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瑶婷的这部《遥听天籁》,呈现给读者的,就是集纳着以上这些“并不多见”的高中女生的十六岁年华。虽然其中的某些篇章,体裁未必严整,文字未必考究,见解未必独特,思考也未必深邃,但这就是一个十六岁生命朴素而真实的呈现,这也就是书名“天籁”的寓意吧。至于其他,自会伴着人生轨迹的延展而不断进步和完善,这是可以预期的——只要能够坚守这些“并不多见”。
| 图书 | 遥听天籁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瑶婷的这部《遥听天籁》,呈现给读者的,就是集纳着以上这些“并不多见”的高中女生的十六岁年华。虽然其中的某些篇章,体裁未必严整,文字未必考究,见解未必独特,思考也未必深邃,但这就是一个十六岁生命朴素而真实的呈现,这也就是书名“天籁”的寓意吧。至于其他,自会伴着人生轨迹的延展而不断进步和完善,这是可以预期的——只要能够坚守这些“并不多见”。 内容推荐 张瑶婷编著的《遥听天籁》内容介绍:瑶婷相貌清秀、文静而阳光,但文集中却时常流露超出其生命年轮的深沉、悲悯、困惑以及自己所谓的“恐惧”。这样的反差,除了个体的差异之外,或许是我们身处的这个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社会,在一个十六岁生命上的折射。但是,乌云不可能永远遮蔽蓝天,进步才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因此,十六岁的时候,更应当笑对人生,直面未来,快乐地生活,勇敢地追求。这是对十六岁年华的应有期待,甚至六十岁的时候也不应丧失。一起来翻阅《遥听天籁》吧! 目录 浮生 初篇 烟花 孰爱 辑失 忘记 无题 Time 老 祖母的镜子 故事 梦(三则) 血 玲 修史(其一) 修史(其二) 鬼说 错位 与我无关的人生 喜剧 原谅? 经典如此多娇 花与人 金石 麦田 我的城 表白 远方 一瞬(其一) 一瞬(其二) 难忘 焦躁 辣与蚌} 锁 错误 爱上旅人的桥 度青春 若如初见 舞台 山海 玉传 皋砂酒 归 传奇 易水吟 青卿 错位 碎影 无名氏的情诗 植物的爱情 爱比死更冷 在光阴的吻中受伤 日常之爱 缪斯之子 造梦者 永远的彼得·潘 后记 试读章节 课间。 灿烂的阳光从擦得干干净净的窗户中倾泻进来。她皱了皱眉,稍微向靠墙的地方挪了挪身子,以避开这有点刺眼的光线。 教室里一如既往地喧哗:女生们扎堆在一起,神神秘秘地讨论着,她们总能在鸡毛蒜皮的琐碎里找到精彩的谈资;男孩子们则打作一团,发出断断续续的咒骂和高分贝的大笑。她觉得他们像一群极具侵略性的雄鹿,时刻都在奔跑、冲撞,似乎不这样做就无处发泄那充满肌肉感的饱满力量。 她安静地低下头,各式各样的空白卷子铺满整个桌面像一张纹路怪异的桌纸。 事实上,她并不是个不舍群的人——在所有人眼里,她都是个严格意义上的“温和的人”。既不会热情得突兀,也不会显得冷淡,而是恰到好处。 是的,她一切都显得恰到好处:体型适中,眉目端正,成绩不错却不够拔尖,校服永远干净而妥帖。她没什么偏激的念头,甚至没有明确的理想,但她愿意接受师长们的安排和建议一一就像许多“听话上进”的其他同龄人一样。 她曾听人提到,25℃是春天的温度。在25℃时,人体代谢最平衡,毛细血管最舒展。换句话说,此时人没有任何冷热感觉,所以也感到最为舒适。她当时就想,那不正是自己吗? 然而,“25℃完美小姐”并没有如我们所想的那样人气高涨。 恰恰相反,她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这不难理解,一个人之所以被记住、喜欢或者讨厌,总要有些与众不同的特质。这就好比钻石有尖锐明亮的棱角,美玉有温润凝实的质地,就是污泥也要有黏腻的触感和刺鼻的异味才对!然而,你要想努力描述她的样子,却只能看到朦胧的一团——对,她太模糊了!像一件没有灵魂的标准化产品。 这也是应了25℃的特点——让人没有任何冷热感觉。 那天早上,太阳一如既往地在学生们之后赶到教室,班长带领宣誓的时候依旧拖着困倦的尾音。她的声音淹没在众多高昂的声音里,连一个涟漪都激不起来。 突然门被推开了,一个清澈的男音响了起来:“请班长出来一下。” 她吓了一跳——不是因为那个声音,而是因为班里女生突然的尖叫声。邻座的女生使劲地掐住她的胳膊:“看!是校草!” 她茫然地抬起头,门已经被轻轻关上。她只看到一双骨节分明的手。P51-52 序言 十六岁的时候,一个高中女生,对世界和人生,总是好奇、遐想、期待,也有莫名的寂寥、小小的感动和埋在心底的私语。但能够时常静静地伏案,用文字来倾述、来思考、来荡涤,一年之间,竞可以结集如斯者,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有些浮躁和喧嚣的年代。 十六岁的时候,一个高中女生,也许会写点心语——用带着锁扣的日记本,再放入一个隐秘空间——作为自己青春的留证。但能够无所拘束地涉足诗歌、随笔、散文,甚至戏剧,而且坦然地奉献并与所有人分享者,并不多见——尤其是在这个习惯用“随性”取代勤奋和努力,而且普遍容易心理脆弱的年龄。 十六岁的时候,一个高中女生,偏爱、欣赏和迷恋的,原先大多是以青草绿树、鲜花彩虹为表征的天真、可爱、纯洁和美丽,当下则时见刻意的炫酷、不羁、冷峻、孤傲,以及似乎看破红尘的慵懒和似有却无的忧伤。但能够试图透过这些表象,认真地思萦和追寻生命、时间、生死、美丑、爱恨和永恒等等终极性问题,并在古今中外的经典文本中爬梳,在与先贤进行心灵对话中时有感悟和体味者,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如今这个“读图”已成风尚、被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 瑶婷的这部《遥听天籁》,呈现给读者的,就是集纳着以上这些“并不多见”的高中女生的十六岁年华。虽然其中的某些篇章,体裁未必严整,文字未必考究,见解未必独特,思考也未必深邃,但这就是一个十六岁生命朴素而真实的呈现,这也就是书名“天籁”的寓意吧。至于其他,自会伴着人生轨迹的延展而不断进步和完善,这是可以预期的——只要能够坚守这些“并不多见”。 瑶婷相貌清秀、文静而阳光,但文集中却时常流露超出其生命年轮的深沉、悲悯、困惑以及自己所谓的“恐惧”。这样的反差,除了个体的差异之外,或许是我们身处的这个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社会,在一个十六岁生命上的折射。但是,乌云不可能永远遮蔽蓝天,进步才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因此,十六岁的时候,更应当笑对人生,直面未来,快乐地生活,勇敢地追求。这是对十六岁年华的应有期待,甚至六十岁的时候也不应丧失。 是为序。 后记 其实最初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曾想过有一天它们会被印成铅字出版。一年间,我断断续续地记下这些偶得的碎语,就像一个蜷缩在冬天里的爱斯基摩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跟自己聊着,抑或像一个发了疯的古罗马演说家,站在空无一人的环形剧场里,对着荒草丛生的看台兀自喃喃。 因此,请原谅我的逻辑混乱和颠三倒四,原谅这些文字的琐碎凌乱。你现在所看到的,已经是它们脱离了呓语的形式之后最有序的状态。 我要在这儿感谢冯艳萍老师。谢谢她鼓励我将这些文字整理成书,谢谢她的建议和帮助,也谢谢她给了这本书一个美丽的名字。 每个人的生命里总有些无法与别人分享的思绪,莫可名状却又真实存在——小到一朵花的灿烂,大至众生轮回的庄严。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只是宇宙的容器,收纳宇宙里能被人类认识的、有限的片段。我们之所以在真正的美好面前感到语言的贫乏,因为我们试图描述的是比生命更高贵的东西——永恒。 早期的航海家踏遍了这个星球的每一寸土地去寻找世界的尽头,而文学所做的是探索灵魂的每一寸丰盈,去想象美的极限。 在这场思维的探险中,人类注定要失败。毕竟在无垠的造化面前,我们都只是匍匐膝行的婴孩。无论怎么努力,我们所看到的,也不过是最靠近尘埃的那一缕光线。 这还远远不够,但又已经足够。 我想讲给你听的,无非是我看到的那缕光的残影。模糊,飘渺。隐若天籁。 张瑶婷 2012年6月1日于薛国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遥听天籁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瑶婷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74613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4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92 |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0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17.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235 |
| 宽 | 160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