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狼/蓝海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杰克·伦敦的长篇名著之一,描写了在一艘名为“幽灵号” 的以捕猎海豹为生的帆船上发生的一场动人心弦的搏斗和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的“狼”不仅是船长莱森的名字,对作者而言,也是超人的代名词,作者通过作品带领读者进入豪放粗犷荒野,体验蛮荒生活的冷酷无情,感受人民生凶残的黑暗面和原始生命的光辉;同时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瞥端,表现了对劳动人员顽强意志的歌颂和苦难生活的同情。

内容推荐

凡·卫登乘船到旧金山时遇到了海损事故落海,幸被猎海豹船“幽灵”号救起。船长海狼拉尔森留他在船上当杂役,使其在船上受尽了精神侮辱和肉体折磨。帆船航行途中,凡·卫登与女作家莫德一见如故。两人在忍无可忍之时,偷驾小艇逃离了“幽灵”号,漂流荒岛,却再次遇见了备受脑病折磨的海狼拉尔森。在拉尔森脑病发作时,二人悉心照顾他,饱尝了艰辛。最后,他们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修复了残破的“幽灵”号,并为病逝的“海狼”举行海葬,扬帆向故国驶去。

试读章节

李区的愤怒有了着落。这是伦敦佬刺伤他以后第一次不带刀走出厨房来。话刚说出口,他就被李区一拳打倒在地。

3

我与海狼拉尔森越来越亲密了,这关系就好像国王和弄臣之间一般,我的作用是使他快乐,只要能够使他快乐,一切都可以顺利进行;但是假使使他厌烦了,我就立即从房舱桌旁被贬到厨房里去,而且,那时我应当以逃得生命、保全躯体为大幸。

三天前的清晨,我到他寝室加开水,看见他双手抱头,肩膀像是啜泣般耸动,像是有什么巨大的痛苦折磨着他。他没有发现我,当我不动声响地退出来的时候,听见他“天呀!天呀!天呀!”地呻吟着。

中午饭桌上,他问猎人们要治头疼的药,到了晚上,他已变成了一个半瞎的人,在船舱里蹒跚着。

“我从来没病过,亨甫,从来都没有头疼过。”

这使人眼瞎的头疼继续了三天之久,他完全得不到同情,只是一个人在那里挨着。不过今天早上。我去他寝室打扫时,发现他已经复原,正在那里努力工作。房间里到处是设计纸,摊开的书,他手里拿着罗盘和直尺,正在一张纸上画着某种比例图。

“喂,亨甫,”他亲切地叫我,“来看看我的设计。”

“这是什么东西?”我问。

“为航海家节省劳力的设计,有了它,航海就像幼儿园的课程一样简单了。只要暴风雨之夜天上还有一颗星星,你就可以立刻找到自己在什么地方。”他说话时是胜利的语气,眼睛里闪耀着大海的光辉。

“您是在哪里学的这些啊?”我问他。

“真遗憾,我没进过学校,是我自己琢磨的。”

“你猜我为什么设计这个?”他突然问我。“想成为伟大的发明家?申请专利,以此赚钱?完全不是。”

“是创造的快乐。”我低声说。

“我想可以这么说,这是表现活着的生命活力的另一种形式。”

我两手一摊,对他那顽固的唯物主义表示无可奈何的反对,就去整理床铺。他则继续在他的比例图上勾画。当我收拾完房间,禁不住在一旁仔细打量他。他真是一个十足的美男子,像是雕刻的石像,整个面孔是凶猛和力量的化身。好奇心让我忍不住询问。

“你为什么没有在这世上做伟大的事业?用你的力量,什么大事都可以做。没有良心或者道德本能,你可以主宰世界。而你却在这里,过着灰暗、卑贱的生活,用你的话说,像猪一样大吃大喝,一切尽在于此。难道你没有雄心吗?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一开口,他就听着,心满意足地听着,我说完后,他等了一会儿,然后才说:

“亨甫,你知道播种人去播种的故事吗?要是你记得,有些种子落在石头缝里,没有足够的泥土,因为泥土不厚,它们立刻就长出来了,太阳出来,便晒死了,因为它们没有根。还有些种子,落在荆棘中,荆棘长出来了,它们也无法存活。”

“那又怎么样呢?”我说。

“那又怎么样呢?”他反问我,“不怎么样,我就是其中的一粒种子。”

我做完了事,正要开门出去,他对我说:

“亨甫,要是你看看挪威地图的西海岸,有一处叫做罗姆斯达·福特海口。我就生在那儿。我的父母是丹麦人,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搬到西海岸这荒凉的小海湾来,我们是穷人,此外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有的。”我反对说,“我仍旧觉得莫名其妙。”

“你要我说什么呢?”他露出凶狠的神气。“说些以鱼为食的粗陋生活吗?说我会爬的时候就乘船出海的故事吗?说我那些到大海里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的一个个兄弟吗?说我没有机会读书、写字,在沿海的旧式船上做茶房吗?说粗劣的饭食,更粗劣的习惯,以拳打脚踢代替言语,当做床铺和早餐,只有恐惧、憎恨、痛苦才是我心灵唯一的经验吗?我不想回忆。现在要是一想起,我的脑中就会涌出一阵疯狂来。一等我有了成人的力量,我就回去杀死那沿海的小船船长。不久之前,我真的回去了,可惜那时德船长们都已经变成了鬼,我碰到一个过去的大副,他这会儿已经做船长了,我打断了他的脚,让他不能走路,然后就离开了。”

“但是你曾读过那么多著作,而不进学校,你是怎么读书学习的?”我问。

“在英国船上。十二岁当茶房,十四岁当杂役,十六岁做普通水手,十七岁便时高级水手了,也曾做过水手的领班,有无穷的雄心,感到无穷的寂寞,没有人帮助,没有人同情,是我自己学了这些——航海学、数学、科学、文学,等等。但这有什么用呢,跟你说的一样,我充其量就是个船主,太阳一出来我就要死了,因为我没有根,不得不枯萎。”

“可是历史上也有从贱役一跃而为王者的。”

“历史是说时机会让贱役一跃而为王者。”他严厉地回答,“人力不能创造时机。伟人的事业,就只在于能够知道落在他身上的时机罢了。那个科西嘉人是知道的。我也曾梦想和他一般伟大。我该是知道时机的。但是时机终究不来。荆棘长了起来,遮住了我。喔,亨甫,我可以告诉你,除了我的老兄以外,你了解我比任何人都多一些。”

“他是干什么的?他在什么地方?”

“汽船‘马其顿’号的船主,海豹猎人,”他回答。“我们大概在日本海岸一定可以遇见他。大家都叫他活阎罗拉尔森。”

“活阎罗拉尔森!”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出来。“他和你一样吗?”

“不见得。他是一只没有头脑的野兽。他完全有我的……我的……”

“残暴性情,”我提示他。

“是的……谢谢你说出这个字来……完全有我的残暴性情,但是他几乎不能读书和写字。”  “而且他从来没有探究过人生的意义,”我再补充了一句。

“没有,”海狼拉尔森以难以形容的悲哀的神气回答,“他不顾人生的意义,反而快活得多。他忙于生活而无暇思想。我的错处就是时常要翻翻书。”

“幽灵”号就要到达日本沿海,猎人们已在检验和试用他们的来复枪和猎枪,狩猎就要开始了。

李区的手臂已经完全好了,虽然伤疤是要终身留着的。汤玛斯·茂格立治怕他怕得要命,天黑以后就不敢冒险到甲板上去。前舱每天总有好几次争吵,鲁易对约翰生的前途感到恐慌,他们是同一条舢板上的划手。约翰生犯着说话不知顾忌的毛病,为了他名字的读音已经和海狼拉尔森冲突了两三次。不久前的一天夜里,他在船中部的甲板上把乔汉生痛打了一顿,从此以后大副才不敢叫错他的名字。但是约翰生当然不会痛打海狼拉尔森的。

P43-48

序言

杰克·伦敦(1876—1916)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弗兰西斯科(旧金山)。这位可以称为“美国历史上生活经历最为坎坷及丰富”的作家,可谓家喻户晓。他是其母与一位星象学家的私生子,出生8个月后母子俩遭到生父遗弃,随即其母改嫁给一位破产农民,从此他改姓伦敦。杰克·伦敦的童年家庭环境清贫,但他非常懂事。为了兼顾生计与学习,他做过报童、牧童、铲煤工。辍学后他成了个“街头小霸王”,练就了一身打架的本领。伦敦还干过“蚝贼”的勾当,铸就了其大胆并敢于冒险的性格。靠着自学,伦敦考上了中学、大学,他将自己的一次人生经历写成《日本海岸外的飓风》,获得了旧金山征文比赛的第一名,深受鼓舞。之后再次由于贫困失学,伦敦便加入了北方淘金大潮。不料得了败血症中途而返,虽没有挖到金矿,却获得了人生中更重要的一个“财富”——宝贵的经历,那次经历“从很多角度来看,都是他生命中最值得的投资”,不管人生之中的经历有多坎坷,他始终没有放弃求学之路,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加上个人经历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压抑,为他今后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1903年,《荒野的呼唤》为他带来了声誉和金钱,其后佳作接连问世,大量的稿费使其摆脱了经济困境,迈进了上流社会的他却挥金如土,腰缠万贯的伦敦在精神上是极度空虚的,他过上了奢靡的生活,却丧失了创作热情,最终于1916年,41岁的伦敦选择服用过量的吗啡来自杀。传奇人生,大起大落,他的死因至今还是个谜,谁能想到,贫穷病痛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寂寞和空虚却摧毁了他。曾经看到《门徒》里有句经典的台词:“吸毒,是因为空虚,那到底是空虚可怕,还是吸毒可怕?”也许在伦敦看来,空虚才是真正的魔鬼……

《海狼》的故事由主角之一——文学评论家凡·卫登开始讲述,他在乘船去拜访朋友的途中,遭遇海难,被“幽灵”号船长海狼拉尔森救起,海狼粗暴而独断,他奉行的原则是“弱肉强食”与“强权便是真理”,他自私地认为可以使用暴力来独揽一切,乃至手下们的生杀大权,随后凡·卫登和同是因为海难上了“幽灵”号的女诗人莫德小姐相遇、相爱,与海狼斗智斗勇,最终弱者们连手战胜强者,正义战胜邪恶,唱响胜利之歌,谱出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作的,凡·卫登是一个个性谦恭的业余文学评论家,浪漫而富于幻想。一次在赴朋友邀约度假中,所乘坐的游船与一艘蒸汽船相撞,发生海难。凡·卫登醒来后发现自己被猎海豹船“幽灵”号救起。但船上的船员是一批凶残粗野的暴徒,他们的头领——船长拉尔森则是一个狡猾多智的人,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邃的思想,但凭着天生神力,也使一帮如狼似虎的船员在其手下服服帖帖。此人虽然明理,但是生性偏执,自负到极点,不信灵魂也无宗教信仰,但由于发现卫登也是一个难得的哲学辩论的对手和伙伴,却也惺惺相惜,不忍心让他彻底毁灭,以便锻炼自己的思维。而凡·卫登的性格也在艰苦的磨炼中一步一步坚强起来。

在这种尴尬的关系取得良好发展的时候,在日本海附近,“幽灵”号又救上来了一批海难生还者,其中有位女诗人莫德,与凡·卫登一见钟情。但船长同时也看上了这位美貌女子,想要占有她。凡·卫登和船长之间终于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凡·卫登利用船长视力不好的缺陷,带着莫德离开了“幽灵”号,漂流到了一个孤岛上。凡·卫登给这个生存环境恶劣的岛屿起名叫做“努力岛”。艰苦的斗争之后,他们两人终于在努力岛安顿下来,而很快,他们发现“幽灵”号也遭遇了海难,正好在“努力岛”一带搁浅了。视力急剧下降的船长被海员们扔下大海,漂流到孤岛上,已经半身麻痹。但他顽固而偏执,极端利己的性格却仍然一点没有改变。凡·卫登不计前嫌,与莫德一起照顾残废的船长,并想方设法修复残破的“幽灵”号。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修好了海船的那天,固执的船长终于没有领他们的情,彻底地离开了这个他极端藐视的世界。

这篇小说的主角有三个,船长拉尔森、文学批评家凡·卫登、女诗人莫德。一个野蛮人,两个文明人,这就为故事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画面。

凡·卫登是个知识分子,但却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坐轮渡到旧金山,遇到了海损事故,被“幽灵”号救起,带着些许知识分子的清高,尽管在船上受尽了精神侮辱和肉体折磨,也目睹了其他船员们更为悲惨的生活,但还是千方百计等待着机会逃离这地狱。

莫德也是在海难上救上来的幸存者。和凡·卫登的遭遇一样,一开始就注定他们是一对亡命鸳鸯,有着共同的经历,可惜拉尔森也看上了这位弱女子,一位是船上的霸王,一位是整天提心吊胆担心自己脑袋的人,为了一个女子开始了或明或暗的较量。

海狼拉尔森是野蛮人,是“幽灵”号上的霸王。在海上,他招来的水手就是他的工资奴隶,海豹猎手就是他的帮凶,他营救出来的人就是他的廉价劳动力,用来填补减员的空缺,这包括了凡·卫登。但拉尔森却不是个粗人,他天赋极高,不但身体健壮,力气过人,而且头脑敏锐,聪慧过人。他没有进过学校,但不甘心无知,自我钻研,懂得生物学知识,钻研数学和航海学,曾经设计出一种海船方位图,大大减少了航行时大量的烦琐计算。同时,他对文学也有着极高的兴趣,能够从《鲁拜集》读出悔恨和反叛的呐喊,连文学家凡·卫登也觉得他言之有理。这样一个矛盾人物,让人充满好奇。一方面看到他在船上的霸道与专横,另一方面又看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

《海狼》小说中主题大致可分为三个:弱者与强者形象之对比、“超人哲学”的体现、浪漫情节的设计。伦敦的小说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他同情弱者。希望弱者在“适者生存”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一方面他又赞美强者的力量与霸气,即向往所谓的“超人”。而海洋作为“母题”若隐若现穿插在各个主题之中,正是因为在海上的地理局限,弱者们没有退路,与强者们在这艘“幽灵”号上斗智斗勇:正是因为海狼通晓航海地理知识,显得他在海上生活游刃有余才能称王称霸:正是因为海难的发生,男女主人公凡·卫登和莫德才有机会相知、相爱。海洋作为背景,被赋予了新的审美力量,故事也在海洋的怀抱中展开。

其一,弱者与强者形象之对比。有评论家认为:“在《海狼》一书里,弱者的胜利,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体力的胜利,更重要的是真理与道义的胜利。弱者对强者的斗争,其实质是正义对邪恶、人道对兽道的斗争。不畏强权,捍卫尊严,见义勇为。同情弱者。这样的情愫,不属于哪一个阶级或阶层,而属于全人类”。

《海狼》一书中,弱者与强者对立的场面比比皆是,如船员们如何受到海狼的欺压,变成奴隶,凡·卫登受尽海狼的刁难和凌辱,以及船员们内部之间及和凡·卫登为了生存而展开的斗争……杰克·伦敦艺术上的成功在于,当他描写弱者与强者对比的时候,将浓重的笔墨投向了海狼,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强者的对立面——弱者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在同来自大自然的恐惧、饥饿、野兽与死亡的抗争中,总是奇迹般地唱着胜利之歌。杰克·伦敦善于将人物处于艰难的逆境。受尽环境的折磨与考验,目的是突显人物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和刚强的品质。海狼拉尔森虽然是以“强者”身份出现,但他无情凶残却不得人心,外强中干,要命的头痛病经常发作,作者给这样一位独特的人物以丰富的血和肉,他并没有简单化地把海狼写成无恶不赦的凶残,相反却去赞美他,赞美他的好学精神,赞美他的渊博知识,赞美他的力量美。这样的赞美却起到了一种强烈反衬的效果,突出了海狼结局的悲剧性质,以及他极端的个人主义和暴力、兽性、野蛮的形象。同时赞扬了弱者们不屈不挠、为正义为胜利而战的可贵精神。但是,凡·卫登的出现凸现了某种矛盾,一方面他是个“幸运儿”——被海狼拣回了条性命,他感激海狼。可是,上了海狼的船后,他就成了个“倒霉鬼”——受尽了海狼的欺负。但是,作为弱者的卫登却会情不自禁地欣赏海狼的渊博的知识和强大的肉体力量,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小说更加复杂。另外,我们多少也读到了海狼的矛盾心理。一方面。面对这位弱不禁风甚至在他眼里像女人一样的凡·卫登先生,在体力上丝毫不是对手,但在另一方面,海狼发现凡·卫登是难得的能和自己在思想上交流的人,比起手下那些只知道用蛮力干活、没有脑子的水手们来说,还是值得留着他的小命慢慢玩的。这一矛盾为今后凡·卫登的强大及海狼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其二,“超人哲学”的体现。在1915年给玛丽·奥斯丁的信中,伦敦就抱怨说:“很多年以前。也就是我的写作生涯刚开始时,我就攻击了尼采和他的哲学,这就是《海狼》。很多人读了《海狼》,但没有人发现它是攻击尼采超人哲学的。”也就说,伦敦在创作《海狼》的时候,其本意是攻击尼采“超人哲学”的,却不料被之后的评论家们认为此书恰恰体现了尼采的超人哲学,违背了创作意旨;而也有国内哲学家认为,《海狼》的确是攻击尼采超人哲学的作品,中外文学评论家们就这一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

文学评论家米彻尔·夸特在《(海狼)之中的尼采哲学》一书中提到,伦敦深知尼采思想的危险性。尼采激烈反对传统道德,提出重估一切价值、否定道德、提出“权力意志”和“超人”思想,这在现实中是危险的思想,是反社会的。夸特提出海狼就是以尼采为原型的。这个人物像尼采一样,有很高的天资,酷爱艺术、反对道德和宗教,其思想、气质、经历及患有头痛病,最后失明致残等细节皆与尼采十分相似。在夸特看来,海狼的悲剧在于他抛弃了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传统道德,无法同人类固有的博爱天性相统一,这种反社会、反人性的人与整个社会相对抗当然是死路一条。夸特认为,通过海狼这一形象,伦敦是想要批判尼采的超人思想。无可否认,在《海狼》一书中可以看到,“海狼”便是“超人”——他能够把坚实的马铃薯捏碎,让汁水从指间里喷射出来;能够如猛虎一般从椅子上跃起,扑向九尺外的敌手,只需将手轻轻一挥,就把人像软木似地抛出去。他认为权力即是一切,用他所谓的权力,即用暴力手段控制一切,包括船员们的生杀大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在本质上是反社会,反道德,冲破和谐,海狼的悲剧下场则是尼采“超人哲学”所带来的负面结果,他固执于这种敌对一切的态度,必须遭到失败。海狼出身贫寒,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出生、经历及学识的局限性,导致其人生观及世界观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拉尔森自己说道:“我相信生命是一团糟,就像是一团团酵母,大吞小才能维持他们的活动,弱肉强食才能保持他们的力量。运气好就吃多些,活久些。”

其三,浪漫情节的穿插。《海狼》自发表以后。评论界就开始了对其中浪漫情节的争论。除少数人认为浪漫情节的插入“在艺术和商业角度来看都有其价值”外,大多数论者认为莫德的出现损坏了艺术,造成了整部小说节奏混乱、前后不协调、作者创作倾向不明确、作品主题模糊不清等缺点。1904年《海狼》发表不久,有读者就指出:“跟往常一样,伦敦先生的作品总是一涉及女人就开始变弱。”也有评论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文学中的浪漫写作传统依然盛行,读者乐于接受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浪漫情节和主题。”文学界对作品的后半部分,插入了一个女性形象,从而使作品部分地从之前充满暴力的航海历险故事,转向了浪漫历险故事,各持态度褒贬不一。莫德小姐是《海狼》一书中唯一的女性,对这一人物形象,美国评论界曾有过非议,认为写得不真实。而伦敦愤慨道:“我爱上一个女人,于是我把她写进我的书中,而文学批评家们对我说,我所爱的那个女人不真实。”莫德小姐的原型是伦敦的第二任妻子,他将自己真实生活中的爱人搬入到作品中,不料她的出现却引起争议。从文中看到,卫登和莫德之前的生活好比“温室里的花朵”,衣食无忧,他们没有想到过优越的生活外会存在着这样一种严酷的世界,但当他们被置放到一个新的生存环境,他们才开始真正地进入现实生活,逼着他们在“适者生存”的社会环境中扮演角色,随时随地生命就会消失。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克服了文明社会个体的退化,为了能在危机四伏的“幽灵”号生存下来,不但体力上得到了锻炼,也磨炼了生存的意志。另外,从某种程度上讲,莫德小姐的出现加快了凡·卫登的成长。正所谓爱情的力量,当莫德被搭救上来的时候,凡·卫登对她一见钟情。不料,海狼也想使用暴力得到这个女人,凡·卫登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呵护这来之不易的爱情,他不得不变得坚强而勇敢,当看到海狼想要强暴莫德的时候。凡·卫登掏出了刀子……浪漫情节的设计还是有不少出彩的地方,既没有毁坏整部作品的框架,反而使读者对残酷暴力的船上生活震惊之外也为他们的爱情而动容,好比冰冷绝望的海洋生活中升起的暖日,让人看到希望。

杰克·伦敦是世界上最有名望的作家之一,作品大多问世不久后被译成各国文字,相继出版,他的代表作数不胜数,《海狼》就是其中之一。《海狼》的故事内容及语言浅显易懂,但包含的哲理和寓意却发人深省,告诉人们怎样在黑暗与无助的时候逃离困境,怎样在乱世中实现自我不至于迷失,甚至怎样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自我拯救,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虞淑燕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英语海洋文学研究”团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狼/蓝海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杰克·伦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779238
开本 32开
页数 1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4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