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精进(解读曾国藩成事密码)(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从晚清名臣曾国藩所存世的奏折中撷取若干篇章,探讨其人其事对今人的借鉴之处。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对他的成长历程进行了描述,回看他的仕途生涯,不仅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而且能学习到他为人处世以及做官的智慧;下篇则从政策战略、业务经营、选贤任能、司法刑罚、外事交往、教育文宣六个方面进行讲述,涵盖了曾国藩工作所涉的多个领域,对身处不同领域、从事不同工作的人都会有所助益。

目录

一、前期(官场菜鸟)

(道光二十三年—咸丰七年)

01 《 授翰林院侍讲及四川正考官呈请代奏谢恩状》 / 011

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初四日

【赏析】多研究事,少研究字 / 013

02 《 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 / 018

咸丰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赏析】谏言要求效,分寸很重要 / 030

03 《 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折》 / 034

咸丰七年六月初六日

【赏析】任劳容易任怨难 / 043

04 《 靖港败溃后未发之遗折》 / 049

咸丰四年四月十二日

【赏析】大堑之后有大伸 / 054

二、中期(封疆大吏)

(咸丰八年—同治三年)

05 《 谢署两江总督恩折》 / 062

咸丰十年五月初三日

【赏析】为上级分忧,是最好的感谢 / 065

06 《 奏请带兵北上以靖夷氛折》 / 067

咸丰十年九月初六日

【赏析】让“子弹”飞一会儿 / 073

07 《 恳辞节制浙省各官及军务等情折》 / 077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赏析】胸襟为成事之至要 / 084

08 《 恭谢天恩沥陈下情折》 / 088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赏析】先做事,后做官 / 092

三、晚期(位极人臣)

(同治三年—同治十一年)

09 《 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贼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 104

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赏析】每临大事有静气 / 119

10 《 病难速痊请开各缺仍留军中效力折》 / 123

同治五年十月十三日

【赏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127

11 《 奉旨补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任恭谢天恩折》 / 130

同治六年六月十日

【赏析】巧诈不如拙诚 / 133

12 《 密陈津郡教案委曲求全大概情形片》 / 135

同治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赏析】大事难事看担当 / 142

13 《 备陈民间疾苦疏》(调研报告) / 165

咸丰元年十二月十八日

【赏析】良医治病于未发之时 / 176

14 《 遵旨会筹规剿皖逆折》(战略策划书) / 179

咸丰九年十月十七日

【赏析】战略优先于战术 / 186

15 《 近日各路军情并拟裁撤湘勇一半及曾国荃因病意欲奏请开缺回籍片》(政策建议报告) / 190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日

【赏析】有一种默契叫心照不宣 / 194

二、业务经营

16 《 报东征起程日期折》(工作计划进展报告) / 202

咸丰四年二月初二日

【赏析】做成事要“耐得烦” / 206

17 《 江皖大局片》(工作总体情况汇报) / 212

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赏析】要言不烦 / 215

18 《 克复安庆省城片》(工作成果展示报告) / 218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二日

【赏析】扎硬寨,打呆仗 / 221

三、选贤任能

19 《 应诏陈言疏》(人事工作方案) / 228

道光三十年三月初二日

【赏析】一次人才理论的系统阐述 / 241

20 《 保参将塔齐布千总诸殿元折》(人事推荐信)  / 250

咸丰三年六月十二日

【赏析】用人如用器 / 253

21 《 沥陈前湖北抚臣胡林翼忠勤勋绩折》(人事鉴定书)/ 258

咸丰十一年十月十四日

【赏析】高超的领导力是如何形成的 / 266

四、司法刑罚

22 《 参翁同书片》(参劾信) / 276

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

【赏析】荡涤不平事,自有笔如刀 / 280

23 《 查覆何桂清退守情形折》(案件调查报告) / 284

同治元年八月二十九日

【赏析】老吏断狱看究竟 / 289

24 《 补用副将胡开泰殴妻致死恶迹多端按军令就地正法片》(判决执行报告) / 294

同治七年六月十八日

【赏析】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 / 296

五、外事交往

25 《 遵旨复奏借俄兵助剿发逆并代运南漕折》(外交政策报告) / 304

咸丰十年十一月初八日

【赏析】在时代的“问题单子”面前作答 / 312

26 《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对外贸易建议) / 317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

【赏析】识见固要闳深,出言更需委婉 / 324

27 《 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对外交往建议报告) / 328

同治十年七月初三日

【赏析】“向上管理”的一次成功实践 / 336

六、教育文宣

28 《 江南贡院修复工竣拟即举行乡试请简放考官折》(工程进展报告) / 341

同治三年九月十一日

【赏析】办大事如烹小鲜 / 346

29 《 江宁省城建立湘军昭忠祠折》(项目方案报告) / 349

同治三年十月二十二日

【赏析】万事俱备,只欠圣旨 / 352

30 《 李朝斌毋庸复姓归宗应于李氏别为一宗片》(民事调解书) / 354

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三日

【赏析】复杂事情要“拎得清” / 358

参考文献 / 361

后 记 / 363

再版后记 / 366

序言

本书选取了一个不常见的角度,撷取晚清名臣曾国藩所存世的奏折中若干篇章,从中探讨其人其事于今有何借鉴之处,尤其是对有志于做一番事业的从政诸君有何启示。

“做官要学曾国藩”,曾一度成为流行语。排除其中噱头意味不说,普遍认知是曾氏在为人做官方面确实有一些值得称道之处。由于近年来曾国藩热度颇高,市面上出版了很多著作研究曾国藩治军、为官、修身、治家、用人等方面,专门研究其奏折的也有唐浩明先生的著作《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珠玉在前,还要写作本书,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学习赏读的过程中曾经另有获益,于是产生此念,希望将个中感受与人分享。

曾氏一生所撰奏折众多,保存至今总计有千余道。本书从中选取30 道奏折加以解读评析。每道奏折除原文之外,加以白话译文,并附以背景信息,帮助读者理解。本书作者最为用心之处,是对所选取的每道奏折均进行鉴赏分析,以期获得读者共鸣。

中国古代公文写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包括批牍、奏章、官函、邸报等。奏章、奏疏、奏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门类,是由臣子奏报给最高统治者(君主)的正式文书,在封建王朝的治理中发挥着信息传递、情况汇报、提出建议等重要作用。

在中国古代,臣对君的公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称为“书”,如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谏逐客书》,汉代称“章”“奏”“表”等,如诸葛亮写给蜀后主刘禅的《出师表》,到了明代又改称“奏疏”“条陈”,如海瑞死谏嘉靖皇帝的《治安疏》。“奏折”(也称“折子”)这一名称则是从清朝顺治年间开始普遍采用的,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一直到清朝灭亡而止,历时两百余年。

当今社会,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自然是当面口头汇报,其次就是电话、邮件沟通,近几年还出现了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办公形式。但在清朝,奏折几乎可以说是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唯一途径。由于受通信条件的限制,除了在京城且经常出入内廷的高级官员,有机会通过口头语言向皇帝当面奏事外,其他在京官员和全部京外官员都只能通过奏折这种书面文字形式向皇帝启奏。因此,写奏折可以说是每个官员的看家本领。

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可以用一副对联概括——“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所谓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三者经久不衰。“立言”方面,曾国藩给后世留下经典文章,如《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奏折》《曾国藩诗集》等。就公文而言,曾国藩一生所写的奏折、批牍、信函等不知凡几,但这本书单单选择奏折来述说,一方面是为了体例上的单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奏折在其公文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在其“立功”与“立言”两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值,获得“晚清第一奏折”美誉,历来受到世人推崇。

从“立功”角度来说,因为这些奏折讲述的是晚清内忧外患之时的若干重大事件,折射的是那一段“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历史,起草者是位高权重的侍郎、团练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上奏的直接对象是道光、咸丰、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这一切因素决定了这些奏折发挥价值是重大的,它们牵动着全国政局,乃至改变着历史走向,作用突出,影响深远。曾国藩一生创造的功绩,离不开这些奏折的功劳。

从“立言”角度来说,曾国藩的奏折记载着很多重要历史线索,因而是晚清重要历史性文献,具有很高史料价值,成为很多研究晚清史和湘军史的重要材料。而且曾氏本身是文章大家,后期身边又聚集了一大班擅长文墨的幕僚,其奏折除独到见解外文学价值也很高,很多甚至成为经典文章,以至于从两江总督衙门发出的文书成为全国师爷争相效仿的对象。

论天资,曾国藩本人其实并不高,但他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大的个人成就呢?在很多研究者看来,无非两点,第一是勤奋有恒,第二是人格心性的修炼。曾国藩有一个“日课十二条”,是他在32 岁时给自己定下每天要做的功课,如静坐、早起、读史、作字等共十二条,即便是普通人,每天要做十二件事都并不容易,更何况曾国藩每天还要处理大量军国政事,可见他的勤奋程度。更了不得的是,他的这个“日课十二条”一坚持就是三十年,直至他临死前病情过重才不得不停止,这种做事的恒心与毅力正是他成功的法宝。当然,那副对联称颂曾国藩为“完人”,有些过誉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曾公亦不例外!

本书上篇分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对他的成长历程进行了描述,正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多原因,比如天赋、机遇、自身的努力、经历、人脉、科学的方法等,既有机遇也有人为,从成功者的经历中去寻找轨迹、探索规律,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运用,无疑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

正是由于曾国藩的个人特点,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才显得更加亲切,也更具有借鉴意义。从起点上说,曾国藩与我们一样普通,不同的可能是他比我们更勤奋,更注重自我修炼,又比我们更能坚持,持续在事上磨,所以才能不断精进,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他无论是在人生哪个阶段,都一直笔耕不辍,一直通过写作在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进而培养了自己的办事能力、管理能力、用人能力。不断锤炼着自己的心性,充实着自己的修养,锻造着自己的品格,当历史一旦给予他合适的机会,便能抓住机遇,创造一番伟业。这也说明,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且始终在做着新的准备的人,给今人以启示和激励。

曾国藩奏折的内容博大,涉及面广,其中一些思路、理念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案例,可以让身处不同领域、从事不同工作的人都能从他那儿受益。书中除了上篇分三个阶段讲述其不断进阶的过程外,下篇则是按照不同的类别,从六个方面进行讲述,涵盖了曾氏工作所涉的多个领域。

效法古人进行隔代学习无疑需要一定的门槛,除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历史背景知识外,思想辨别力也很重要。毕竟曾国藩是生活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封建时代,无论是其个人还是所处的历史时代,都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在他写下的奏折中,其思想中的许多糟粕自然也会在奏折上留下印迹,比如封建愚忠思想、小农意识、人身依附观念,缺乏对生命的足够尊重,以及站在维护封建统治者角度对起义农民的敌视与残酷无情等,都是需要辨识并加以摒弃的。

今天的公职人员,与作为封建时代官员的曾国藩相比,在立场、宗旨、使命、责任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我们不可能去复制曾国藩的经历和作为,在吸收曾国藩奏折中一些优秀养分,助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对其中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用批判性思维加以阅读和思考,去芜取菁,合理扬弃。这是需要特别指出的。

导语

1.通过30道奏折,走近一代名臣曾国藩,学习曾国藩的“职场”进阶经验,挖掘他成事的秘诀

作者以老练的文笔品鉴曾氏奏折,分析曾氏如何能够完成从“职场”菜鸟到社稷重臣的成长与蜕变,总结出其成事的原因,即他能够始终如一日地坚持,不断地精进,锤炼心性、锻炼能力,随时等待机遇到来。作者巧妙地从奏折切入,看似是在讲奏折,实则是在真真切切地走近曾国藩这个人。

2.回看曾国藩仕途生涯,跟他学做人做事做官

曾国藩奏折涉及面非常广,本书下篇精选六个方面的奏折进行鉴赏,即政策战略、业务经营、选贤任能、司法刑罚、外事交往、教育文宣,从中既能学习到他为人处世的智慧,又对做好自身工作大有裨益,小到公文写作,大到如何做好行政工作、文宣工作、治理军务、外事交往等。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身处特殊职位的党员领导干部,阅读此书均应会有所启迪。

精彩页

在这一部分,我们选取了曾国藩的12 篇奏折,按早期、中期、晚期分阶段进行讲述。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从科举入仕,最早在翰林院供职,一路升迁至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可谓官运亨通。后来,因偶然机缘,以在乡丁忧的官员之身奉旨办团练,抗击在广西起事、兵锋经过其家乡湖南的太平天国军队,走上治军打仗的道路,也由此创造了自己辉煌的一生。此后一路下来,由于累积军功,为朝廷所倚重,拱卫江南半壁,升迁至两江总督等要职,封侯拜相,成为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封疆大吏和社稷重臣,在理军政、揽人才、办洋务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就,最终在南京殁于任上。  

回顾曾氏一生经历,从青壮入仕,到久历沙场,至人生暮年,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对象皆有所不同。大体上而言,他早年是京官,翰林文章之臣,抓住进言等机会,进入皇帝视野,逐步得到赏识和认可,赢得了不错的前程,并有了办理团练的机会;中年身处行伍,以主帅身份办理异常艰难的军务,发号施令、统筹调度,与凶猛顽强的太平军浴血鏖战;晚年位高权重,终于有机会实践“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实现自身抱负,推进国事革故鼎新。

在这个过程中,写奏折既是他处理政务、向上沟通的手段,也是他办成很多大事、实现自己价值的重要阶梯,字里行间索隐着曾国藩一生的才具、抱负、性情与事功,映射着当时那个血雨腥风、能人辈出的时代。

当我们沿着曾国藩的人生路途向前攀援,透过尘封的奏折,透过文字的表面,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我们能看到,曾国藩也像很多官宦中人一样,从早期不谙世事的菜鸟,到抓住机遇,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为朝廷柱石,直至位极人臣。我们会发现,没有谁是天纵之才,成功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靠的是坚韧不拔的努力。要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磨炼,每一项能力,都要不断进阶才能增强,就像人的肌肉,要坚持锻炼才能强健。而这些坚持和磨砺,最终都会回馈于人,就像李宗盛一句歌词所写: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们能看到,在成长的过程中,曾国藩的人生角色在不断变化,从早期专事文章辞章,身为翰林,眼见国事颓势,抱着满腔热情谏言献策,虽然胆气可嘉,但难免有书生迂阔之言,不接“地气”;到后来办理军务,挥书沥墨,左右支绌,上下斡旋,历经世事艰难,经过种种挫折之后的反思,悟到了人生的智慧,脱掉了青涩高蹈之气,正所谓“人在事上磨”;到了晚年,一生的官场拼搏临近尾声,早已知道天命,但终于有机会一展筹谋,直陈主张、上达天听,能够善用手中资源为国家、为后世做几件有益之事,夫复何求?

而更重要的,我们从以上也可以看到,曾国藩职务和地位变化的背后,能力提升和作为凸显的基础、根本,是思想的变化、性情的变化、认识的变化。一句话,就是人生修为越发深厚,智慧不断加深,对世事人情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才是他的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事业格局不断拓展的深层原因,而职位的攀升与影响力的增强,不过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精进(解读曾国藩成事密码)(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森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66666
开本 32开
页数 36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23-02-01
首版时间 2023-02-01
印刷时间 202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624
CIP核字 2023020495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