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研究》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朱志荣为主编,王怀义为副主编。《中国美学研究》以研究中国美学为主,兼及心理美学、西方美学等著译的学术集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辑主要分为“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美学”“西方美学”“当代评论”等几个部分,既有宏观体系的整体建构,又有对微观个案的具体分析;既强调美学研究的理论性,又重视其人文性。
图书 | 中国美学研究(第20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美学研究》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朱志荣为主编,王怀义为副主编。《中国美学研究》以研究中国美学为主,兼及心理美学、西方美学等著译的学术集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辑主要分为“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美学”“西方美学”“当代评论”等几个部分,既有宏观体系的整体建构,又有对微观个案的具体分析;既强调美学研究的理论性,又重视其人文性。 目录 【中国古典美学】 如何推进意象美学的研究 生活的还原与审美的升华:孔子生活美学发微 《论语》中“游”的意蕴分析 论《诗经》对先秦审美观念的早期拓展与深化 汉代经学视域中的文艺本源论 佛教“空性”“空观”思想与中国文艺“空灵”境界 论唐代审美意象时空建构的佛禅心理 论王昌龄诗论中的诗境创构机制 论王夫之“诗象其心”的诗学思想 【艺术美学】 “制器尚象”:中国传统造物艺术之“象”思维谫论 ——以《考工记》为中心 论汉唐绘画语系中的“图真”观及其哲学基础 ——兼释五代荆浩“图真”系统论 赵孟頫“古意”观念的视觉呈现与美学理想 “运墨而五色具” ——论水墨画的墨色美学 守正创新:论《白蛇传·情》戏曲美学电影化实践的 “融”与“破” 【西方美学】 asthetisch指涉、情感与“判断的自由” ——论康德鉴赏判断的“质” 共通感在后现代是否可能 ——利奥塔论共通感 【当代评论】 “哲思中的艺术” ——叶秀山美学思想初探 自由意志在艺术中从主体“破圈”的征途 ——略论刘旭光教授的《艺术与真理》 审美艺术人生的张力汇通与意趣熔融 ——金雅人生论美学思想述评 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美学研究(第20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朱志荣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188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2-12-01 |
首版时间 | 2022-12-01 |
印刷时间 | 202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52 |
CIP核字 | 2022236121 |
中图分类号 | B8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