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事如何真实而精彩(创意非虚构写作大师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提出了“创意非虚构作品”的概念,将其定义为“讲得精彩的真实故事”。“非虚构”意味着“你不能胡编乱造”,必须基于真实;“创意”意味着运用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所采用的文学技巧,以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鲜活笔法来表现非虚构作品,使其具有“文学性”。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作者介绍了有关“创意非虚构作品”的一切,包括它的定义,它的历史发展,它的类型(回忆录/个人随笔和沉浸式非虚构作品两类),它所要把控的尺度,以及对于非虚构写作的法律、伦理和道德底线的思考。第二部分是“创意非虚构”的写作指南,包括如何阅读,如何构建框架,如何设置故事线,如何写开头等。这两部分都配以大量的事例和故事,为读者认识非虚构写作,乃至亲手动笔写作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目录
致谢
引言:如何阅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 什么是创意非虚构写作
1 教父的诞生
2 定义之争
它是什么:精彩的真实故事
谁提出了“创意非虚构”
3 发展最快的体裁
一些类别
跨界作者熟练掌握的体裁
诗歌(通常)是创意非虚构作品
优势:灵活、自由、更广泛的真实
4 真实还是……
骗子名人堂
5 真相、事实与虚构的界限
不必客观,但必须准确
幽默不是编造和夸大的借口:对塞达里斯的事实核查
改变事实招致憎恶:自负的达加塔
准确性和可信度:对太浩湖描述的准确性
真实故事改编的作品
有趣的不同视角:回忆录的“罗生门”
谁会是最终的裁决者
6 良心:创意非虚构写作的警察
客观性的争议
拼凑不存在的主角
“压缩”技巧:混合多个事件或情境
编造对话
更改姓名
诽谤、诬蔑:在世之人和逝者的差异
关于埃德蒙·莫里斯《荷兰人:里根传》的争议
与当事人分享你的作品
保护自己:劳伦·斯莱特的事实核查清单
关于伦理、法律和道德底线的最后思考
7 写作日程安排
规律作息
激情与练习
我是如何通过绳索测试的
跌倒九次——爬起来十次
最后的提醒
8 创意非虚构写作的钟摆:从个人主题到公众主题
私人创意非虚构作品:引发狂热的吻
私人回忆录热潮
回忆录与自传之间的区别
钟摆的两端:抒情散文与严谨论文
9 公众主题或“宏大命题”
引发普遍共鸣:将个人色彩与宏大命题混合
10 增大钟摆的摆动幅度:扩大读者群
11 创意非虚构作者的生活方式
沉浸式写作
单一主题的沉浸式作品
得益于沉浸式写作,作家看到故事的发生
“未来备忘本”或“灵感”书
12 选择写作主题和沉浸环境
拒绝“空降”:比辛格的彻底沉浸式体验
沉浸的关键:人
花多长时间沉浸在主题中
因沉浸而产生的优秀文学体育作品
苦乐参半的结局:退出沉浸式体验
13 写作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焦 虑
你应该成为故事的一员吗
记录沉浸过程的方法
衬衣板和别致衣服:盖伊·塔利斯的方法
14 笨蛋,关键是故事
故事的力量:托马斯和琳达的私情
证实故事的力量
15 笨蛋,关键是信息
16 最后,温柔地提醒一下
第二部分 如何做:阅读、写作、修改
17 写作、修改、再写作、再修改
18 如何阅读
站在读者的身后阅读
以“妈妈”为假想目标读者
以作者的眼光阅读
19 场景是基石
20 用黄色或下划线标出场景
21 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典场景:《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解析
22 做标记还是不做标记,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场景中的情节:要有事情发生
一个场景的结束
场景中的关键要素:对话和描写
23 私密细节
一处为人称道的私密细节
其他具体的私密细节的例子
关于访谈的重要说明:寻找场景、小故事、细节和对话
作家缺席是否意味着细节缺失,或者故事缺乏力量
24 实践
内部视角技巧
创意非虚构作品的经典结构
提示:写作就是修改
对《艰难的选择》《三个维度》的注解和评论
后续评论
标注《三个维度》和《黄色出租车》
25 在作品中留下思考
以逝者为写作对象
26 再现还是“重构”故事
《永生的海拉》的创作历程
《纽约时报》令人震惊的真相
27 故事线和诱饵
把读者带入故事中
背景顾名思义,意为背后的故事
28 故事决定了作者提供给读者的事实
29 框架:(场景之后)结构的第二部分
框架之一:有人处于危急关头
改变叙事顺序:排篇布局的大师麦克菲
平行叙事:《三个维度》 《永生的海拉》框架解析
埋下伏笔时,后面要有呼应:《低俗小说》等作品框架解析
30 主要焦点
框架反映焦点
拉伸故事(场景),反映焦点
31 修改,再修改:最初的开头/真正的开头
吹毛求疵的批注问号
把手稿放进抽屉的阶段
记住:写作就是修改
32 关于创意非虚构写作,我了然于心了,接下来呢
美国的创意写作硕士项目
不出版,就出局
不要担心,开心一点,放聪明点
33 最后:请重读本书
附录
参考
导语
3.本书通篇运用创意非虚构写作技法,幽默而感性地将自己的经验向读者倾囊相授,可读性强。
4.引用众多经典案例,例如在分析叙事框架时,引用了《低俗小说》的例子等,内容透彻,要点清楚明晰。
5.书中包含6篇完整知名创意非虚构作品,例如知名非虚构作家盖伊·塔利斯的《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丽贝卡·思科鲁特的《永生的海拉》等。
6.对于文学、新闻、出版行业的创作者来说,本书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非虚构写作指南,提供了对于非虚构写作中的选题、故事、框架、排篇布局等方方面面问题的见解,例如如何提高内容和叙述的连贯性,提升读者对晦涩题材的注意力。
7.对于国内的多数大众读者来说,本书为他们展示了一种全新体裁,让他们对非虚构写作这一领域有更深刻的认识,或许能成为一些人非虚构写作生涯的敲门砖。
精彩页
教父的诞生
我在世界上最高的教学楼,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学习大教堂的电梯里,正要前往五楼的英语系,我在那里教课。但是由于最近发生的事情,我感到很不舒服,也很不自在。
这时,电梯门滑开了,我的同事布鲁斯·多布勒(Bruce Dobler)站在我面前,他身材矮小,肩膀宽阔,笑起来露出满口牙齿。看到我后,他扬起眉毛,双膝跪地,抓住我的手,用令人喘不过气的恭敬语气说:“教父,我吻您的手。”
我满脸困惑,大为震惊,就在我看着他的当儿……他就这么做了,带着口水响亮地亲了一下!
我不知道他为何表现得如此疯狂,随后我想通了。布鲁斯肯定读了詹姆斯·沃尔科特(James Wolcott)在《名利场》(Vanity Fair)上发表的文章,那篇文章让我显得像个江湖骗子,(或许更不堪)像个“自恋狂”(navel gazer)。《名利场》有超过100万读者(1997年为1,157,653人),在上面以这种样子呈现给有头有脸的文人雅士,让我很尴尬。这就是我那天心情不佳的原因。
那篇文章让人始料未及,沃尔科特和《名利场》没有采访过我,也没有联系过我。我在电梯上碰到多布勒的前一晚,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在超市收银台浏览新杂志时,看到了那篇文章。那
天早上,她打电话告诉了我这个消息。我本来想躲一下,暂时不出门,但我很快意识到这么做太傻了。接着在学习大教堂的电梯里,布鲁斯·多布勒向我展示了我该如何适应和应对这转瞬即逝
的名望。
多年来,我一直在写作、编辑和倡导创意非虚构,沃尔科特抨击我,还嘲笑其他人,但他把我拎出来,说我是一群坏人中最坏的那一个。沃尔科特用大号粗体字做了强调,这个称号让人没齿难忘。我不仅仅是“自恋狂”,我比这个更糟糕。他称我为“创意非虚构背后的教父”。
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羞愧难当。在这样一份享有盛誉的全国性杂志中遭受非难可不是好事,有损我英语教授的形象,也会破坏我跟学术界的保守派同事之间的融洽关系,至少我是这么想的。但是多布勒了解情况,让我想起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对于批评的看法:“世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没有人议论你。”
从好的方面看,《名利场》杂志的激烈抨击反倒引起了大家对创意非虚构这种体裁的关注。此后几年里,很多人开始阅读并尝试创作创意非虚构作品。因此,创意非虚构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转变为不断扩大的文学运动,成为文学和出版界发展最快的体裁。
1997年,沃尔科特把我贬为教父时,很多人在写作并阅读创意非虚构作品,于是创意非虚构作品成为攻击的靶子。但是沃尔科特没有意识到,很少人知道该如何称呼这种体裁,怎么写作这种体裁,去哪里发表他们的作品。得益于沃尔科特的这篇文章和《名利场》超过百万的读者,大家明白他们在阅读和写作的文章有专门的名称和术语,也有理论依据和迅速增长的读者。从那时起,创意非虚构作品成了在文学界争得一席之地的体裁——现实文学。
定义之争
嘲笑创意非虚构的人并不只有詹姆斯·沃尔科特,虽然大家嘲笑的理由各不相同。至少从一开始,问题大多出在“创意”这个词上。一方面,大家认为这个词矫揉造作。学者们尤其觉得这个词让人困扰。他们的口头禅是不要告诉读者你有创意,应该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并告诉你。
新闻记者也反对“创意”这个词,尽管是出于不同的原因。他们强调,创意意味着编故事、捏造事实,记者绝不能这么做。[问问威廉·伦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或贾森·布莱尔(Jason Blair)!]为了避免使用“创意”一词,一些学者和记者称这种体裁为“纪实文学”或者“文学新闻”。这两个称号都没有流行起来。
“文学”听起来跟“创意”一样矫揉造作。虽然大部分创意非虚构作品包含新闻元素(当然,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新闻),但并不是所有创意非虚构作品都是新闻。在使用“创意非虚构”这个说法之前,这类写作通常被称作“新新闻”,这主要归功于汤姆·沃尔夫(Tom Wolfe),他在1973年出版了一本以此为名的书籍。可这个名称引发了对于“新”这个字的争论。仅列举几位现实文学大师,A. J. 利布林(A. J. Liebling)、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和莉莲·罗斯(Lillian Ross),他们在汤姆·沃尔夫之前的半个世纪就出版了作品,那么,“新新闻”又新在何处呢?
近来,“叙事”这个词很吃香,比如“叙事新闻”和“叙事性非虚构”。政治家、电影明星、商人等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叙事,但创意非虚构作品并不严格遵循一种叙事形式;抒情散文、分段式论文和散文诗,所有这些都可归为非虚构作品。
但说到底,玩这种名字游戏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关键并不在于你怎么称呼这种体裁,而在于你如何定义它,以及你如何写出成功的作品。
它是什么:精彩的真实故事
我很荣幸创办了《创意非虚构写作》杂志并担任编辑,这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事如何真实而精彩(创意非虚构写作大师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李·古特金德
译者 译者:苏心一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23201985
开本 32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4
出版时间 2023-05-01
首版时间 2023-05-01
印刷时间 202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422
CIP核字 2023042072
中图分类号 I04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