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们在识字之余,更好地理解领会《千字文》的丰富内容和深刻意涵,编者采用工笔重彩、三矾九染的传统技法,配合《千字文》的内容,精心绘制了一百二十一幅精美图画,把这本“字书”变成“图画书”,“图画里有故事,故事里有图画”,带领孩子们轻松走进这本古代识字经典。同时,为了让孩子们读一千个字,就可以跟“经史子集”来一次约会,编者整理出每句所涉的古代典籍,并在此基础上,绘成按成书先后排列的“《千字文》里的中华典籍表”,以及按典籍类别排列的“中华典籍智慧树”。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编者还对部分古代文化小常识作了浅近的解析。
周兴嗣(?-521),字思纂,祖籍陈郡项,生于安徽当涂姑孰。南朝著名大臣,史学家。梁武帝继位时,拜他为散骑侍郎。梁武帝为了教诸王书法,让大臣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周兴嗣就根据这些字编撰出了《千字文》。
读一本千字小书,就可
以跟经史子集来一次约会,
跟四书五经作一次交流。真
有这样的书吗?是的,真有
,《千字文》就是这样一本
书。
《千字文》是中国蒙学
三本读物之一,人们常说的
“三百千”,“千”指的就是《
千字文》。它是南朝梁周兴
嗣专为儿童编写的识字读本
,一经问世,就广为流传,
很快取代了当时的识字读本
《急就篇》。因为便于记诵
,流传广泛,人们还用它来
做账册编号、考场试卷编号
,甚至用作街巷的代号。《
千字文》很早就传入朝鲜、
日本、越南等国家,成为了
这些国家的读书人初学汉字
的课本。
《千字文》不仅是识字
读本,还是书法家的书法创
作内容,历史上很多书法家
都喜欢书写或临摹千字文。
直到今天,王羲之七世孙智
永书写的《真草千字文》,
仍是教育部推荐中小学生欣
赏的古代书法作品之一。
你可知道,为了编写这
总共二百五十句、一千个字
的《千字文》,周兴嗣可是
费尽了心血、愁白了头发。
南朝梁武帝极为重视王
室子弟的教育,又深爱王羲
之的书法。他命令大臣殷铁
石摹写王羲之书法作品中一
千个不同的字,作为王室子
弟的识字课本。可是,这一
千个字杂乱无章,不便记诵
。梁武帝就命令大臣周兴嗣
把这一千个字次韵成文。周
兴嗣博学多才,精通经史,
吟诗作赋,极富文采。他匠
心独运,别出心裁,把这一
千个不同的字,编成了四字
一句、句句用典、对仗工整
、朗朗上口的韵文。不仅文
辞优美,而且包罗万象,大
凡天文地理、历史人文、人
情世故、道德情操,都有涉
及。相传,周兴嗣为完成皇
帝交办的任务,耗尽心血,
茶饭不思,一夜之间,须发
皆白。
今天,《千字文》已不
仅仅是一本识字读本,还是
引领我们进入传统文化浩瀚
海洋的小百科。其中有古人
眼中的天地自然,更有祖先
留下的思想智慧,值得我们
从中含英咀华,吸取营养。
为了让孩子们在识字之
余,更好地理解领会《千字
文》的丰富内容和深刻意涵
,我们采用工笔重彩、三矾
九染的传统技法,配合《千
字文》的内容,精心绘制了
一百二十一幅精美图画,把
这本“字书”变成“图画书”,
“图画里有故事,故事里有
图画”,带领孩子们轻松走
进这本古代识字经典。同时
,为了让孩子们读一千个字
,就可以跟“经史子集”来一
次约会,我们整理出每句所
涉的古代典籍,并在此基础
上,绘成按成书先后排列的
“《千字文》里的中华典籍
表”,以及按典籍类别排列
的“中华典籍智慧树”。为了
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还对
部分古代文化小常识作了浅
近的解析。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参
考了清代汪啸尹、孙谦益的
《千字文释义》对《千字文
》进行篇章划分,参考了清
代《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
法对中华典籍进行类别划分
,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在正文中标出了参看典籍
及分类,经部用黄色圆点代
表,史部用蓝色圆点代表,
子部用绿色圆点代表,集部
用褐色圆点代表。
由于编者水平的局限,
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
批评指正,以便及时更正。
一灵文化
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