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会馆浮沉
内容
编辑推荐
明清之际,山西商人开辟通往全国各地的贸易之路,莫不借助会馆得以实现,会馆在晋商发展目前发挥了重要作用。刘成虎、韩芸编著的《晋商五百年(会馆浮沉)》史料详实,图片精美,将带你追溯会馆的起源、发展,带你走进那一个个古朴宏伟的晋商会馆,那一处处殿宇楼阁、雕梁画栋,将向你倾诉昔日晋商的传奇故事,将向你展示百折不挠的晋商精神。
内容推荐
散落在各地的晋商会馆,以其独特的历史积淀和建筑艺术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已成为人类遗产中的瑰宝。
晋商会馆是明清时期晋商在异地互帮互助、寻求共同发展而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在当时除了联络乡谊、祭祀神灵、聚会演戏、帮助同乡外,还经常举行行业会议、代表商人与政府沟通、解决行业内部矛盾、扶危济困,为晋商的兴盛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刘成虎、韩芸编著的《晋商五百年(会馆浮沉)》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阐述了晋商会馆的起源、发展,讨论了其祭祀神灵在社会整合方面的功能、其演戏酬神与联络官员之间的关系、其馆庙合一在诚商教育方面的作用,分析了其在晚清战乱中走向衰败的原因,总结了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强调了其所包含的交流、自律和共荣的潜质在现代商会中的借鉴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商帮载体  应时而生
第一节  会馆产生  同乡组织
一、会馆产生渊源考
二、晋商会馆之社会影响
第二节  建造考究  特点鲜明
一、商业性强
二、地域明显
三、规模宏大
第二章  会馆渊源  商业印迹
第一节  会馆缘起  商业呼唤
一、会馆设立的商业印迹
二、晋商会馆之商业功能
第二节  会馆业律  市场管理
一、维持市场秩序
二、征收商费
第三章  瞻仰英灵  答敬神庥
第一节  关公信仰  崇奉老乡
第二节  诸神供奉  祈求佑护
一、财神供奉
二、行业神供奉
第四章  馆庙合一  后世可鉴
第一节  馆庙合一  多神共祀
一、馆庙合一的形式
二、多神祭拜的原因
第二节  诚商教育  后世可鉴
一、诚商教育的手段
二、后世可鉴
第五章  雕梁画栋  浸润文化
第一节  会馆建筑  风格各异
一、社旗山陕会馆建筑特点
二、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特点
三、洛阳潞泽会馆建筑特点
四、洛阳山陕会馆建筑特点
五、苏州全晋会馆建筑特点
六、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建筑特点
七、甘肃张掖山西会馆建筑特点
八、内蒙古多伦山西会馆建筑特点
九、安徽亳州山陕会馆建筑特点
十、汉口山陕会馆建筑特点
十一、海城山西会馆建筑特点
十二、天水山陕会馆建筑特点
第二节  会馆文化  底蕴深厚
一、会馆建筑的文化内涵
二、会馆彰显德育
第六章  会馆运转  风雨同舟
第一节  会馆运转  制度先行
一、人事制度的设立
二、入退会制度的设立
第二节  协调独占  整顿自治
一、协调矛盾
二、事业独占
三、整顿秩序
四、道德教化
五、信用自治
第三节  借助政府  结交官员
一、联合官员
二、借助政府
三、影响深远
第七章  戏曲艺术  余音绕梁
第一节  晋商会馆  戏曲艺术
一、山西梆子的发展
二、晋商捧场山西梆子
第二节  演戏酬神  艺术融合
一、演戏酬神
二、艺术融合
第八章  会馆精神  昭示后人
第一节  同舟共济  乐善好施
一、同舟共济
二、乐善好施
第二节  诚实守信  义薄云天
一、信义在会馆诚商教育中的体现
二、诚信在会馆建筑中的体现
第九章  横向比较  彰显特色
第一节  晋徽比较  特点迥异
一、晋商会馆与徽商会馆的相同点
二、晋商会馆与徽商会馆的不同点
第二节  晋欧比较  不同属性
一、晋商会馆与西欧行会的相同点
二、晋商会馆与西欧行会的不同点
第三节  晋商会馆之启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页
    靠前节 会馆产生 同乡组织
    会馆是同乡人士在京师和其他异乡城市所建立,专为同乡停留聚会或推进业务的场所。狭义的会馆指同乡所公立的建筑,广义的会馆指同乡组织。
    一、会馆产生渊源考
    彭泽益在《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中提到:“会馆、公所之设立,果起于何时乎?今难知其确据,然设立之初,不外保商务谋公益为目的。夫以清国之大,南北东西,言语不同,风俗各异,且古来客商,以交通不便之故,羁留于他乡数十年而不返者,比比皆是。然人人各安其业,各得其所,非藉会馆、公所以为保护,能如是乎?故有会馆、公所,不独免异地人民逼迫之苦,又鲜官吏压制之忧,然则会馆、公所之利益,诚非浅鲜也。”
    会馆是同乡人士在京师和其他异乡城市所建立,专为同乡停留聚会或推进业务的场所。狭义的会馆指同乡所公立的建筑,广义的会馆指同乡组织。何炳棣在《中国会馆史论》中曾提及会馆在京师者设置较早,据现存史料可溯至明永乐年间(1403—1424),较前此一般学者认为的草创时期要早140年。京师郡邑会馆很初是同乡仕宦公余聚会之所,逐渐演变成试馆,但始终不免同乡商人参加的痕迹。京师以外的会馆多属同乡工商组合性质,但亦往往有仕宦参加的痕迹。
    明中叶以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界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旅外同乡深刻认识到“无论旧识新知,莫不休戚与共,痛痒相关”,必须团结同乡仕商,“广其业于朝市间”。 (参见《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于是他们通过会馆这一组织形式,利用传统的地域观念,把商埠中同乡之人联合起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与异域商人竞争。
    根据现有典籍,除知芜湖会馆成立于15世纪20年代,福州会馆很迟建于16世纪初外,其他能够确定创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以前的只有北京的歙县会馆、绍兴的稽山会馆和江西的新城会馆。1943年刊印的《闽中会馆志》列举在北京的福建府、州、县新旧会馆22个(这并非该省在京会馆的全部)。这里面除福州旧馆创建很早外,汀州会馆创于1587年,邵武会馆创于1606年,延平会馆大约也同时建立。另有延平郡馆为该府纸商所建,虽创建年代不详,但在顺治壬辰年(1652年)已经重修过一次,故能确定其初建于明朝。此外福清会馆为明天启年间(1621—1627)大学士叶向高倡建。同安及莆阳二馆也是创建于明朝。
    江西在京会馆很多,方志中所见很早的为新城会馆,创于明嘉靖后期。南昌会馆创建于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新建会馆和吉安府因奉祀文天祥而得名的怀忠会馆,创建于明万历前半期。上高和新昌两县在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就已因“旧馆湫陷”而重购新址另建。乐平县于1608年“买余干‘会馆’旧址”创建乐平会馆,由此可见余干会馆创建更早。此外袁州府属萍乡县等四邑合建之府馆,鄱阳、德化、高安等县的会馆,也都创建于明季。雍正朝大学士高安朱轼说的“前朝吾乡在京会馆很多”,必有相当事实根据。此外他省郡邑在北京创建会馆于万历朝者,计有浙江嘉兴、湖南常德和山西潞安等府和湖北麻城安徽泾县、浙江金华和陕西三原等县。
    以上何炳棣在《中国会馆史论》中的记载足以说明,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南方几省在北京建立会馆的郡邑已经不少,北方则山西、陕西郡邑亦开始在京建立会馆。不过就总数而言,大约过半数的北京郡邑会馆似仍创建于清代。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上通清廷,下结官绅,北上西向,东进南下,商路达万里之遥,款项可汇通天下,曾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他们在驰骋全国商界的同时,逐步形成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商帮集团。山西商帮集团性加强的标志也在于其大量会馆的出现。
    山西会馆遍布全国各工商业城镇。北京由于是封建帝王都城,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很集中,所以山西会馆也很多。至于洛阳、开封、社旗、苏州、上海、汉口等地的山西会馆则规模较大。
    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会馆浮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成虎,韩芸 编著;刘建生 丛书主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51651
开本 16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60.00千字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5-01-0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2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