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建筑系列·中国古代建筑
内容
内容提要

古代建筑历程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表现在建筑上形成了中国的建筑体系。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我国的古代建筑是祖先们高超的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它们像是一道悠扬绵长、耐人寻味的古曲,侵袭震撼人们的心灵。中国的美术在历史发展潮流中,与西方所重视的人体结构剖析和自然色彩的摹写有所不同,它强调的是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灵的表达,也是重在传神和写意。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和思想文化、社会形态及生产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的。这种美的感受及表达手法的不同也孕育了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静默生动的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上其他建筑体系所不能比拟的。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原始社会建筑
从距今约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或者更早)到个朝夏朝建立之前,原始人初期的建筑大致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由单树巢居向多树巢居,再到干栏建筑的“巢居发展序列”;另一种是从原始横穴到深袋穴,到半穴居,再到地面建筑的“穴居发展序列”,这些建筑技术和工艺成为之后中国建筑体系发展的渊源。
穴居中的土木混合的构筑方式,成为以后夏(约公元前70年一前1600年)商(约公元前1600年一前1046年)直延承的中国建筑文化的主线,而巢居中的木构技术则成为以后木构建筑千变万化的基础。后来技术步,使得中国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形成了简明的组织规律,即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的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构成组群。这不仅是中国民居的基本形式,也成为园林和建筑的构建基础模式。
2.奴隶社会建筑
从夏朝战国的一段时期,由于奴隶制度的建立,生产力得一步发展,使行大规模工程有了可能。经商周(公元前1600年一前256年)以来,木构架不断,并逐渐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多种新技术的出现和人力集中的可能了高技术、大规模建筑的产生,商代时形成了在夯土台上建造宫殿和城垣的高台建筑模式,以宫室为中心的不同规模的城市也开始出现。
奴隶制的发展使建筑出现了等级制度,随之产生了专司管理工程的职务,后来各朝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工官制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建筑系列·中国古代建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86035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09-03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