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夹江年画之旅/中国濒危年画寻踪
内容
编辑推荐

年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来源和故事,每一个物件都有寓意和说法,哪怕是衣服上最细微的花纹都有讲究,这难道不是巨大的隐喻和象征吗?西方人对此感到神奇而神秘,神往不已,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抛弃自己的博大神奇而求索别人表象的神秘呢?在民间年画这一最成熟的中国民间美术形式中,我们可以一发现大师的完美,还有灵感的源泉。

那么,让我们顺着圆的轨迹,循着中国古典哲学的智慧精髓,终结我们每日每时此时此刻各种徒劳无益的疲于奔命,回归起点,背起行囊,跟随沈泓的《夹江年画之旅》去寻找夹江的即将逝去的民间年画吧!

内容推荐

这些年,作者沈泓走遍了中国除台湾的各省市地区,寻访中国古代的各大年画产地。行程不亚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次走出了一条中国年画之旅。对于自由行的爱好者,这是一条全新的人文之旅。

年画之旅的结果,是这套《中国濒危年画寻踪》,丛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真实记录了我寻找各地年画的行程,包括在田野和深山的跋涉,对各地民间年画艺人的叩访,以及各地年画濒危告急的生存状况。

《夹江年画之旅》将带大家认识夹江年画。

《夹江年画之旅》中的年画全部为作者本人收藏的年画原作。

目录

序(英)

第一章 乐山何处觅年画

第二章 夜色伴我无觅处

第三章 刻版痴人宿定厚

第四章 董大兴发传人在

第五章 李宏发号有后人

第六章 路口巧遇周发文

第七章 暮色再访罗祥莲

第八章 青衣斜照千佛崖

第九章 戴雨樵和张家祥

第十章 青衣江水源流长

第十一章 黄丹门神特色明

第十二章 申遗失利待抢救

后记

试读章节

坐在公共汽车上,可以欣赏乐山市区。只见玉堂街与人民南路的十字路口中心,有一个不锈钢的雕塑,是三个现代的“飞天女”,两个头向上、一个头向下,她们做飞翔状。代表着这座古老而又新兴的城市的腾飞。

乐山文化收藏品市场位于乐山泌水院,在一条新建的商业步行街里面。这条收藏街也是新建的,两边是古董店和画廊,中间是店铺。都给人一种开业不久的新气象。

在乐山这样一个地级市,修建了这样一条高档次的收藏街,给我意外的感觉。

乐山市是重视文化的城市。据统计,2006年乐山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抢救挖掘100多件,其中就包括一直声名远播被称为四川三大年画之一的夹江年画和流传于峨眉夹江的堂灯艺术,还有夹江手工竹纸。

乐山的民间艺术研究之风也较兴盛,市文艺家协会主席郑自谦出版的《性灵的徽光》,记录了乐山民间民俗文化发展沿革,李易霞创作的当地歌谣《望情郎》社会反响强烈,艺术家梁焰的乐山民俗风情展览在澳大利亚展出,该展以“荷花”这一在中国文化中的含蓄形象露面。

收藏市场觅年画

收藏街上画廊居多,而且这些画廊中的字画不俗,并非行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夹江年画之乡的艺术氛围。正是这种自古就有的书画艺术氛围,造就了夹江年画。或者说,是夹江年画,维持和活跃了这种崇尚绘画艺术的文化。

不过,乐山收藏市场的光顾者不多,而且一半以上的店铺都是关闭的。市场生意清淡,交易很少。我转了一圈,没有看到一幅夹江年画,大多是当代国画,以本地书画家作品和成都书画家作品居多。我问了几家店铺老板,为何没有夹江年画呢?他们说,他们也没有看到这种年画,而且,来购买的都是当代国画,没有人买年画。

只是,在一个刻字店铺,我看到了和夹江年画相关的艺人和作品。

两个老艺人正在店里埋头专心刻字,不是刻图章的字,而是在木板上雕刻书法,作为艺术品和装饰品出售。刻字和木版年画的相同处在于它们工艺相同,都是雕刻;其次是材料相同,都是在木板材料上雕刻。有些年画自古就是有字的。  我问了他们有关刻字的情况,老艺人告诉我,他从小就学刻字艺术,这也是乐山的传统艺术。我问他刻不刻年画雕版。他说他不刻年画雕版,也不知道哪里有人刻。我还想进一步了解他的刻字艺术,他似乎无暇和我说话,指着门口的一张电脑喷绘广告对我说:“你看门口的简介上面都有。”

我看了一下,获知他是乐山著名的刻字艺人,其作品还获得过多项艺术奖。

在收藏市场没有找到年画,也没有找到水陆画。但为了不白来一趟,还是买了便于携带的老寿山石印章,作为乐山年画之旅的纪念。

乐山美食

走出收藏市场,回到发现步行街中间是一溜麻辣串小吃摊,很多当地人吃得热火朝天。我还没有吃午饭,就坐下来点一大锅麻辣串,还学当地人要了一碗冰凉粉。

走到大街旁边,看到乐山名小吃“跷脚牛肉”,又品尝了一碗,跷脚牛肉源于盛产黄牛的苏稽,苏稽是乐山的一个小镇。据说旧时跷脚牛肉是卖给挑夫吃的,牛杂炖在一个大锅内,挑夫们坐在店铺的长板凳上,他们跷着脚,一人捧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于是人们就将这种牛杂汤取名为“跷脚牛肉”。

跷脚牛肉的汤是用牛骨、牛肉、牛杂熬成的,鲜嫩爽口。新鲜的毛肚、牛肝、牛肾都是现烫现吃的,再蘸上青红辣椒及香菜勾兑的小料,吃起来又辣又烫。

然后,我找到3路车,坐到了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景区构成

早在10年前,我就到过2次乐山大佛。一次是读大学时的旅游,一次是在报社编辑图书出版时,受邀参加在成都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书市,邀请方组织的乐山大佛和峨嵋山旅游。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郊,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等组成。

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依山开凿大佛一座,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一只脚背上可围坐百人以上,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为唐代开元名僧海通和尚创建,历时90载完成。大佛为一尊弥勒坐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麻浩岩墓系汉代墓葬,麻浩一带较为集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飞檐、瓦当、斗拱,花纹图案,无一雷同,墓壁上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动物浮雕。是研究古代建筑雕刻、民俗、宗教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P003-005

序言

这些年,我走遍了中国除台湾的各省市地区,寻访中国古代的各大年画产地。行程不亚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次走出了一条中国年画之旅。对于自由行的爱好者,这是一条全新的人文之旅。

年画之旅的结果,是这套《中国濒危年画寻踪》丛书的诞生。丛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真实记录了我寻找各地年画的行程,包括在田野和深山的跋涉,对各地民间年画艺人的叩访,以及各地年画濒危告急的生存状况。

我的年画之旅中,最令我感到沮丧的是,很多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年画生产鼎盛一时的产地,如红船口、夹江、扬州、滕州、柳州、黄陂、北京、无锡、磁县、樟树等地,已经找不到一个民间木版年画艺人了!

现存的年画产地也仅十多处,其中大部分地区仅一两个老艺人在印制年画,如南通、凤翔、聊城等地。老艺人一走,年画就会断流,即使是现在宣传较热闹的绵竹年画、武强年画、开封年画、朱仙镇年画、平度年画,民间也只有两三家艺人在做年画。传统的年画艺术正面临人亡艺绝的困境。

在现代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民间木版年画已成为濒危艺术。在笔者开始寻访民间年画的十年间,很多年画产地第一次去的时候,尚能见到年画和艺人,第二次去,已物是人非。年画和艺人都已随风飘逝,渺无踪迹。那时尚无“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说,如今,民间木版年画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民间年画的工程已在各主要年画产地启动。关注和传承民间年画艺术就是弘扬传统文化,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自命清高的人是不会喜欢民间年画的,他们会说它匠气和俗气。它真的俗气简单吗?在民间年画中,耐人寻味的寓意表象随处可见,每一幅画都蕴涵着深厚的传统底蕴和文化意味。有意味的形式、象征、隐喻、谐音、寓意,这些西方现代绘画中的核心元素,我们朝圣般虔诚膜拜的元素,我们苦苦跋涉了一圈也只抓到皮毛的东西,重新回到中国民间年画中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元素原来早已存在于我们土生土长的年画中,遗憾的是我们却视而不见!

年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来源和故事,每一个物件都有寓意和说法,哪怕是衣服上最细微的花纹都有讲究,这难道不是巨大的隐喻和象征吗?西方人对此感到神奇而神秘,神往不已,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抛弃自己的博大神奇而求索别人表象的神秘呢?

正如在中国年画最初级最原始形态的纸马收藏中,不断有人惊呼“我发现了毕加索”“我又发现了凡·高”一样,在民间年画这一最成熟的中国民间美术形式中,我们可以一发现大师的完美,还有灵感的源泉。因为它原本就源自泥土啊!而任何大师都离不开泥土!现代人回归自然,就是回归泥土。最简单的,才是最丰富的;最俗气的。或许是最典雅的;同一个圆上,终点就是起点。

那么,让我们顺着圆的轨迹,循着中国古典哲学的智慧精髓,终结我们每日每时此时此刻各种徒劳无益的疲于奔命,回归起点,背起行囊,去寻找散落在各地的即将逝去的民间年画吧!

沈泓

注:本书中的年画全部为作者本人收藏的年画原作。摄影照片均为作者本人摄。书中未注明产地的年画均为夹江年画。

后记

民间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年话”,现今我们过年说的新年祝福“年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四季平安”“大吉大利”“年年有余”“出门见喜大发财”等,几乎都可以在年画中找到。

年话年复一年地繁衍在新年的见面问候中,在邮递的信函中,在电话里,在手机短信上,在电子邮件里,然而,另一种古朴生动的形象年话——年画——却渐渐消逝。

年画表达了民间美好的愿望。在武强年画产地,一个老艺人对我讲述“关帝赐画”的故事:明朝永乐年间,武强城南宋家村有个叫宋良的穷书生,家贫如洗,却心地善良,助人为乐,获得关帝赐画,治好了老母亲的病。从此,就有了“武强年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花开落谁家”的传说。如今,武强年画和其他年画一样上了邮票,《鹤鹿同春》《五福临门》《步步吉祥》《吉庆有余》《五路进财》等都是吉利的年画。

在杨柳青也有年画年年鼓,一年鼓一张的说法,还有“金驹送宝”“黑驴拉磨”“美人就亲”“春牛耕作”等年画传说。如最常见的年画《莲年有鱼》,就有一个故事:

清乾隆年间,河北胜芳镇有个叫薛富贵的财主,他从卫里(天津市里)回来,船过杨柳青,他登岸游画乡,买了一幅神笔妙手白俊英的《莲年有鱼》。

这张年画往家里一贴,就见那画上的胖小子跳了下来,说“想吃鱼,您老拿个木盆来。”薛富贵心里一亮,赶忙找来一大木盆。第二天早上,木盆里果真有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天天这样。薛富贵天天卖鱼,赚的钱越多越贪婪,掐着指头盘算整个胜芳都要姓薛了。

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可抬头一看,那张画变成了一张纸。他“啊”的一声,活活气死了。那画上的大胖小儿怕被钱玷污了自己的灵性,张起荷叶帆,架起莲花船,抱着大鲤鱼,沿着大清河,又回到了杨柳青。

《莲年有鱼》的谐音“年年有余”,年话寓意为生活富裕美好。

民间年画来自民间沃土,充满清新刚健的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具有“从教化、助人伦”“指鉴贤愚,发明治乱”的教育功能。关公、岳飞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成为门神,年画被赋予了惩恶扬善、尊崇忠良、赞美勇武的主题,为劳动民众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起到了激励奋发的作用。可以说,在没有电视和报刊的古代,民间年画是传播最广的寓教于乐的媒体,是儿童成长的教材,也是影响最大的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

每当春节将至,在我们给亲朋好友互相拜年说年话的时候,何不送上一幅民间木版年画?体味传统文化意蕴的同时,最丰富最深情的新年祝福也尽在年画中。

注:作者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和同好交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夹江年画之旅/中国濒危年画寻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904829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1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8.3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