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军用飞机图解百科(1945-1991年)/战争事典
内容
内容推荐
冷战期间,北约和华约的飞机隔着铁幕对峙,世界各地发生了不少战争和军事行动,而飞机在这些战争和军事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不仅对冷战时期的飞机进行了介绍,还对冷战的原因及期间的各场战争、各个军事行动进行了简述,从历史视角为读者展现飞机的运用与发展。
本书研究了二战结束到德国统一期间,在全球服役的各型主流军用飞机,包括轰炸机、歼击机、强击机、侦察机、巡逻机、反潜机、直升机……如知名的“雷电”“鹞式”“鬼怪”等。对读者普遍关注的海军航空兵所使用的舰载飞机也做了普及,如在这期间得到巨大发展的“海鹞”“海喷火”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同时期各国能够携载核弹的轰炸机,如苏联的图-16、英国的3V和美国的B-52。本书作者知识丰富、绘图精美、译文通顺流畅,为广大读者生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世界军用飞机的风采。
目录
第一章 欧洲
第二章 空中力量在海上
第三章 战略轰炸机与防空力量
第四章 战略侦察
第五章 中东
第六章 非洲
第七章 南亚
第八章 远东
第九章 拉丁美洲
导语
编辑推荐
?书重点收录了1945年—1991年冷战期间服役的250型战机,均配有逼真的艺术彩绘和它们的标志插图,提供了详细的规格参数,是建模者、军事历史和航空爱好者的重要参考指南。
?全书按战区和国家分类,提供了双方部队的组织数据;又按照时间顺序,对冷战的原因及期间的各场战争、各个军事行动进行了简述;从历史事件出发,引出相应时期登场的各型战机。
?广泛收录机型,甚至包括包括在朝鲜、越南、中东和其他地方使用的飞机;
?全彩印刷,与姐妹篇《二战军用飞机图解百科》共赏,同系列还有《二战德军武器图解百科》《二战苏军武器图解百科》,精美插图让人爱不释手。
精彩页
文摘
铁幕降临,1945—1955年
西方诸国曾与苏联并肩作战击败了纳粹德国,但这种没有牢固根基的战时同盟,在二战结束之后不可避免地瓦解了。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于1946年3月在富尔顿市发表演说,首次提出“铁幕”一词。部分史学家认为,丘吉尔此举揭开了“冷战”的序幕。在此之前,同盟国早已在一系列重大会议(从雅尔塔会议至波茨坦会议)上重新划分了战后的世界格局,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提出的这一术语(“铁幕”)则是清晰地概括了此后旷日持久的东西方对峙局势。
自1945年5月宣布投降后,德国便开始分崩离析。在1944—1945年年间,得益于一系列解放德占区的行动,“一道牢固的冷战阵线在欧洲大地上建立起来”。直至1989年柏林墙被推翻后,“冷战阵线”才退出历史舞台。但紧随柏林墙倒塌之后的,便是苏联的解体。
在于1945年扑灭负隅顽抗的纳粹势力后,三大巨头(苏联、英国和美国)便在雅尔塔会议上划分了欧洲的大部分版图。由英美两国牵头的西方国家同盟(包含法国),致力于恢复国家机器的运转,以确保在各自占领区内重建民主制度。而苏联的做法则与西方诸国大相径庭:该国在自己的控制区内建立了所谓的“卫星国”。在苏联方面看来,被苏联红军合法解放的东欧领土属于苏联的私有财产。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国家将自己的占领区视为势力范围。
苏联的扩张
由于苏联方面阻挠东欧各卫星国从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由美国于1947年提出的欧洲重建援助计划)中受益,哈里·S.杜鲁门(Harry S.Truman)宣布,“美国将帮助西欧抵御共产主义的侵袭”。对此,苏联方面的回应是让500万大军继续保持战时状态。
1949年9月,西方国家将其控制的三国占领区合并,使本就紧张的局势变得愈发剑拔弩张。西方国家试图重建德国工业和恢复德国经济的想法,也让苏联方面感到极为不安。而成立于1949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简称“北约”),在1955年5月接纳了西德为成员国,更使得东西方对峙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为了应对西德被纳入北约,苏联于1955年5月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建立起一道纵跨欧洲的缓冲带,以防止西方国家从西线进攻苏联。苏联方面将《华沙公约》视作反击西方帝国主义的必要手段。由于《华沙公约》是在早期军事条约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在西方国家看来,该公约“是在莫斯科的主导下缔结而成的,充满领土扩张主义色彩”。
事实上,冷战最终是在欧洲以外的附属国之间“打响”的,而德国则是“战争”的前沿地带。那些曾在1944年至1945年年间被纳粹占领的机场,排满了北约与华约的飞机。纵使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这些飞机始终保持着高度戒备状态,直至1990年10月两德统一。
柏林空运行动,1948—1949年
冷战期间,苏联和西方国家的第一次重大冲突发生在柏林。苏联方面意图将西方国家的势力逐出柏林,并由此引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
在英美两国计划重建德国之时,担心德国东山再起的苏联,试图通过索要赔款的方式来攫取德国的财产。在柏林西部的英占区与美占区,工会、新闻自由与政治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此后不久,英占区、美占区与法占区合并,联邦政府最终成立。此外,英美两国在同一时期推行的币制改革也令苏联方面如鲠在喉。
危机爆发
柏林虽然由四大盟国分区占领,但整个柏林却被包围在苏联占领区(以下简称“苏占区”)内,与西方国家的占领区(以下简称“西占区”)相距160千米。苏联方面试图将另外三国的势力逐出柏林,遂开始封锁进入西柏林的通道。从1948年3月31日开始,苏联宣布管制通往柏林的陆路交通,但西方国家拒不服从。于是,苏联方面切断了柏林与西占区之间的全部通道,仅允许运输食物与货物的列车进入柏林。
6月18日午夜,危机最终爆发。柏林与西占区之间的所有客运均被禁止。24小时后,所有运送食物的列车也全部停运。西方国家只能通过空运的方式来为柏林城内的驻军与平民提供补给—需要每日投送约2000吨重食物与物资,才能满足柏林城内250万居民的日常所需。在当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此时的英国皇家空军运输队装备简陋,仅可调用153架飞机[大多是老旧的“达科塔”(Dakota)运输机和“约克”(York)运输机]。尽管如此,全面的空运行动依旧如期展开。截至6月29日,英国皇家空军运输指挥部已将所有的达科塔运输队派遣至德国,并且得到了澳大利亚空军、新西兰空军甚至南非空军的支持。从7月1日开始,“约克”运输机、“桑德兰”(Sunderland)水上飞机,以及英国皇家空军运输队新引进的“黑斯廷斯”(Hasting)运输机也加入到了空运行动当中。至此,英国皇家空军运输队的一线力量已全部被投入了这场被英国人称为“平常伙食行动”(Plainfare)的空运行动中。
此外,英国皇家空军还征用了大量民用运输机,其中包括改造后的“哈尔顿”(Halton)运输机、“兰开斯特”(Lancaster)运输机和“解放者”(Liberator)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军用飞机图解百科(1945-1991年)/战争事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托马斯·纽迪克
译者 译者:王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41211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23-03-01
首版时间 2023-03-01
印刷时间 202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50
CIP核字 2023037315
中图分类号 E926.3-64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