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大学名师精品课程共享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是刘勇教授多年研究现当代文学的成果展示,全书共有二十七章,其中有对鲁迅、胡适、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戴望舒、萧红、苏曼殊、许地山、冰心、林语堂、废名等人的研究,对“京派”、“左联”、“文学研究的新坐标”、“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中国现代文学谱系”等话题亦有探讨,比如与“京派”有关的章节有第十七章:“京味”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第十八章:京派作家的文化观;第十九章: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第二十章: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北京”。总之,《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佳作。

目录

前言:开启心灵之门——刘勇教授访谈录(张弛 韩冬梅)

第一章:不读而还是经典的

 一、经典与“他人”无关

 二、经典又靠“他人”存活

 三、经典是活生生的

第二章:鲁迅对死亡意识的思考

 一、鲁迅研究的新问题

 二、死亡:鲜明沉重的主题

 三、生存:深层本质的观念

第三章:胡适“五四”时期的矛盾心理

 一、文化批判与继承传统

 二、激愤锐意与宽容务实

 三、社会解剖与个人重塑

第四章: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创造性思维

 一、“一个伟大的未成品”

 二、“一个伟大的解释者”

 三、一个锐意的尝试者

第五章:郁达夫与巴金的忏悔意识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忏悔意识

 二、郁达夫:赤裸的心灵自白

 三、巴金:为心中的上帝而忏悔

第六章:“不写而还是诗的”——废名创作的顿悟与禅昧

 一、“唐人绝句”之韵

 二、乡土田园之美

 三、佛教禅宗之趣

第七章:石评梅散文创作的情感特质——兼与萧红等人的比较

 一、遍尝人生苦难的苍凉

 二、直达人生的根本体悟

 三、抒情方式的独异风采

第八章:曹禺剧作“对宇宙间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

 一、《雷雨》:对人类根本命运的探究

 二、《日出》: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寻求

 三、《原野》:对宇宙神秘事物的沉思

第九章:李劫人长篇三部曲的“历史”结构艺术

 一、把握历史进程的巧妙连环

 二、展现“千奇百怪世相”的全景图

 三、侧视生活内涵的独特角度

第十章:戴望舒诗歌——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穿越

 一、现代派诗歌的“举旗人”

 二、对古典美的深情依恋

 三、穿越“雨巷”的求索者

第十一章:现实与魔幻的交融——从莫言到鲁迅的文学史回望

 一、魔幻与现实的文学史追溯

 二、莫言对魔幻与现实的经典性呈现

 三、鲁迅对魔幻与现实的历史性建构

第十二章:对现实人生与终极人生的双重关注

 一、苏曼殊:从宗教文化反观现代社会

 二、许地山:以现世态度探究终极意义

 三、冰心:用爱的哲学消解苦难绝望

第十三章:信仰缺失的批判——鲁迅对于传统文化的反省

 一、对中国原始宗教人文精神的体悟与评判

 二、中国原始宗教人文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

 三、权势崇拜与无所不在的“瞒和骗”

第十四章:鲁迅创作的心理文化解读

 一、心理批评和反批评:关于小说《明天》的论争

 二、人的意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三、爱情题材和反封建:鲁迅创作的潜在心理透析

第十五章:林语堂《京华烟云》的宗教文化意蕴

 一、亦孔亦耶的“信仰之旅”

 二、“道家女儿”的命运沉浮

 三、“现代庄子”的“一捆矛盾”

第十六章:《空山灵雨》——融合多重宗教蕴味的人生寓言

 一、三种不同的人格类型和审美表现方式

 二、一部融合多重宗教玄想的人生寓言

 三、认同苦难又寻求解脱与超越的主题

第十七章:“京昧”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

 一、北京:从记忆到梦想

 二、平民精神:北京文化的底蕴

 三、“京味”:小说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小说

第十八章:京派作家的文化观

 一、“京派”与“外乡人”

 二、京派作家的自然人性观

 三、京派作家的古典审美情结

第十九章: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

 一、京派作家的文化姿态

 二、京派文学的文化资源

 三、地域文学研究的文化空间

第二十章: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北京”

 一、新的研究热点:城市与文学

 二、北京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节点

 三、北京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

第二十一章:建构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坐标

 一、直面文学史真实的一次“对话”

 二、共时视角下的“先锋”与“常态”

 三、认知本体中的“精英”与“大众”

第二十二章:“新国学”讨论及其向度之观察

 一、逆潮而动——“新国学”提出的背景及目的

 二、以今化古——“新国学”的学科设想

 三、求知何为?——“新国学”的价值预设

 四、延伸讨论——“新国学”与“全球学术”

第二十三章:“底层写作”与“左翼”文学传统

 一、“底层写作”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二、“左翼”文学对“底层写作”的借鉴意义

 三、“写底层”和“底层写”的表达困境

第二十四章:“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的理论困境与实践难题

 一、“中国新文学整体观”的提出

 二、“跨代作家”时间体例上的整合难题

 三、“跨代作家”创作风格的一致性问题

 四、通史编撰的观念统摄问题

第二十五章: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学术研究的姿态问题

 二、如何评判文学本身的学术价值

 三、如何真正回到文学自身

 四、对“现代性”的提法保持清醒

第二十六章: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纵向时间贯穿的问题

 二、关于横向空间拓展的问题

 三、关于文学史向学术史提升的问题

第二十七章: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谱系研究的几层探索

 一、文学谱系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启示

 三、中国现代文学谱系研究的价值取向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大学名师精品课程共享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404879
开本 16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3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2013203842
中图分类号 I206.6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8: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