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晨鱼市与深夜书桌
内容
商品特色

编辑推荐

父亲赌光家产之后对正在读研的他说,不要读书了,回来卖鱼。

特别暗的暗夜没有霓虹,只有鱼市的灯火,直到始晓。

凌晨2:00起床去鱼市的他,是城市里最早道“早安”的人。

清晨的鱼市,是千百盏灯照出的世界,潮湿黏滑,难辨鱼臭。

深夜的书桌,是心中阴影不扬的角落,骄傲挣扎,字句立见。

内容简介

本书以鱼贩的视角,看待鱼市的竞标、商业与人情,除了卖鱼之外还有情感的一面。作者更以鱼的生态作出占卜,希望读者从饮食去理解自身性格与鱼的关联。本书除却上述以人物为主的书写,还有以三代鱼贩的眼光看待台湾与自家的鱼贩史的故事:从脚踏车载鱼到机车到货车的历史演变,不变的是那前方勤勉赚钱的阿公的背影。

林楷伦的首部作品,剖鱼亦自剖。

作者简介

1986年生,“想象朋友协作会”的鱼贩。曾获林荣三文学奖2020年短篇小说首奖、2021年三奖,时报文学奖2021年二奖、台北文学奖、台中文学奖等。

人生的爱片是周星驰和李力持导演的《喜剧之王》,若自己能有张柏芝的泛泪眼珠那就太好了。

目录

我把金目鲈鱼煎得更香酥脆皮了——推荐序

辑一 身为鱼贩

辑二 鱼贩日常

辑三 三代鱼贩

精彩文摘

身为鱼贩

 

阿公跟爸都说以后不要卖鱼,好好读书。

后来爸只说,记得要帮家里,要好好卖鱼,没有再提好好读书。

 

小时候常有人说我很聪明,爸妈会问我要做医师还律师,怎么样都想不到最后会去当个鱼贩。

我是鱼贩的第三代。从小,餐餐都有海鲜,肉类、菜类可以随便,但对于海鲜,家族的人一个比一个嘴刁。没有人爱吃养殖的吴郭鱼,甚至将海鱼分各种等级。幼年的我最喜欢吃白鲳,那时还没有进口冷藏鱼,煎熟的冷冻白鲳,还小的我夹起鱼肉一定会散开,难以夹成一块。长大之后才知道,冷冻的白鲳得轻轻夹才能成块。

散开的白鲳鱼肉,我不吃,不只碎碎散散的难看,也吃得出细微的腥。

国小营养午餐的肉鱼,不吃。“营养午餐的肉鱼有腥味,不好吃。我家卖鱼的。”跟老师说。

卖鱼的孙子,理所当然。

国中前写过几次“我的志愿”,从航天员、市长到短跑国手,甚至写要继承爸的泡沫茶饮,就是不曾想过要当鱼贩。那太没有雄心壮志,就算我不讨厌鱼腥味,但当鱼贩这志愿太小,小到写出来分数会很低,还会被笑赚不了什么钱。

跟下了班的阿公撒娇拿零用钱,他会从干干的抽屉抽几张一百,阿公的纸钞潮湿,味道象是老旧铝制水壶的水沸腾。纸钞吸附了蛤的壳味、鱼的腥味,那时我便知道钱的味道有很多种。

爸从右边口袋拿出来的钱是一摺蓝蓝红红,最内凹是红色、绿色的百元钞,中层是五百元,外层是只有在我跑腿时才拿过的一千元。我最喜欢拿绿色的一百元钞票,爸的钱是古龙水味,妈妈的钱偶尔有白麝香,偶尔有向日葵香水味。他们在故乡开了家泡沫红茶店,都市开了两三家。

爸妈每天都在都市里忙到深夜,曾有几次带我去都市的店。那年代的年轻人没有手机,只有BB Call,泡沫红茶店会有一两台投币式电话能打BB Call或家用电话,我就坐在年轻的工读生姐姐腿上,听工读生姐姐喊谁谁谁外找、谁的电话,或是帮姐姐写下电话另头交代的回电号码。姐姐身上是洗发精的味道,我以为那个世界很香。香的不只是味道,还是整齐的钱能凹成一摺,不是阿公湿湿皱皱的钱。

 

爸的生意顺风顺水,国小二年级的我问他,一个月能赚多少。他说七十万。

爸的情绪在周二、周四特别波动,有时高兴到分我一张蓝色的千元钞,有时安静不说话。那时还未普及的有线电视,爸早早就装了,并在晚上十点看着卖药的频道(那年卖药总是腥羶色,后方的伴舞小姐都穿很少,我很喜欢看)。平常不会看这台的他,周二、周四一定看,里头的主持人说:肉猪一五、吴郭鱼三○、鸭二一……起初我还傻傻地说,吴郭鱼这么贵喔?爸就笑说,对呀我猜中了呀。几次吴郭鱼崩盘又涨起来,我跑去问阿公,阿公说,吴郭鱼一公斤三十元不太会变。我又跑去问爸,他才说是猜数字游戏。

那种猜数字游戏,一次输赢几十、几百万。

一个月赚七十万的他,还有赚吗?

刚开始爸妈在都市开店,平日晚上偶尔会见到他们回来,假日也会带我们兄弟去都市吃饭。但数字游戏玩久了,平日不再回来,除非我要月考,求爸教数学,他才回来。他以为我真的不会,请了家教。他们更不回来了。

后来,数学从装不会,变成真的不会了。

我不会算月入七十万怎么可以玩到离婚,玩到三、四家泡沫红茶店收店。

国小四年级,爸那些赌博的破事被发现,巨额债款无法还清,阿公拿出银行的存款还了一大部分,我以为爸会回来卖鱼,会在家当个乖儿子。

爸回来了,他顾着故乡的店,但周二、周四的八点,他会躲在自己的房间看半小时的电视。蓬莱仙山、信吉那些电视台报起中药的价格。他还在游戏,国小四年级的我与三年级的弟弟在楼下顾店,怎会有客人光顾?都市的店则交给十六岁便想着帮爸的大姐全权处理。爸嘴上跟阿公说要去都市工作,却每日都在家。

过了两年,赌债又爆了一次,大姐将店顶掉。爸已无借口说自己要去都市顾店。

我国小六年级,爸回家帮忙卖鱼,晚上顾泡沫红茶店。我跟弟弟在八点前一定会写好功课,七点五十分,爸就会打通内线电话说自己很累,叫我下去顾店。

他很累。

隔年九二一大地震,震掉了人气。台湾开始流行外带手摇饮,手机、网际网络兴起,人们不再需要到特定的地方社交。阿公叫爸接下鱼摊,清晨批货,又叫爸把泡沫红茶店收一收,认真卖鱼。

爸偶尔会敲我跟弟弟的房间,说他今天中了多少,偶尔拍击地板。那时我怎没问他赔了多少呢?

他那时最常跟我说:“很累,需要人帮。”在九二一大地震后,住了一个月的帐篷里说过;回家了也说。私立国中一年级的期末考后,我的数学不再好,暑假辅导的调查单上,他勾选“无须暑假辅导”,下面的理由栏位写:帮忙家中事业。

我再也没有假日。我必须帮忙,需要分担家庭经济的责任,我知道。

爸每天都在家,与我们一起在阿公家吃饭。他不吃隔夜菜,只要是他特别喜欢吃的,阿嬷就会煮特别多。爸夹起吴郭鱼,说有土味,他自己拿回来的白鲳,也说很腥。他吃饭不会准时,都得拨通电话叫他吃饭,“再等一下,牌还没算好”,他说,算好便会回家吃饭。

本来只有周二、周四,台湾彩券的大乐透开卖后,变成周二、周四、周五,再后来换玩五三九,变成平日每天。

他说他一天花一千多,他说鱼摊能赚十万。

我的数学不好,以为十万减个四、五万还可以。以为他只会赌这样。

以为自己更认真卖鱼,就能让生活变好。

 

每个周末,我顾起鱼摊的蛤、蚵、鱼,摊位上的鱼我只认得白鲳、肉鱼、吴郭鱼。我问爸,爸叫我问阿公。

阿公拿起冷冻与现流的白鲳,教我看背上的蓝色与鳞片上的微微虹光分辨鲜度,教我从鱼鳍鱼尾分辨不同品种的白鲳:鱼鳍长且鱼尾如剪刀的,是正鲳;体色偏灰、鱼鳍短的是暗鲳;鱼鳍、鱼尾短短,鳍边形状如流苏是斗鲳。他问我哪种好吃,我说正鲳,暗鲳与斗鲳偏软。阿公称赞嘴刁的我,又拿起白口与黑喉。

每个周末不去私立国中的辅导课,在鱼摊上生物课。虾不选红头,小卷不选红身。春末吃海蛤,养殖蛤不选脱皮,台湾蚵不能卖绿肚。这是阿公鱼摊的第一学期。

没有生来就会卖鱼的人。阿公说卖鱼要学,学一辈子。

爸说卖鱼要学,学一下子。

他们都说以后不要卖鱼,好好读书。

 

周末卖鱼很累,上课变成放假,同学说你都不用假日辅导真好,我回说要不然你来卖鱼。“才不要咧,很臭。”对,很臭,我闻到我的前臂仍有鱼的血味。当他们这样回时,我会将手掌摀住同学的嘴,说:“很臭吗?”手拿开,他说臭死了,接下来都是国中生的垃圾话。

国中时,在鱼摊的工作是把鱼拿给阿公秤,或是按按磅秤跟客人说价钱,没多做其他的工作。因为我不想当鱼贩,不想多踏一步,踏到杀鱼的台前,拿起鱼刨鳞,剪刀剪开鱼的皮肉。这些不想,我没有说出口。

“你是鱼贩之子啊,得努力一点,不管你是单亲还是什么,你要为你的身分争一口气啊。”当时的导师这样跟我说,埋入了什么责任又什么身分的。我的成绩还过得去,便没人管我要不要出席假日辅导。我的假日起得比上课还早,在空荡无人的清晨市场等到热络,像上课钟响,只不过我是鱼摊上的学徒,被人叫喊。

“很爽喔。”同学常在礼拜一对我说。我又闻了我的手掌。

只有我缺席的假日辅导,教室的空气好了一些。

“干么卖鱼啦?”脸素净、头发抹上发胶的男孩问过我。他约我出游,我不曾说好,每次都说要帮家里。“真的很孝顺欸你。”我笑笑无语。我与他在某个假日午后出游,忘记去哪了,只记得没睡午觉的疲惫让我的脸涨红,天色都没暗,就说我要回家了。

久了,就没人问也没人约。甚至毕业典礼那天,也没人问我下午要去哪。往我家方向的站牌,无人等车;对面往城市的站牌,排满了同学,没有一个人向我招手。他们坐上一班车,另一群再坐上另一班,直到我等的公交车来到。我坐在最后一排五人的座位,中间只有我一人。

我睡了又醒,熟悉的路,醒了又睡,直到过站。走了回去。

就算要大考了,前两个礼拜我还站在摊位前招呼客人,缺席卖鱼还会觉得愧疚。我以为我有想过未来,以为我念了较自由的五专,选了医事技术系,考上证照成为检验师,未来便能离开鱼摊。但五专的课程更松,我刻意排出早上空堂、下午满堂的课表,空堂时,在鱼摊自学鱼之解剖学、鱼类辨识课。

我站在鱼摊,拿起一尾尾冰冷的死鱼,秤重刨鳞杀肚,换取更多更多的家庭奉献。

常有客人说我很乖,我不知道要怎么坏。早上起床穿起雨鞋,橡胶的雨鞋闷困了脚,长袜勒紧了腿。久了,腿上有了一圈的黑线。那一圈腿上的黑线像卡在网缝间脱鳞的鱼体。

中午换穿球鞋,上起自己毫无兴趣的微生物学和化学,觉得人生不能这样虚耗,却耗了五年。五专毕业后,转学考上北部的大学。刚上大学,阿公与爸又说周末没人帮忙,能周周回来吗?

怎会说不能。半年后,周周台北、台中来回好累,转回故乡的大学。早上没有课程,下午满堂,“正职卖鱼,读书像放假”,我都这样自嘲。那时,我已经能独当一面站在鱼摊前,招呼、买卖、杀鱼,只差没去批货了。

“还要学什么吗?”我问阿公。

“不用了,学批货要过一阵子。你还要读书吗?”他回。

“要。”我说。

他说,记得要帮家里,要好好卖鱼。没有再提好好读书。

他说起我爸,说没两句,又不说了。他们叫我要帮家里,叫我得扶住家,撑住这颓败的墙。多一个人撑住,一动不动,墙至少不会倒塌,就算不能遮风蔽雨又如何。

爸只记得在每个周五夜晚传LINE过来,说明早还要工作,叫我早点睡。

一如往常,就算我已经在学业中找到喜欢的事物,甚至有未来的美好模样。五专毕业两年,转学考了好几间学校,用五专学历考了研究所,但爸对这些毫无兴趣。他的债务缚住阿公与一整个家。

 

“你要好好读书,别跟那个哥哥一样卖鱼喔。”站在摊位前,有客人这样说过。

“对啊,要好好读书喔,别像我一样读交大喔。”一时嘴贱回了客人,客人就此不再来。

他不知道,我就算好好读书,还是得卖鱼。

在我放弃研究所的那天,我告诉了他,我爸。

他只说要卖鱼,读那么高干么?

那年过年,我开始学习批货,不再读书,忘记自己曾经有过的梦。

成了鱼贩。每天凌晨穿上雨鞋,直到下午,脱下雨鞋与长袜,忽然解放又袭来痠痛,更深更深的睡意。

我以为洗去身上的鱼味,穿上怎样的服装,又能变成怎样的人。但作为鱼贩,是黏着在皮肤上的鱼鳞,没有感觉便嵌在那,觉得痒的时候想拔下那些鱼鳞,才发现体肤已经有不一样的颜色了。

凌晨两三点的高速公路,没什么车,通往那时最热闹的地方:鱼市。嘈杂到嗓门加大,气味纷杂,闻不出鱼臭,千百盏灯照出的世界已无黑暗。我下了货车,踏入潮湿,边走边点头或是捶打他人手臂,几句脏话,都只是招呼。当我习惯这些生活,我就接受了自己是名鱼贩。鱼贩中,有几个跟我相似的年轻人,有老派如阿公的人;有几个会让人想起谁,有几个是他自己的模样。

“读那么高,干么卖鱼啦?”又有人问我。

我更难回答了。“只是工作。”我说。

接下鱼摊时,吴郭鱼一公斤六十元,阿公中风在床。我仍在卖鱼,变了一些,但爸仍然在赌。没人问过我喜不喜欢卖鱼,我却每日每夜地问自己:不喜欢又能怎样?

卖鱼卖鸡卖肉不太会成为志愿,也非我志向,非我所愿,但要找个支撑住“家”的方法,便是直挺地站着喊:人客来喔,鱼很新鲜喔。

又几年后,阿公死去,吴郭鱼一公斤七十元,台湾的白鲳愈来愈少,冷冻的白鲳不复见。我仍然卖鱼,但离开了原生家庭,不在鱼摊。装睡的人叫不醒,爸仍然在赌。为了我的儿女,我得离开。

回想最后一次写我的志愿,幼年的我想,我的志愿是我爸那摺现金,但不能这样写,老师会骂。“想当商人,像爸那样的商人。”好险,志愿没有成真。

现在我会吃冷冻的白鲳了,我会轻轻地夹给儿女和自己。我们都吃过现流的白鲳,所以知道冷冻白鲳不好吃。

变成称职的鱼贩之前,我学会了什么工作令我厌恶,同时学会了什么令我向往。既然不爱的、讨厌的都能做好,那还有什么不能做呢?我这么想。

没有出生就会卖鱼的人。没有什么东西,不用学一辈子。

身为一名鱼贩,我很努力,很努力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晨鱼市与深夜书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楷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173656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23-04-14
首版时间 2023-03-01
印刷时间 202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0
CIP核字 2023039861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