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现代性研究译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自反性是当代社会理论的重要问题。在本书中三位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深入讨论了今天社会理论和文化理论中的“自反性现代化”的涵义,触及到当代社会的政治、传统和美学等层面。贝克以其“风险社会”的视野,检讨了他关于自反性现代化的基本观念;吉登斯具体考察了现代社会的“制度自反性”和去传统化,进而论证了全球社会的发展;拉什提出一个关于美学和文化解释的自反性现代化主体,强调对“审美现代化”和后现代性的分析。全书最后的回应与批判,三位作者对彼此的观点做了评判性的评价,进而构成一种综合的结论。 作者简介 安东尼·吉登斯(1938-),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政体出版社的创立者之一,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及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院长。吉登斯无疑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被誉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精神导师”。他把有关“现代性”、“全球化”等问题的研究推到了全球学术研究的前沿,他和布莱尔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则深刻影响了20世纪末叶全球政治发展的方向。 目录 前言 1 再造政治:自反性现代化理论初探 乌尔里希·贝克 2 生活在后传统社会中 安东尼·吉登斯 3 自反性及其化身:结构、美学、社群 斯科特·拉什 4 回应与批评 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吉登斯、斯科特·拉什 索引 序言 写这本书的想法本来是 乌尔里希·贝克提出来的。 斯科特·拉什在德国期间作 了一番思考之后,与贝克二 人看到了双方著作中的共同 思路。又过了一些时候,吉 登斯和贝克才相互对对方的 著作有了适当的了解。这种 三方交流确立之后,本来各 不相干的著作围绕着几个关 键主题呈现出很多惊人的相 互重合之处。尽管三位作者 对自反性的理解各不相同, 但它是最重要的共同的关键 主题之一。对我们所有人来 说,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的争论久拖不决,已使我们 厌倦,而且类似争论到头来 毫无结果。不管用什么样的 术语来表达,自反性现代化 的思想打破了这类争论往往 会强加于概念创新之上的束 缚。 如果理解恰当的话,破 除传统的观念是第二个共同 主题。如今,破除传统一说 乍看起来显得奇怪,特别是 在某些后现代思维强调传统 复兴的情况下更显得离奇。 然而,破除传统并不是说没 有传统的社会——实际上与 此相去甚远。这个概念是指 一种传统在其中发生了地位 变化的社会秩序。在全球性 世界大同主义的情境中,今 天的传统必须为自己辩护: 它们需正常接受质询。在这 个方面,尤为重要的是,包 括影响性属、家庭、地方社 区及日常生活其他方面的传 统在内的现代性的“隐性根 基”暴露无遗并需接受公众 的辩论。此中含义深远,影 响全世界。 对生态问题的关注是第 三个共同主题。在这个问题 上,尽管我们也有不同点, 但我们都同意,生态问题不 能简单地归结为对“环境”的 关心。“环境”听起来似乎是 人类行动的外部情境,但生 态问题之所以走向前台是因 为“环境”实际上已不再外在 于人类社会生活,而是受到 了人类生活的彻底渗透和重 新整理。如果说人类曾经知 道“自然”是什么,那么现在 则不然。“自然”之物与“生 活”之物完全搅在一处,对 此已不能再想当然。与受传 统统治的生活的许多其它方 面一样,在人类必须进行实 践决策和道德决策之处,“ 自然”便转变为行动之域。“ 生态危机”开掘出一系列的 与今日之人类生活的可塑性 有着根本关系的问题——即 在我们的生活的许多领域内 “命运”的隐退。 滋养了后现代观点的人 类知识的悖论——在后现代 观点中它们往往与认识论的 消亡有关——现在可以从更 加世俗的社会学的角度来加 以理解。今天的社会世界和 自然世界充满了自反性的人 类知识,但这并不可能使我 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正 好相反:未来日益有别于过 去,而且在某些基本方面变 得十分具有威胁性。作为一 个物种,我们的生存已不再 有保证,即使是短期内也是 如此,而且这是我们人类集 体的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后果 。现在,“风险”的概念成为 现代文明的中心,这正是因 为我们的思维大多只能建立 在“似乎”的基础上。在我们 ——无论个人还是集体—— 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必须 经常建构潜在的未来,但我 们知道这种建构实际上可能 妨碍这些未来的出现。新的 不可预测领域的出现往往是 由企图控制这些领域的努力 所造成的。 在这些情况下,日常生 活中的生活组织的性质和全 球系统的构成发生了重大转 变。全球化过程加剧的趋势 与日常生活中的变化交互作 用,并偶然可能成为日常生 活变化的条件。许多变化或 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最有影响 的政策决策并不是来自正式 的政治体系这个正统的决策 领域。相反,它们塑造并帮 助重新界定正统政治秩序的 性质。 从这些问题的分析中得 出了实际的政治后果。这些 政治衍生物究竟可能是什么 ,我们见解不同,诊断各异 。社会主义解体后,许多作 者认为主动的政治计划已无 用武之地,在其著作中明显 表露出政治意志瘫痪的苗头 ,对此我们都不赞成。实际 上正好相反,在具有发达的 自反性的世界中,对社会形 态的质疑是司空见惯的,在 很多情况下这正好刺激主动 的批评。 本书的格式是这样的: 我们每人就自反性现代化中 的方方面面各自独立写了一 篇长文。尽管我们未有意掩 盖我们之间的不同见解,但 三篇论文均以上述看法为指 导。接下来我们每人又针对 另两位作者的文章作出了批 评性的反应,这部分文字以 与论文排序相同的次序出现 在本书的末尾。 乌尔里希·贝克的文章由 马克·里特尔(Mark Ritter )从德文翻译成英文。 乌尔里希·贝克 安东尼·吉登斯 斯科特·拉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现代性研究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乌尔里希·贝克//(英)安东尼·吉登斯//斯科特·拉什 |
译者 | 译者:赵文书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0539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首版时间 | 2014-09-01 |
印刷时间 | 202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74 |
CIP核字 | 2014007095 |
中图分类号 | C91-02 |
丛书名 | |
印张 | 9.37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5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