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好的人生
内容
试读章节

杜卷耳也是诸葛生的标杆。

诸葛生是班上成绩最好的男同学。诸葛生是班上除杜卷耳以外成绩最好的。诸葛生一直想要比过杜卷耳。诸葛生在男同学里总是最后一个熄灭手电筒的,总是第一个站在公共厕所的路灯下的。诸葛生却也只是班上成绩最好的男同学,也只是班上除杜卷耳以外成绩最好的,从来没有能够考过杜卷耳,从来只能望其项背。

诸葛生总想要和杜卷耳比谁更快地吃饭。

学校的食堂在教学楼百米以外。食堂又黑又矮。食堂前面有一块露天的空地。空地上有一长排水泥板,有的一个角残破了,有的已经开裂,残破的开裂的水泥板上,逐一按着班次放着一长排简易的铁篓子。旁边有一长排水槽,歪歪斜斜的水管上有一长排歪歪斜斜的水龙头,各个班的同学都用饭盒在这里淘好米,再把饭盒放到自己班级的铁篓子里。铁篓子里就一层一层地叠满了饭盒,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已经发黑,有的凹凸着变了形,饭盒上都刻着醒目的姓名作为标记。食堂的工人把一个一个叠满了饭盒的铁篓子,用一个大铁钩唰唰地拖进蒸笼,然后嚓嚓嚓地铲起煤屑起火蒸饭。快到开饭的时间,工人们就提前把铁篓子重新用大铁钩唰唰地拖出来,按着班次放在了残破的开裂的水泥板上。天气热一些的时候,铁篓子长时间地冒着呼呼的热气,同学们取到饭盒的时候还很烫手,要用衣角垫着捧住;天气严寒或者下雨的时候,铁篓子的热气很快就冷却,还没有等到同学们来取饭盒就已经冰凉。

开饭了。各个班的同学都从教室里飞奔出来,就像跑步比赛一样,一大片一大片黑压压地冲刺到一个一个铁篓子边,迅速地取到饭盒,然后迅速地回到寝室,从一个一个木箱子里取出装着咸菜的玻璃罐子、瓶子、搪瓷杯子,迅速地开始吃饭。咸菜,有的是腌的,有的是晒干的,有的光有腌的或晒干的菜,稍好一些的炒着豆腐干,最好的是炒过猪肉的,偶尔会有几个同学会到教工窗口买份青菜或者菜汤。不过,大家并不在意吃的是什么,在意的是谁能最迅速地吃完饭,大家都不舍得浪费时间,甚至连吃饭都分秒必争。

每一次开饭的时候。杜卷耳总是落在最后面。铁篓子里最后一只饭盒总是杜卷耳的。杜卷耳却总是最快一个吃完饭,又最早一个回到教室的。

诸葛生想要比杜卷耳更快地吃完饭。诸葛生认为比杜卷耳更快地吃完饭就有考过杜卷耳的可能。诸葛生无论怎么狼吞虎咽,却也从来没有能够比杜卷耳更快地吃完过饭。杜卷耳还是最快一个吃完饭,又最早一个回到教室的。诸葛生成了杜卷耳之后最快一个吃完饭,又最早一个回到教室的。诸葛生还是没有能够考过杜卷耳。

杜卷耳又像有不用吃饭的秘籍。

杜卷耳旁若无人。  就像身怀绝技的高手。

一骑绝尘。

杜卷耳是诸葛生望尘莫及的标杆。

杜卷耳喜欢看诸葛生跨栏。

诸葛生每年都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的跨栏比赛。诸葛生颀长,挺拔,跨栏的时候,就像燕子一样猛烈地俯冲过一排一排的栏架,凌厉,潇洒。每年学校运动会以前,诸葛生都要参加跨栏集训。

清晨,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排列着整齐的方阵绕着操场晨跑。操场开阔广远,看起来就像一块大大的画布。黄泥土的跑道上铺着黑乎乎的煤渣,远远地伸向前方,又远远地迂回。四周是高高的水杉,云层在高高的树梢上滑移,有时候会呈现出透明的色彩,把树梢的轮廓衬托得干净鲜明。跑道上一个个跑动的方阵就像是画布上跳跃的色块,朝气勃勃。

操场东边的跑道,占据着一排一排的栏架。栏架刷着黑白相间的油漆,在黄黑色的跑道上就像一组巨大的琴键。集训的运动员在压腿,快速跑,纵跳,充分热身,然后陆续从起跨点飞快地冲向栏架,然后起跨,腾空,压身,下栏,冲剌,最后向着栏架的尽头落下,利落得就像指尖迅速地划过琴键。因为失误打翻栏架的噼噼啪啪声,就像是利落的旋律中增添的金属颗粒感的顿挫。

诸葛生颀长挺拔。

飞快地冲过一排一排的栏架。

就像燕子在平静的水面上猛烈地俯冲。

凌厉。

潇洒。

班级的方阵经过的时候,大家就会整齐地朝着诸葛生大声地喊:“诸葛生——加油——”

杜卷耳也在班级的方阵中大声地喊:“诸葛生——加油——”

集训比晨跑开始得早,也比晨跑结束得早。诸葛生结束集训以后,就换下从学校运动队借来的钉鞋,提在手上,沿着跑道,走回班级的方阵。诸葛生在走路的时候,肩膀略微地一高一低,就像微微斜拉着一道俊美的弧线。

杜卷耳喜欢看诸葛生跨栏。

杜卷耳也喜欢看诸葛生的肩膀略微地一高一低,就像微微地斜拉着一道俊美的弧线。P10-12

书评(媒体评论)

毛尖,著名影评人、作家

作者举重若轻写下了一代人的爱和恨,青春之歌里有重伤,岁月寒风里也有疗救,小说的专业质感让这个故事秉具独特的社会维度,这是爱情的建筑学,也是历史的抒情诗。

黄印武,著名独立建筑师、建筑学者、香港大学客座教授

一个永恒的主题,一个特定的专业和一个巨变的时代赋予了卷耳刚刚开始的人生真实的意义,本书透过女建筑师的职业视角直面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城市与乡村的守望,自我与他者的天性。为别人设计生活的建筑师,却无法设计自己的人生,在理性与感性的角力中,陷入错综复杂的人生,此间自有真意。合上这本书,眼前便是最好的人生。

鲁瑾,著名电台主持人、专栏作者

这本书是有些女性的恢宏气质的。书里展现的价值观坚持而诚恳,笼罩着崇高而富有诗意的精神,洗礼人的灵魂。作者是在和读者一起领悟最好的人生:骄傲不羁,良善真挚;投入而接纳,热烈而平静。

孙昌建,著名评论家、作家、杭州作协副主席

小说应该有一千种写法,但我们只想最好的一种。《最好的人生》有独特的句式、语感、文风、气场,可谓是小说中最好的一种。

后记

小时候,家里有工厂,生产爆竹,父亲母亲借以含辛茹苦供养三个孩子读书,上大学,及至工作,成家。生产爆竹的原材料是废旧的图书,工厂因而有一个巨大的仓库,仓库里囤满了书,堆积如山,形同书库,我小时候的很多时光就是在这座书库中度过的。这些时光,这些书库里的书,伴随着父亲母亲的勤劳、简朴、勇敢、坚强、铸成了我最纯正而坚固的人生底板。

书,就是从我小时候开始就成为我后来全部人生的护佑的。小学,我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作文比赛。中学,我代表县里参加市里的作文比赛。师范,我开始有文章发表,并常常拿奖,有几次是当时的全国最高奖。毕业,我是极少数留城中的一个。工作,我在讲课上有自己的领悟,很早就相对出众。在我人生的每个阶段,我都得到了当时那个阶段师长们的格外扶持和勉励。我不敏于人际,不长于辞令,不巧于逢迎,归结自己的履历,是多受于读过的很多书,受于这很多书造就自己的资质和禀赋,是书护佑我一直能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又能赖以安身立命。

完成《最好的人生》,我用了四年。

这是一段孤独、艰巨,而又幸福的跋涉。

在这段跋涉里,我领悟到此前所有人生的珍贵。它们无论是活泼的、荣光的、明媚的、喜悦的,还是局促的、失落的、难堪的、悲伤的,都闪耀着光芒,都意义非凡。一切过去了的,你以为它们已经消逝,而它们原来时时刻刻都在提供你书就人生的素材,它们永恒在你的生命里,不会磨灭,不会枯竭。

在这段跋涉里,我领悟到自我的局限和匮乏。书稿经历了四个阶段的修改,每一个阶段的修改都达五六稿,每一稿的修改都面临艰难的自我突破,自我的知识结构,自我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自我对家国的理解,自我对人性的体认,自我对情操的修为,但有浅薄,修改就难以为继,于是,抱以最大耐心和努力进行大量的人物访谈、专业学习、广博阅读、实地深入,得到了自我的弥补、净化和升华,这个过程是对我全部人格的挑战和健全。

在这段跋涉里,我领悟到了生而为人的甜蜜。书稿开笔以来,最为紧迫的是时光。工作,生活,女儿的成长,每天都照常发生、继续,不会停顿,不会等待,留给写书的时间是那么有限,我前所未有地感到光阴的迫切,不舍昼夜,这也让我最大限度地免于了人存于世的琐屑、繁杂、蹉跎,常常能够忘我,怀抱赤子之心,沉浸在纯洁的精神世界里。光阴似箭,人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人生里,能够只争朝夕,来得及去做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情,是甘甜的。

《最好的人生》得到了很多成全。

时代和社会的成全。从前,曾经以为时代、社会,只是一个宏大的词语,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离自己是遥远的,是不需要也不可触及的。后来,懂得了是无数渺小的个人才奔腾汇流成了大时代、大社会,无数渺小的个人,包括渺小的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和大时代,大社会,水乳交融,休戚相关。《最好的人生》就生长于时代和社会的最广袤而亲切的土壤上。

良师挚友的成全。《最好的人生》遇到很多良师挚友。有的一起恳切地探讨过艺术的真谛,以及文学创作的基准和高标。有的仅仅一面之交,就建立深厚的情谊,给予专业上无私的指导和纠正。有的知遇提携,给予最衷心的期许,以及最及时耐心的引领,跟进了全书每一阶段每一稿的读稿和精进。有的不曾谋面,但是声气相投,中肯引介。有的彼此领会,坦诚相见,倾力编辑、设计。有的莫逆知心,肝胆相照,全程默默地陪伴。《最好的人生》有幸得到了他们真诚的催使和砥砺。

亲人的成全。和先生初识的时候,我遭遇困顿,他开导我“人的胸襟应该像大海一样宽广”,这么多年,他就是用他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襟在包容和照顾我,全心全意,始终如一。女儿一粟是上天对我最好的赐予,她天真无邪,对于我遥遥无期的创作显示出了不凡的承受和理解,袒见慧根,令我无限欣慰。《最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作品。

《最好的人生》收笔以后,开始进行家装,经历到各种凌乱、急促、消耗,同时交杂着周围人事的跌宕无常,对于社会人心的遽变和金钱世界的魔幻叹为观止,所幸《最好的人生》一直都在出版的推进中,总能带给我巨大的镇定和慰藉,让我欢欣、振奋,保持灵魂的平静和清明,心存对生活不息的热爱。

感谢父亲母亲的生养,他们是最高尚的人,我过去、现在及至将来所有的努力,都是对他们最深沉的挚爱,《最好的人生》也是我对离开的母亲最深厚的缅怀。

愿书能够继续护佑我。

愿我的书也能够让人得到护佑。

郑锦杭

2016年冬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后记

内容推荐

郑锦杭编著的《最好的人生》是一部令人惊艳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国内首部建筑人文小说。诗意的语言、典型的人物、纠缠的命运、古典主义悲剧与崇高的情怀,深刻讲述了南方大学建筑系几位高才生在近20年来建筑地产行业不同的理想追求、人生浮沉和价值嬗变。作品以女主公杜卷耳的爱情、亲情、友情为轴线,以离城、丘城、宛城的城市化建设和黍村、沙泽、马陂的乡村变迁和保护为背景,既展现了作者在建筑人文精神上的深刻洞见,也抒写了人性中关于名与利、灵与欲、罪与罚、现实与理想、卑劣与崇高等宏大命题,是一部集情感的温度、思想的深度、岁月的厚度和社会的宽度于一体的小说佳作。

编辑推荐

郑锦杭编著的《最好的人生》讲述了南方大学建筑系几位高材生在近20年来建筑地产行业不同的理想追求、人生浮沉和价值嬗变。这本书是有些女性的恢宏气质的。书里展现的价值观坚持而诚恳,笼罩着崇高而富有诗意的精神,洗礼人的灵魂。作者是在和读者一起领悟最好的人生:骄傲不羁,良善真挚;投入而接纳,热烈而平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好的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锦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47460
开本 32开
页数 3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2017004652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20
14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