504

禅味/505

回向/507

真假妄语/509

割耳救雉/511

不复再画/512

你从哪里来/514

八风吹不动/515

像牛粪/517

本来面目/519

待客之道/521

国师与皇帝/522

岂曾混淆/524

放下什么/526

不变应万变/528

洗面革心/530

看不到自己/532

一袭衲衣/534

说究竟法/536

珍惜现在/538

坐在哪里/540

大颠与韩愈/541

到了龙潭/543

月亮偷不去/545

是邪是正/546

天生暴躁/547

最具魅力/548

古镜未磨/550

多少重/552

贵耳贱目/554

摩尼珠/555

必修课程/556

死而复活/558

不能代替/560

试读章节

棒与喝

古代的禅师大德们,大多喜欢手持禅杖,以此作为领众的威信象征。禅师们的棒,不是用来专门打人的,只在研讨参问的时候,作为赏罚的象征。后世的宗门禅人,若是在老师那里碰了钉子、受了批驳,都叫做“吃棒”。而“喝”便是大声的一叱,表示责罚的意思,和“棒”的作用是一样的。

有师兄弟二人一起到无德禅师那里学禅,但在每次小参请示时,总是吃棒。不管他们两人躲得多快,棒棒都实实在在地打在身上。

无德禅师举棒之快与准,实在是百发百中。有一天,师弟就对师兄说道:”我们来此参学多时,却老是吃棒,仍不能开悟,真想另找地方,可是要找一位比无德禅师有道行的禅师实在不容易。”

师兄也无可奈何,不过他建议道:“这样好了,以后小参问法时,我们就站在法堂外,这样任凭禅师的棒再怎么快,也不至于打到我们。”师弟一听很高兴,这也是个办法。

第二天,师兄弟二人就在法堂外恭谨地问道:“禅师,请问如何是西来意?”

无德禅师大喝一声:“你们这两个慢法者!”

这一声喝真正是如雷贯耳,师兄弟二人吓得不由屈膝下跪,异口同声地说道:“想不到禅师的喝比棒来得更迅速,更有威力!”

P16-17(禅悟·禅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禅的人生智慧(共3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詹衡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17784
开本 16开
页数 5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36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24
154
4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