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沙乡年鉴(沙乡年鉴出版60周年纪念版美绘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与《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 、生态文学的圣经。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生灵们的挚爱情愫,是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内容推荐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全书从一个荒废的、远离现代社会生活气息的农场着笔,对沙乡在不同季节呈现出的不同景象进行系列追述,刻画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隽永画面:年轮诉说的历史、众雁归来、野地垂钓、丘鹬的舞蹈、如果我是风……紧接着,作者将视野投向北美各地,将其花费40年时光记录下的一个个自然环境样本,以盛宴的形式呈现出来:沼泽的挽歌、大山的思考、大雁的音乐……让我们为土地奉献的繁荣欢歌的同时,更为土地的荒废、落寞而哭泣、沉思;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委婉又不失沉重地分别从美学、文化传统及伦理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提出其土地伦理观念——人类不应当凌驾于大自然万物之上,应对每一个伦理范畴内的成员保持谦卑之心,平等对待它们,从而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大声喊出对土地的爱!

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生灵们的挚爱情愫,是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目录

part 1 沙郡年记

 一月:冰雪消融

 二月:好栎术

 三月:众雁归来

 四月:河水高涨·葶苈·大果栎·空中表演

 五月:自阿根廷归来

 六月:赤杨叉口——钓鱼进行曲

 七月:庞大的领地·大草原的生日

 八月:青草地

 九月:丛林里的大合唱

 十月:暗金色·起得太早·红灯笼

 十一月:如果我是风·斧头在手·坚固的要寨

 十二月:活动范围·雪地上的松树·六五二九○

part 2 地景特质

 威斯康星州:沼泽挽歌·沙郡·奥德修斯·旅鸽纪念碑·弗朗波·死死亡进行时

 伊利诺州和爱荷华州:伊利诺巴干之旅·乩踢的红腿

 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山顶·像山一样思考·艾斯卡迪拉山

 奇瓦瓦和索诺拉:瓜卡马来·绿泻湖·加弗兰之歌

 俄勒冈州和犹他州:早雀麦当家

 曼尼托巴省:克兰布依

part 3 乡野的秘密

 乡野

 人类的闲暇

 环河

 大自然的历史

 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观鹿

 雁的音乐

part 4 惆怅的结论

 土地伦理:伦理规范的演变次序·群体概念·生态良知·土地伦理的替

 代品·土地金字塔·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争论·前景展望

 野地与文明:残余野地·供休闲娱乐的野地·供科学研究用的野地·供野生动物生存的野地·野地的捍卫者

 环保美学

试读章节

人们常说,一只燕子是不会把夏天唤来的,但是,在冰雪融化的三月,当一群大雁冒着严寒飞来时,人们就会感觉到春天来了。

一只红衣主教雀听见了雪融的声音。迫不及待地歌颂春天来了,后来发现春天其实还没真正到来呢,于是赶紧闭上了嘴巴,周围又恢复了冬日的寂静。一只小花鼠从洞穴里溜了出来,想在外面晒晒太阳,活动一下筋骨。可是,它怎么也没有想到,外面还下着大风雪呢!于是,小花鼠又跑回到洞穴里面,老老实实地在呆在家里冬眠。然而,一只在黑夜里飞越了两百英里的大雁,正在湖上寻找冰上的缺口,它是不会被这突来的暴风雪吓退的。它就像一位先知,带来了坚定的信念——春天真的来了。

清晨,当你在屋外悠闲散步的时候,如果突然看见远处飞来一群大雁,并且听见它们清脆悦耳的欢叫,那你肯定觉得这个清晨充满了活力与趣味。如果看不见大雁,那该是多么可惜呀!曾经有一位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的女士告诉我,她从来没有见过大雁,也没有听过大雁的叫声。虽然大雁们每年都经过她的屋顶两次,每次都会大声地呜叫,但是她在房间里一点儿都听不见,因为她的房屋的隔音效果很好。当我们的教育变成了一种以觉察、体悟,顶替接触具体琐屑事物的过程时,相对于雁来说,这种顶替的结果是,将真实的雁换成一堆羽毛。

其实,在十一月的时候,大雁除了告诉人们季节的变化外,它还知道许多其他的事情,包括威斯康星的法令。如果大雁从我们头顶一声不吭地飞过,那是因为它还记得地上那些熟悉的沙洲和泥沼。如果大雁看见六十里外可以用来休息的大湖,它会按着自己的飞行路线,准确无误地落到湖面上,以直线飞行闻名的乌鸦们肯定无法做到这一点。在白天,大雁们会在宽广的湖面上嬉戏玩耍,到了晚上,它们就会偷偷地跑到玉米地里饱餐一顿,因为刚刚收割过的玉米地会残留好多好多的玉米粒。十一月的大雁们还知道,在它们经常落脚休息的沼泽地和池塘附近,从天微亮到天完全黑前,总会有许多猎枪在对准它们。

可是到了三月,大雁们就用不着这么提心吊胆了。虽然它们在寒冷的十一月,饱受了枪弹带来的痛苦,但是它们也深深知道,三月的春天是没有战火的。大雁们沿着奔腾不息的河流,放心大胆地舞动着身体向前飞行。它们经过岬角和小岛时,会飞得很低很低,和地面上的一切打着招呼。每经过一个沙洲,它们就会献上美妙的歌声,像是唱给好久没见的老朋友听。每经过一片沼泽或草地,它们也会朝着刚刚融化的小水洼,亲切地打声招呼。最后,大雁们会轻轻地滑落到池塘上。在远处灰色山丘的衬托下,它们的羽毛会像雪一样白。一落到水面上,它们就高兴得不得了,扯着嗓子大声喊叫,你追我赶打闹嬉戏,溅起大片大片的水花,好像是在催促冬天赶快走吧!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想变成一只巨稻鼠,把身体埋在沼泽地里,只露出两只明亮的眼睛。

第一群大雁落在沼泽地上之后,便抬起头来,朝着天空每一群路过的大雁齐声喊叫,邀请它们飞下来,它们好像在说:“赶快下来吧!赶快下来吧!”于是,用不了几天,沼泽地上便挤满了大雁。在我们的农场上,可以通过两种标准来判断春天是否丰饶。一种是农场上种了多少棵松树,另一种是农场上来了多少只大雁。根据我们的记录,在1946年4月11日,来到我们农场的大雁最多,竟然有642只!

和秋天时的情景差不多,此时的大雁们也会跑到玉米地里去找吃的,但是这一次却与十一月不同。大雁们用不着到了晚上偷偷地去,而是在白天,就大摇大摆地跑到玉米地里,饱餐一顿后,再喧闹着飞回来。每次出发之前,它们都会大吵一番,好像在争论到底去哪一片玉米地;每次回来之后,它们的吵闹声变得更厉害了,好像在埋怨刚才的玉米粒并不好吃。大雁们饱餐回来之后,不像第一次那样先在沼泽地上空盘旋一会儿再落下,而是像落叶一样不断地翻滚,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在一片欢呼声中,叉开双脚落在地上。我猜想,大雁们回来后的聊天,基本是说一说晚餐是不是很丰盛。其实,玉米地里之所以还有大量的残留食物,是因为大雪将它们藏得严严实实,什么乌鸦啦,野兔啦,田鼠啦,即便苦苦寻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们没法突破雪下冰层这一天然层障。

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大雁们所去的玉米地,通常分布在从前的草原上。谁也不知道,大雁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玉米地。莫非是草原玉米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还是大雁们世世代代留下来的传统呢?也许其中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草原玉米地的面积太大了,到处都是。我要是能听懂大雁们的谈话就好了,因为它们每次去玉米地之前或者从玉米地回来后,都会大吵大闹,从它们的吵闹中,肯定能知道为什么要去草原玉米地的理由!可惜的是,我听不懂它们的话语,所以我也不可能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我却心满意足。听不懂大雁的话语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只有当一件事情还是秘密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它有趣,否则,如果我们知道了大雁的一切事情,那这个世界该是多么无聊啊!P17-20

序言

在没有任何野生的事物的条件下,有些人一样活得很滋润,而有些人就痛不欲生,感觉没法活下去。这本随笔集是特献给那些不能离开野生事物的人们的,以此表达他们对野生事物的关注和面对现实的无奈的两难之情。

像风和日出一样,获取野生的东西被当作理所当然,直到社会的进步,那些理所当然的东西从我们身边消失。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一个较高品质的生活所花费的自然成本是否值得?我们当中只有极少数人认为,看大雁要比看电视重要,找到一朵白头翁花和自由的发表言论一样,是不可剥夺的权利。

我承认,有些野生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人本价值,机械化使我们能放心的吃到一顿美味的早餐,科学也能清晰地演示出食物是出自哪里,又是如何做成的。其实,整个冲突累积至今,已在一定程度上归结出了结论,可惜只有极少数人能看清这一个规律:大自然回报我们的受益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递减的。当然,我们的反对者不会这么认为。

是到了我们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候了。这本随笔集的文章就是我的转变,不确切地说是应对之策。它们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我们一家人在沙乡的“木屋”度周末时的所见所闻。相对于现代化的都市,“木屋”所在地真可谓是世外桃源。这个贫瘠的沙乡农场,在我到来前,已被日益傲慢、漠视其他物种生存,且又一味追求自身完美的自私社会,压榨得奄奄一息,之后又遭无情地抛弃。我们一家人试图用斧头和铲子去重新恢复它的生机,以感受在其他地方不能找到的东西。正是在这个人类的牺牲品里,我们艰难尝试着,寻找那些失去的却又是上帝赐予的最重要的东西。在这里,我们一直在寻找,并将一直找下去。

第二部分,乡野的秘密,叙述了我生活中一些痛苦的小插曲。我的足迹遍布全美,差不多花了40年的时间,记录下一个个事件的清晰样本——一个又一个曾与我们人类相伴的伙伴们离开了我们,不再出现。所幸的是,它们为自然保护主义组织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第三部分是结论,如果从更符合逻辑的角度,可安排为第四部分,其中的一些观点让我的反对者有了借以反对的理由。只有那些深有同感的读者,才愿意去研究土地伦理学问题。我想,“也许这一部分能向同行解释,为什么大自然回报我们的受益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递减。

目前,我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毫无进展,因为它与我们信仰的亚拉伯罕教对土地的理解是不相一致的。我们普遍认为土地就是属于我们可随意支配的商品,以至于滥用土地。当我们把土地看做是我们共有的,也许我们在使用土地的时候就会充满爱和尊敬西可以说,土地想要在人类机械化的影响下幸存几乎不可能,同理,我们想要从受科学支配的土地上获得更好的美学受益也益发困难。

土地是一个群落,是生态的一个基本元素,是应该被爱护和尊敬的。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一种道德上的延伸。土地能够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是不争的事实,它所带来的文化收获,却常常被人们所遗忘。

这些文章试图把这三个概念连接起来。

当然问题总是会。因为个人的经验或者是各人的偏见而变得模糊或是扭曲。但是不管真相藏在哪,有一点却如水晶般清晰,那就是我们日益强大的社会现在就像一个疑病症患者,对自身的经济健康如此的痴迷,以至于失去了保持身体健康的能力。整个世界都在贪婪的想拥有更多的浴缸,然而却忘记了稳定建造的必要性,甚至忘记了关闭水龙头。在这个阶段,没有什么能比对物质过度的拥有,给一点小小的鄙视更有益了。

也许这样的价值观转变可以通过重新评价不自然的、驯服的事物,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野生的和自由的事物。  奥尔多·利奥波德

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

1948年3月4日

书评(媒体评论)

像风和日出一样,获取野生的东西被当作理所当然,直到社会的进步,那些理所当然的东西从我们身边消失。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一个较高品质的生活所花费的自然成本是否值得?我们当中只有极少数人认为,看大雁要比看电视重要,找到一朵白头翁花和自由的发表言论一样,是不可剥夺的权利。

——奥尔多·利奥波德

今天,《沙乡年鉴》被认为是自然史文献中的一部经典,是环境保护主义的圣经……人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利奥波德为一代人反映出了新的自然观和一个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

——苏珊·弗莱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沙乡年鉴(沙乡年鉴出版60周年纪念版美绘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译者 郭丹妮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550696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53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5
17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