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的四张脸孔(都市形象的现代性之维)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从历史视角对上海形象的相关视觉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从现实角度对摄影师进行深度访谈,由此建构了有关上海形象微观视角的一手材料。基于对摄影与上海形象的深入探讨,搭建了现代性视野下上海形象研究的新的阐释框架,即上海的“四张脸孔”:“自然物-现代性”“人造物-现代性”“国际性-现代性”“个人化-现代性”。全文展开涉及以下四方面:社会变迁与上海形象、上海记忆与观念的城市、上海形象的视觉语法与视觉表达、上海形象的主体建构性。
作者简介
陈阳,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已出版专著《“真相”的正·反·和:民初视觉文化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视觉文化研究、新闻传播史、纪录片研究。
目录
再平衡“上海形象”(代序)
绪论
第一节 城市形象
第二节 城市形象与摄影
第三节 “现代性”四维:摄影与上海形象
第一章 上海“年轮”:河流与城市意义的生成
第一节 河流:连通城市的媒介
第二节 河流:想象城市的媒介
第三节 河流:超越城市的媒介
小结 河流“自然物”:上海现代性的“结晶”
第二章 上海“意象”:豫园的视觉性与地方性
第一节 可读性:豫园的视觉凸显
第二节 交往空间:豫园的地方经验与记忆
第三节 “意象”媒介:豫园与上海地方性
小结 作为城市意象的豫园:上海现代性中的“地方”
第三章 上海“全景”:观念、技术与镜像
第一节 全景摄影:全景观念的视觉化
第二节 全景上海:上海全景的视觉呈现
第三节 上海“幻影”:全景摄影与视觉造境
小结 上海“全景”:现代性的“幻影”
第四章 上海“琐碎”:日常生活中的“个性”上海
第一节 社区之维:街角城市
第二节 丈量距离:陌生城市
第三节 乡愁回响:超现实城市
第四节 叠影幻境:他者之城
第五节 城市“碎影”:个人之眼与生活实践
小结 上海“琐碎”:现代性“杂质”
结语 摄影与上海形象:镜像、意象与秩序
附录 访谈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再平衡“上海形象”
在出版了《“真相”的正·
反·合:民初视觉文化研究
》五年之后,陈阳的新著《
上海的“四张脸孔”——都市
形象的现代性之维》即将付
梓,可喜可贺。
在以《真相画报》为个
案深入研究了民国初期的视
觉文化实践后,她的学术兴
趣转向了对于上海形象的研
究。
什么是上海形象?
长期以来,一说到上海
形象,也许在许多人的印象
里,占压倒性的上海印象是
由所谓的“洋气”符号来代表
的。无论是日人的“魔都”还
是西人的“冒险家的乐园”这
类的称号,以及附着于其上
的上海想象,都与传媒经常
使用的“十里洋场”这样的说
法联系在一起。这个“十里
洋场”的说法,其实基本上
就是由帝国主义租界空间所
定义的对上海的泛指。包括
对于帝国主义的批判话语,
在使用“十里洋场”这个说法
时,其实往往就在不自觉中
将上海等同于租界在思考与
讨论。这样不假思索的思维
定式,其实一直在左右着上
海话语的生产并且成了一种
上海形象认识无意识,这成
为市民意识中的无意识。但
我们许多人其实是习焉不察

中国革命胜利后,本来
或许应该在对上海的形象进
行讨论与使用时,用一种更
为主体的意识来思考“上海”
话语的内涵,但情况并非如
此。现在可以想起来的,在
新上海话语的生产中,尤其
是视觉表征的生产中,也还
多是习惯性地沿用一些革命
之前的现代性象征符号,如
国际饭店、外滩景观等。我
并不是说不能够使用这些符
号意象,但如果只是这么几
个视觉符号反复使用并以之
表征上海形象的话,那么不
可避免会窄化对上海的认识

改革开放后,在上海话
语的生产,尤其是视觉符号
的征用中,继之而起的是外
滩对面的浦东拔地而起的摩
天楼群。这些楼群当然反映
了上海今天的成就,但我们
是不是想过,所谓的发展以
及发展的表征,为什么就这
样经常性地被像摩天楼这样
的现代性符号所轻易占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上海形象总的来说是与“现
代性”或者是发达这样的概
念联系在一起并且被加以简
单概括的。但我们不得不说
,这种上海形象经常也是被
窄化了的。这种窄化,延续
至今仍然到处可见,比如武
康路上的那幢大楼成为网红
景点,也还是因为不少人不
自觉地就把它与过去帝国主
义租界时代的历史联系在一
起。而有关方面在津津乐道
于上海这样的“遗产”时,却
也没有意识到对于上海形象
的过于简化解读的局限。
还是这句话,什么事情
被“概括”了,它就离被简化
,甚至是简单化的宿命不远
了,而且事实也往往确实如
此。今天充塞于各种媒介,
而且被媒介乐于推布的上海
话语,往往都是局限于原法
租界与英美共同租界的一些
视觉符号。最近热映的电影
《爱情神话》是一个最新的
例子。其取景范围不出原法
租界(这洋气连英租界都看
不上了?),这就再次至少
在客观上肯定并强化了上海
叙事中的崇洋倾向。
但是,上海真的就只能
被这样来概括吗?当然不是

陈阳的新书《上海的“四
张脸孔”》,无论主观意图
如何,在我看来,似乎就是
要与上述几乎已成定式的上
海话语摆脱关系,另外发掘
一些上海的视觉表征,通过
对它们的讨论,以此丰富上
海的话语以及生产,加深对
于上海与上海形象的认识。
她书中的四个核心章节,分
别从以上海一江(黄浦江)
一河(苏州河)为代表的河
流、上海本地历史景点豫园
、上海全景图像的产制和日
常生活的摄影图像生产这四
个方面,来重新审视主要被
摄影这个视觉手段所生产与
表征的上海形象。当然,在
合适的时候,她也努力运用
其他媒介的上海表征来丰富
、深化她的主要通过摄影来
表征的有关上海形象的讨论

河流,是城市生长发育
的母亲。但是,在上海话语
中,依托海洋优势的黄浦江
占据了上海叙事的主流,因
为以外滩为代表的发达与现
代,无论经历什么样的时代
变迁,是上海叙事书写者难
以割舍的精华所在,当然成
为上海的“立面”,而且也具
有强烈的视觉性。而与上海
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苏州
河,则因为其并不那么耀眼
的外在面目而成为上海的背
面与暗部,不入上海书写高
手们的法眼。但陈阳试图通
过对两条河流的视觉表征的
讨论,给出并不简单的也是
别开生面的有关上海的历史
与空间形成的讨论。
同样地,处于上海老城
区的豫园,因为与传统的关
系而不是和“发达”与“摩登”
的关系,在上海形象的书写
中遭到冷遇。而陈阳从豫园
的视觉性和地方性着手,展
开对上海现代性中的“地方”
的讨论。她能够着眼于此,
其真意在于颠覆讨论、谈论
上海时的思维惯性。这也许
是她此书第二章的意图所在

而从空中可以看到什么
样的上海全景,这种全景在
什么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现代
性的幻影,则是本书第三章
关心的,也是其论述重心所
在。从空中俯视上海,确实
是了解上海的重要途径,而
观看技术的发展,对于认识
上海的面目带来了极大的便
利性与新的可能性。第三章
更多触及了新媒体的发展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的四张脸孔(都市形象的现代性之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209021
开本 32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06-01
首版时间 2022-06-01
印刷时间 202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06
CIP核字 2022045867
中图分类号 F299.275.1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