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党的历史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本书从28个问题出发,研究解答当前党员干部关注的创新理论问题。为各个领域、层级和行业的党员干部职工答疑解惑,深入、全面地解读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和难点,力求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对创新理论有较为全面、准确的认知,并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去。 目录 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如何理解新时代的共同富裕? 如何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如何把握资本行为规律,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 如何提升互联网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能力? 如何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如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实现良法善治? 为什么要发挥红色资源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完善数字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新时代如何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提升群众自治能力? 如何构建最严格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 如何打造优秀青年人才系统培养链? 在各个历史关键时期和关键节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总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如何正确科学地认识党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曲折和失误? 如何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资政育人的精神力量?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如何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新时代如何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 怎样理解“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新时代为何要坚持斗争精神?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干部政治素质? 为什么要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统筹协调能力? 如何理解和践行“对党忠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什么作用? 精彩页 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再次提出了“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人类现代化道路和新型文明形态上的重大历史成就,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高度的内在一致性、相互支撑性和总体建构性,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系统性思考、整体性把握和创造性回应。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当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被纳入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中,中国被迫放弃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和普遍主义立场,逐渐退缩为在西方文明强势冲击下处于压抑地位的落后的地方性文明知识体系,从而遭受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严重的文明危机,无论是在器物、制度上,还是技术、文化上,中华文明的正当性都受到了严重质疑,并开始走向实质性解体。 面对这场中华文明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重现整合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成了近代中国的总体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他们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未能在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走向伟大觉醒。党和人民艰苦卓绝的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既是党带领中华民族从全面危机走向全面复兴、改写中华民族命运乃至世界历史命运的民族史诗,同时也是党带领中华民族从文明蒙尘走向文明复兴并引领人类文明更新的文明史诗。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是建立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的基础上的。正是在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的恢宏的现代化实践基础上,中国才创造出了超越既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未来。尽管这一文明形态仍然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不断深化的基础上走向成熟,但“新形态”之“新”所蕴含的先进性和超越性已经在实质和方向上得到了根本揭示。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承载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新的文明目标: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现代文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此后,在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下,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在西方文明的强势冲击下经历了激烈的传统与现代之争,并逐渐接受了现代化及现代文明,现代化及现代文明也因此成为这些国家历史发展的目标。然而,由于现代化发源于西方,因此长期以来,世界普遍存在着将西方化等同于现代化的观念,西方化即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及其文明亦被视作唯一正确的途径和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理论界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及其文明标榜为人类历史的终结。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切断了西方化等同于现代化的观念关联,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途径。作为非西方国家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近代中国长期受到西方世界的压迫。战争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发起了血腥的殖民侵略;和平年代,在西方主导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下,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行径严重威胁中国的正当权益。中国近代历史的经验使中国深刻感受到西方文明的双面性与局限性,这在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无法接受西方道路、无法接受西方文明作为人类最高文明的历史正当性。因此,与被动地跟随照搬西方模式不同,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开创,固然受益于西方取得的现代经验,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深刻反思西方、以超越西方为目的的历史实践中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根本上反映的是超越资本主义式的西方文明的社会主义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