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省份碳排放(模型特征与驱动因素) |
内容 | 内容推荐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省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本单元。本书利用涵盖中国大陆所有省份、产品部门及其间经济联系的多年度定量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构特征、省际转移和区域平衡,从省际贸易和消费视角探究了中国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探讨所得结论的政策内涵。本书为制定因地制宜、兼顾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作者简介 潘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曾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挪威CICERO国际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并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低碳发展、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成果发表于《中国软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等期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模型与方法基础 一 投入产出模型 二 结构分解分析 三 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经验与国内现状 第三章 中国碳排放特征与驱动因素研究现状 一 生产视角与消费视角碳排放 二 中国区域碳排放及其结构研究 三 中国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四 研究现状评述 第四章 中国省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一 引言 二 中国省级MRIO模型的构建原则 三 数据基础 四 省级MRIO模型构建方法 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 一 引言 二 数据基础 三 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 四 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特征 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省份碳排放结构演变特征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 三 省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的结构变化 四 省际碳排放转移的结构变化 五 结果讨论和政策启示 六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区域平衡视角下的中国省份碳排放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与数据 四 研究结果及分析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省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省份碳排放驱动因素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 三 碳排放驱动因素的结构分解分析 四 结果讨论和政策启示 五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消费视角下的中国省份碳排放驱动因素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和数据 四 实证研究结果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省级单区域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名称 附录2 省级能源终端消费数据的估计途径 附录3 2002~2017年分省份分部门碳排放估计结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省份碳排放(模型特征与驱动因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1669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5 |
出版时间 | 2023-04-01 |
首版时间 | 2023-04-01 |
印刷时间 | 2023-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4 |
CIP核字 | 2023062969 |
中图分类号 | X511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