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与信仰(克尔凯郭尔假名写作时期基督教哲学思想研究)/纯粹哲学系列
内容
内容推荐
“基督教哲学”是洞彻克尔凯郭尔假名著作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此视域之下,克尔凯郭尔变化多端的假名著作可呈现为一种以基督教信仰为“价值导向”的、面向“生活世界”的“片断”哲学。从“基督教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克尔凯郭尔假名著作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克尔凯郭尔的作品本身,而且还有望成为探讨“基督教哲学”这个非自明概念的可行性、意义以及潜存问题的个案。
目录
作者的话
导论:克尔凯郭尔与基督教哲学 ———理解克尔凯郭尔假名著作的一个新视角
一 一个新的视域:“基督教哲学”
二 何谓“基督教哲学”
三 面向“生活世界”的“片断哲学”
四 假名写作的陷阱和阅读策略
第一部 哲学批判:来自生命的逼问
第一章 视角的转换:回归“生活世界”
一 从思辨哲学的“现实性”到“生活的片断”
二 审美生命形态:逼向“生活世界”
三 “生活世界”与“思想世界”的分界
四 “伦理—宗教”维度在“生活世界”的导入
五 “生活世界”的伦理原则
第二章 面向“生活世界”的“片断”哲学
一 来自“生活世界”的困惑和任务
二 “生活哲学”的构建
三 “片断”与“体系”之争
四 在“片断性”的背后
第三章 “永恒”对哲学的拷问
一 雅典与耶路撒冷:问题的提出
二 基督教立场的导出:以苏格拉底的立场为出发点
三 苏格拉底与耶稣
第四章 哲学与“永恒”的冲突
一 爱的类比
二 “道成肉身”的主旨:爱
三 “道成肉身”:“悖论”和“荒谬”
四 “道成肉身”引出的哲学问题:“必然”与“自由”
第二部 基督教信仰论
第五章 基督教神学批判
一 “系统神学”批判
二 “自然神学”批判
三 “圣经批判学”批判
四 “实践神学”批判
第六章 理性透视下的基督教信仰论
一 理性透视下的信仰论
二 信仰之不可证明性
三 信仰之“不确定性”
四 信仰之为“冒险”
五 信仰之为“内心性”
六 信仰的关键词
第七章 基督教哲学视野下的人
一 人的“双重性”
二 现代基督教徒的“双重性”生活
三 现代基督教徒的“情致”
结语 思想世界的“独舞者”
主要参考文献
克尔凯郭尔主要著作简写
重印后记
序言
不了解基督教就无法读懂克尔凯郭尔,这是我最初
接触克尔凯郭尔的著作的时候就被告知的,同时也是我
个人的第一印象。 2000 年我出版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走向绝望的深渊》,那是对克尔凯郭尔的审美生活境界
的研究。选择这个题目显然是因为审美生活境界所反映
出的问题相对容易把握,而我那时差不多是从以萨特和
加缪为代表的所谓“无神论存在主义”的立场和视角出
发来理解克尔凯郭尔的,这是我在当时能够找到的并且
能够有较透彻的理解的惟一“思想武器”。虽然在书中
我把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出发点正确地归结为“个体在永
恒下的生存”,但是对于“永恒”、“永恒下的生存”
这些字句在克尔凯郭尔文本中的确切涵义及其意义却不
甚了了,当时的理解在今天看来只能用“肤浅”来描述

1999 年到 2001 年,我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神学
系下属的“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其间我掌握了丹麦语阅读,了解了国际克
尔凯郭尔研究界的历史和现状,接触到了一些知名
学者的颇有影响力的著作。“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成
立的初始目的是为了整理出版一套包括克尔凯 郭 尔
日 记 和 文 牍 在 内 的 28 卷 本 的 《克 尔 凯
郭 尔 全 集》(S?ren Kierkegaards Skrifter ,简称
SKS ),而与每卷文本相对应的都有一本“集释卷”(
Kommentarer ),其中对于克尔凯郭尔写作中所涉及到的
历史文化背景有非常详细到位的解说,对克尔凯郭尔行
文中所引用的《圣经》文字或者是注释者认为的对《圣
经》文句的“互文”(intertextuality )都有说明,对
理解克尔凯郭尔很有帮助,虽然有时也生出“诠释过度
”的感觉。渐渐地,我心目中原有的在“存在主义”视
角之下透视和勾勒出来的克尔凯郭尔被一个生活在特定
历史年代的、有着特定的问题意识和焦虑的更加丰满的
克尔凯郭尔的形象所取代,而掌握作为克尔凯郭尔的生
命支柱和写作重心的基督教思想的重要性也就显得愈加
紧迫。2003 年,我有幸加入了由叶秀山和王树人先生总
主编的《西方哲学史》学术版多卷本第 3 卷“中世纪
哲学”课题组,承担了 13 世纪经院哲学家邓斯·司各
脱一章的写作任务。面对一个全新的课题,只好从基督
教史和《圣经》开始读起,逐步熟悉中世纪的思维方式,
一点一点构筑起关于基督教思想和基督教哲学的框架体
系,感觉受益匪浅。有了这段学术经历,再来反观克尔凯
郭尔假名时期的写作,突然之间,“基督教哲学”的概念
犹如电光一闪,照彻了我以前在阅读克尔凯郭尔的时候
所发现的诸多难点,而且克尔凯郭尔不同假名作品之间
的关联以及假名写作与后期的真名写作之间的关联得以
彰显。于是,在“基督教哲学”的线索之下,围绕着克尔
凯郭尔最具哲学意味的三部作品《非此即彼》、《哲学
片断》以及《最后的、非学术性的附言》,就有了呈现
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它期待着诸位有识之士的批评和
指正。
只要提到“基督教哲学”,似乎都面临着对这个概
念的“合法性”进行论证的问题,本书亦不例外。在校
正了对于中世纪之为“黑暗时期”的认
识之后,大家普遍接受了基督教对于哲学的问题域
的扩展和补充的事实,只是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问题:
基督教在提出了它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观念和问题
的时候,它的目的在于完善基督教的教义体系。只是,自
由的思想往往能够突破自身的“界限”甚至走向自身的
反面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奥古斯丁提出人的“自
由意志”的学说的时候,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彰显人的
自由,而是为了完善基督教关于“罪与罚”的理论体系
。直到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随着人类理性的逐步觉醒,
人才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和尊严。这也就是说,
只有在理性对于那些充满循环论证的基督教教义体系进
行批判的时候,基督教对于哲学的问题域的扩展的意义
才能开显出来。
在中国学界,克尔凯郭尔的地位一直比较“另类”,
作为一个中国的Kierkegaard scholar ,我也在不断思
考着自己今后的任务和发展方向。一般
来说,在研究了克尔凯郭尔假名写作时期的作品之
后,很自然地似乎应该转向对他的所谓“基督教时期”
的作品的研究。但是,至少在我目前的感受和理解之下,
一旦脱离了“基督教哲学”这个哲学批判的视角,克尔
凯郭尔在“基督教时期”的作品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对
基督教立场的“自我描述”,或者成为对基督教基本概
念和原则———例如,爱、原罪———的一种“互文”
。如果说从克尔凯郭尔的假名作品当中我们能够不断找
到克尔凯郭尔本着自由的哲学批判精神对思想的“界限
”以及对于他从小即被荒谬地抛入的基督教文化背景的
突破,那么,到了“基督教时期”,随着自由思想和基督
教信仰之间张力的减弱,克尔凯郭尔的作品所反映出的
思想强度也逐渐减弱,以至于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抛开
了从“基督教哲学”的视角出发对于基督教所做的讨论
的克尔凯郭尔显得有些乏味。在一个社会生活向着“合
理的”世俗化方向发展的时代里,在一个人们已经普遍
意识到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时代,克尔凯郭尔却不
导语
本书专论对克尔凯郭尔基督教哲学思想,其切入角度之独特(聚焦克氏假名写作时期著作)、剖析之细腻、致思之深刻,堪称国内相关研究之力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与信仰(克尔凯郭尔假名写作时期基督教哲学思想研究)/纯粹哲学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58911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2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94
CIP核字 2010153454
中图分类号 B534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