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细软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细软》这本诗集中,邵丽的这些诗,可谓是地地道道的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的抒情诗。这些诗在表达诗人的感情时,强烈、大胆、天然、毫无掩饰,除少数篇章使用了较为简单的艺术修饰外,几乎所有诗篇都是直抒胸臆。诗人胸中的情愫可谓倾泻而出,且直达诗人的抒情对象。

内容推荐

在邵丽的新作《细软》的诗作中,大部分是爱情诗。在当今诗坛,这样公开出版或者发表的爱情诗也为数不多了。“从你爱上我的那一分钟起/爱情与生命就/铸成一个浑圆”(《无极》)。“你说/你是种庄稼的好把式/那就再种一个我好吗/我不在意长成/麦子 玉米 或者蔬菜/但我必须是/长在你心田/最中央的那一棵”(《心愿》)。在这些爱情诗中,那些被诗人有意彰显出来的社会现实价值淡化了,但个人化的情愫却因此得以强化。从某种意义上讲,爱情本来就是个人化的东西。让爱情回到个体,也许正是她本然的去处。我们从《细软》中,也许更能感受到爱情诗作为纯粹爱情诗而存在的本体价值。

目录

我想你

这时我知道了

你是我的

光明

我是观音

我是你前世的情人

爱上茶

小鸟

你是你

回来

说傻话的女人

心疼

夜歌

我的天空

下午四时的电话

为你

在你醉酒的日子

一棵树的爱

我在你的路上

或许

致无尽苦难

每一个夜晚

今夜的等待

我是你的家园

我的爱情诗

初恋

思念一

思念二

我是谁

涨潮的季节

写诗的女人

细软

清晨的天空

苇子的爱

我选择了道路

白天和夜晚

关于爱上你

我要求你活着

写给桃花或者女人

无题

哭泣

请别让我哭泣

写给朋友迟来的爱情

给你

爱你

致小女人

无极

心愿

下雨的夜晚

致然子的爱情一

致然子的爱情二

写给小儿小女

想念

郏县东坡先生墓园祭拜

平安香

拜平顶山香山寺千手千眼

大悲观音菩萨

知青园

写给自由

粮食——写给毕业典礼上的女儿

写给女儿

父亲四周年祭

后记

试读章节

我想你

我想你

是一棵大树

我可以在树荫下

明媚地笑

我想你

是一座大山

我能够在你的胸前

纵情地哭

我想你

是一条河流

任凭我坐在你的水边

听风

我想你

是一个家国

我任意在你的屋宇下生出

一群吃草的麋鹿

可是爱人

我最想你的是什么

你是否知道

我想你

老去的那一天

我期待

你老年的顽劣

你重的或者轻微的痴呆

那时

你只要在你自己的身边

游走

我牵着你的手

你是我最疼的孩子

我手的力量

是你日子的全部

那时

所有的往事

都像一把拐杖

拄着我们的幸福

这时我知道了

这时我知道了

我可以是蔷薇

在道路两边的栅栏上

开到顽强

你说

别担心季节和雨

错过今天

明年还会有春

这时我知道

我可以在金水街的行道树下

很矜持地漫步

我用天真的眼神打量每一个夜晚

你说  看好车辆走过去

街的对面

会有另一个故事

爱人

我看不到你的影子

你说话的时候

把自己藏在了哪里

在月亮里

在月光下的云彩里

在小鸟的翅膀里

在树的枝叶里

在小贩们的喊声里

在车辆和行人的步履里

在拿起又放下的书页里

我找你

把眼睛都瞅坏了

把脚走疼的那一刻我知道了

你藏在我的身体里

在我的血管里

在我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里

在我的欢笑和疼痛里

寻找是幸福还是落寞

不用去问街口转角处等待的那个人

爱会用不同的方式丈量爱

即使这辈子我注定在路上

即使还有一百条路要走

你永远在

我的每一声脚步里

P1-5

序言

一个人的爱情诗 单占生

读邵丽近期的一些诗作,耳边总是响起一个声音,这声音来自中国古代的汉乐府《上邪》。在中国古代为数并不多的爱情诗中,这当是在后世流传较广的一首。究其原因,也许就在于这种呼天抢地的爱情表白的直接与强烈。读邵丽的诗而想到汉乐府中的《上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邵丽的诗给我留下的印象与这首《上邪》很是相似。因为有了如此的印象,我想起了当今诗坛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本在我的思维空间里存在过,也正存在着,但不怎么成形。因为有了对邵丽这些诗作的阅读,这些问题也就逐渐清晰起来。

邵丽的这些诗,可谓是地地道道的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的抒情诗。这些诗在表达诗人的感情时,强烈、大胆、天然、毫无掩饰,除少数篇章使用了较为简单的艺术修饰外,几乎所有诗篇都是直抒胸臆。诗人胸中的情愫可谓倾泻而出,且直达诗人的抒情对象。“这一切的一切 都只为你/天空澄明 池塘开满莲花/那微微的爱的疼痛/在每一声的呼吸里/和着我苦难的幸福/爱上你 只是我的一次脉动/可千万人的丛林里/我到何处寻找 另一个你/请别让我哭泣/我是你新生的孩子/是你大草原里的羔羊/我已经习惯/在你的注目里/沉鱼落雁/请别让我哭泣”(《请别让我哭泣》)。应该说在今日诗坛,是较少能读到这样直截了当的诗作了。在当今诗坛,不少人认为,诗与抒情,已经是一个不够“深刻”的话题了。诗可以“理性”,因为理性可以走向“深刻”;诗可以“非理性”,因为非理性可走向前卫或先锋。可以荒诞,可以去情感化,可以下半身,总之,可以用各种各样的“个人化”手段颠覆前辈诗人或在自己之前的诗人创造的一切,但就是不能采用诗坛那些已成为传统或即将成为传统的东西。我并不反对“诗与创新”这个命题,也并不怀疑不断地颠覆与诗的创新之间的关系与意义,更是理解“个人化”的选择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可能成就其创作个性的重要价值。至于“非理性”与“理性”的介入,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我看来,那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我看来,诗有多种可能,或者是,诗有无限种的可能。惟其如此,诗的创造性本质才能显现,诗人的创造性方可实现。古人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今天,我们可以说,诗不止兴观群怨,还可以“思”,还可以“命名”。也许,我把“思”与“命名”和“兴观群怨”并行论述并不合适,我只是在说,对诗的认识是可以多方位的。那么,创作呢?创作更不能是惟举一格。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人的情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确定了诗必然是多元并存的。基于如此认识,我认识到了邵丽直抒胸臆诗作的特色与价值。

在邵丽的诗作中,大部分是爱情诗。在当今诗坛,这样公开出版或者发表的爱情诗也为数不多了。我想,爱情诗作也许并不会太少,但在今天这个奢谈爱情的时代,这种纯粹的爱情诗当然也就“不宜”公之于众。然而,一个不谈爱不言情、没有爱情诗的时代是不正常的,甚或可以说是悲哀的。爱是什么?爱是心底的暖流与心尖的疼痛,是站在纷杂的现实对于纯净天堂的遥望,是生存的勇气与基石。“从你爱上我的那一分钟起/爱情与生命就/铸成一个浑圆”(《无极》)。就我的记忆而言,我不会忘记,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情感冬季的人们,在80年代初读到舒婷的有关“爱”与“爱情”诗作后,是怎样使自己丰富复杂的人性渐渐苏醒过来的,不会忘记舒婷的“爱”与“爱情”是怎样温暖了那个时代。我知道,那是一种“大爱”,昭示着一个“大写的人”的站起,也标出了那个时代作为一个人的高度。在她们背后,是一个以狂热为表象以冷酷为核心的残破时代的影子;在她的前面,则是一个春水在残冰下涌动的大地。爱,成了向旧时代告别的宣言,也成了向新时代进发的旗帜。而今天,我们也许无须再用“爱”来“微言大义”了,也无须再用“爱”作为反封建的大纛,更无须再用爱来作为挣脱枷锁的武器。但是,当爱失去“革命”对象之后,难道我们就不需要爱了吗?邵丽的爱情诗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爱,还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细软”,成为一个人包在包袱皮中、藏在匣柜之中那些珍贵的东西。在这些爱情诗中,那些被诗人有意彰显出来的社会现实价值淡化了,但个人化的情愫却因此得以强化。“你说/你是种庄稼的好把式/那就再种一个我好吗/我不在意长成/麦子 玉米 或者蔬菜/但我必须是/长在你心田/最中央的那一棵”(《心愿》)。从某种意义上讲,爱情本来就是个人化的东西。让爱情回到个体,也许正是她本然的去处。由此,我们也许更能感受到爱情诗作为纯粹爱情诗而存在的本体价值。

抒情诗靠的就是抒情,情就是其核心价值,爱情诗就是倾诉爱,爱在诗中得以纯然而本然。“我心中这样想/我就这样写下来给你”(《纯》),而且就这样写下来倾诉,依然“有坚硬的壳和细密的纹路”。这就是邵丽的诗,也是邵丽这个人。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博友在一篇博文中的一段话:“该娱乐的归娱乐,该凯撒的归凯撒。如果你活在‘当下’,并且拥有属于你自己的更真实的意愿,你就有的选择。”这段话大体显示了我对邵丽爱情诗的基本认知,也说出了邵丽这些不同于当下诗坛流行诗作的价值所在。

后记

过去我不怎么写诗。在我看来,诗歌是最难操纵的文学形式,即使在全民写诗的时代,我也惜墨如金,偶尔写一首,也是为了给自己看。我远远地距离着诗,实际上是为了尊重。我忘记是谁说过,文章没写好,就不要轻易写诗。

最近突然爱上了写诗,是缘于内心深处的一种断裂感。当然这种断裂一方面来自生活的不期而至,而另外一方面则来自常年以来的某种焦虑的存在。果真是人到中年百事哀吗?我相信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更相信认命后的解脱和无力感。

以上种种,促使我有话要说,而诗言志。总之,这是我写诗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我曾经把这本集子里的几首诗拿给朋友们看,击节者有之,默然者有之,批评者有之。批评者说,这些诗太自我,缺乏那种对人类的更宽泛的爱。

我觉得这纯粹是表扬,于我,尚觉得往自己的内心深处走得还不够远。

有一个现成的理由是,毕竟写这些东西不完全是为了自己。

我要把它献给我的那些亲如手足的朋友们,他们对我的好,使这个世界依然透亮和温暖。

献给我的女儿,她突然间懂事得像一个小母亲。

献给我的先生,他这一生被激情、困惑和苦难所覆盖。他的一首诗让我泪流满面,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用诗言说自己。

那首叫做《蝴蝶之死》的诗是这样写的:

我要把一只蝴蝶做成书签

它抖动的身体

被穿在

一根大头针上

如果没有我

最终它将裹在一堆落叶里

被清除出这个城市

而经过了这次疼痛

它将活在一本诗集里

并常常让我

看它飞翔的样子

很痛。

但我不知道这是人之痛,还是蝶之痛。

这是我写在诗的边缘上的一点感想,以为后记。

2010.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细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邵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52540
开本 32开
页数 1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7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10
14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9: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