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家范法言集注太玄集注潜虚老子道德论述要(精)/司马光全集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司马光的《家范》《法言集注》《太玄集注》《潜虚》和《老子道德论述要》五种,全部为子部书。《家范》为司马光杂采经史,搜集古圣贤居家之嘉言懿行编成,凡十卷十九门,自祖、父、母至妾、乳母,并有论说。对家庭中不同身份、不同成员的行为具有示范作用,也反映了司马光的齐家理念。司马光对扬雄之学非常重视,于扬雄《太玄》《法言》皆有注,《法言集注》《太玄集注》即为其汇集前人所作,并自为疏解之“集注”,属于司马光在学术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比较突出地反映了司马光的学术思想。《潜虚》一卷,为司马光未完之作,却反映了司马光对整个宇宙、时空的认识,结合《资治通鉴》等著作,能更好地理解司马光的思想。《老子道德论述要》二卷,为司马光注《老子》之作,篇幅虽不大,却也是反映司马光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前人甚少注意。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目录 家范 法言集注 太玄集注 潜虚 老子道德论述要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家范法言集注太玄集注潜虚老子道德论述要(精)/司马光全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宋)司马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7755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682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410 |
| 出版时间 | 2022-10-01 |
| 首版时间 | 2022-10-01 |
| 印刷时间 | 2022-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986 |
| CIP核字 | 2022115024 |
| 中图分类号 | B244.99-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7 |
| 宽 | 160 |
| 高 | 4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