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现母亲(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实践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本土家教的“哈佛案例”,当今家教的《资治通鉴》!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命运不如习惯好!本书汲取中外教育实践之精华,汇集当今杰出父母经典案例,由著名教育专家、《发现母亲》作者王东华教授等本土专家执笔,共同助您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找到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办法!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套中外家庭教育经典案例丛书,精选数十位对当今中国父母极富指导意义的教育个案,并配以对中国家庭极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汇集在这里的数十个中外家庭虽属不同阶层,但他们都善学知教,因此在培养孩子“好习惯” “好成绩”“好人格”等方面都有许多难得的心得体会和做法。其极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实践,相信会给我们的父母以极大的启发。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认为孩子的“素质”,更多地是出自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优秀父母的成功经验,是当前中国家庭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读本,值得每一所家长学校、每一个政府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向其家长推荐,并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和参考。

目录

总序·向杰出父母们学习

 

阅读习惯:让孩子从小爱上读书

 01.创设良好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识字/006

 02.生活是孩子学习的最好课堂/009

 03.识字游戏让求知成为一种享受/012

 04.从儿歌入手,适时进入阅读阶段/015

 05.电视是孩子识字读书的好帮手/018

 06.用古诗词充实孩子的记忆库/022

 07.用成语丰富孩子的词汇/026

 08.让孩子在地图上畅游知识世界/029

 09.积极鼓励、引导孩子多看多问/031

 10.讲故事是教育孩子的最好形式/033

 11.猜谜语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好方式/037

 12.给孩子插上联想的翅膀/039

 13.早期识字阅读应防止的几个误区/042

 

道德习惯:在美德中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

 01.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人才/054

 02.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056

 03.为人父母之前就要做好角色准备/059

 04.早期教育从学说标准母语开始/061

 05.用心挖掘孩子的外语潜能/065

 06.教育的秘诀在于唤起孩子的兴趣/068

 07.随时随地丰富孩子的见识/071

 08.在有益的游戏中增长知识/072

 09.培养孩子学习上的好品质/074

 10.严格教育不会使孩子痛苦/076

 11.摒弃专制,保护孩子的判断力/079

 12.不能让孩子贪吃/081

 13.别让孩子在交往中沾染坏习惯/083

 14.教育孩子积极向善/087

 15.骄傲自大会毁灭英才/089

 16.绝不能让孩子有骄傲情绪/091

 17.我的教育绝不是智力至上/095

 18.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我的教育理想/097

 19.在备受瞩目中成长/099

 20.是上莱比锡大学还是上格廷根大学/102

 21.陪孩子读大学/106

 22.决定专业方向应该是18岁以后的事/109

 23.做一个幸福的人/111

 

生活习惯:会做家务事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01.要保证孩子的饭量和体育运动量/119

 02.从小就应该多方面培养孩子的爱好/121

 03.让孩子学会独自面对生活也要从小做起/125

 04.用责任感强化亲情/127

 05.爱劳动的习惯要尽早养成/133

 06.等孩子长大之后再学做家务事就太晚了/135

 07.不要过分满足孩子的欲望/138

 08.要关怀孩子但决不向他们的无理要求妥协/141

 09.培养孩子的坚毅性要从小事开始/143

 10.要尽量避免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147

 11.用理解和尊重来化解孩子的不当决定/150

 12.让集体生活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152

 13.让孩子在先进的组织中不断进步/156

 14.如何面对犯了大错的孩子/158

 15.文艺活动能够激发孩子的热情/161

 16.母亲要和孩子共同成长/164

 17.教育孩子不存在“没有时间”一说/167

 18.培养好孩子是我们母亲的神圣职责/170

 

沟通习惯:一吨言教不如一两身教

 01.面对生命的负数/177

 02.超越健康人/180

 03.“每月一句”:一串引路的灯/183

 04.做朋友式的妈妈/185

 05.用文学名著的力量教育女儿/187

 06.宽容不等于窝囊/189

 07.父母不是万能的/191

 08.贺卡上的警惕/194

 09.让孩子学会审美/196

 10.竞争中的友爱最珍贵/198

 11.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200

 12.寻找沟通的切入点/203

 13.恋前教育:家庭必修课/205

 14.一吨言教不如一两身教/209

 15.呼唤母爱的高境界/211

 

学习习惯:弱在哪里补哪里

 01.我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217

 02.在母亲羽翼下,我的心灵没有受到伤害/220

 03.有了女儿,我开始学做父亲/222

 04.对于婴幼儿,讲故事是个好办法/225

 05.从小就要打下良好的品行基础/228

 06.刚上小学时,女儿让我狼狈不堪/232

 07.和女儿的坏毛病打了八年持久战/236

 08.对于学习,弱在哪里补哪里/239

 09.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把父母当朋友/242

 10.校内校外,严格要求言行一致/246

 11.“抗挫折教育”:学生时代的重要一课/249

 12.高尚的榜样引领女儿前进/253

 13.书,塑造孩子精神世界的伟大导师/256

 14.只有爱,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258

 15.女孩子更要有识人的本领/261

 16.和老师一起面对孩子的早恋/265

 17.家长应该是台调压器/268

 18.夫妻不一致时,就一个人承担起来/271

 19.应试出成绩,全靠好老师/276

 20.负笈南洋,迎面就是“三道关”/279

 21.洗涤稚嫩,在新加坡走向成熟/282

 

应试习惯:课前预习,学习才能处处超前

 01.穷人要想出头,只有靠孩子/290

 02.小孩子的天职就是刻苦念书/292

 03.要想念好书,先要定好性/294

 04.利诱和打骂有时是必要的/296

 05.让孩子尽早找到竞争对手/300

 06.学有余力,就让孩子去上课外辅导班/303

 07.课前预习,学习才能处处超前/307

 08.超前念书,就不能跟着学校的脚步起舞/310

 09.“七心一法”:学习无往而不胜的“利器”/313

 10.孩子的成绩,维持水准远比考第一重要/318

 11.如何让孩子大考时超水平发挥/321

 12.让一天变成48小时/326

 13.后天的努力远比天赋更重要/329

 14.随时随地都是教育孩子的机会/332

 15.家庭和谐是孩子学习进步的源泉/336

 16.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孩子能为社会贡献/338

试读章节

用心挖掘孩子的外语潜能

我从小威特3岁半时开始教他认字,但绝不是强迫性的。“不能强迫着教”,这是我在教育方法上一贯的原则。不管教什么,我总是首先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开始教。

教读书也是这样。我先给小威特买来小人书和画册,非常有趣地讲给他听,并且说:“如果你能认字,这些书你都能明白。”借以刺激小威特的幼小心灵。或者干脆就不讲给他听,只对他说:“这个画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没有功夫给你讲。”这样就激发和唤起了小威特一定要识字的想法和心愿,这时我才开始教他识字。

但是,我教孩子识字的方法同学校里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

我首先到打字行,买来10公分见方的德语字母印刷体铅字、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各10套。然后把这些字都贴到10公分见方的小板上,以游戏的形式教字。当然先从元音教起,接着以“拼音游戏”的形式在玩耍中教小威特组字。也许人们对这种方法比较陌生,但我使用的效果挺好。

德语字母只有26个,加之德语的发音并不像英语那样不规则,所以小威特很快就学会了读,即没有学习所谓读法就掌握了读。而一掌握了读,小威特就知道了更多的词汇,并且由于学的是标准德语,所以很容易就能读书了。我觉得这一点对家长很有参考价值,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语言的障碍。

西方语言,不论德语、英语、意大利语、法语,都多少有点儿相似。所以小威特能用德语自由地阅读后,又马上开始学法语,那时他才6岁。

只用了1年的时间,小威特就可以用法语自由阅读各种法文书籍了。之所以学得这样快,是因为他的德语知识非常丰富。与此相反,我认为学校里学生们之所以感到学外语非常困难,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母语太差。

小威特学完法语后,又马上开始学意大利语,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这时我认为,可以教他学拉丁语了。

在西方国家,学习外国语一般都规定首先从拉丁语学起。但我觉得这样做过于勉强,因为只有从与德语最相近的法语开始学起才是合乎逻辑的,所以我采取了上述顺序。

拉丁语即使对于西方的孩子来说学习起来也是相当难的,是所谓让人头痛的语言。因此,我是经过了相当的准备以后才开始教他的。即在教拉丁语之前,先把威吉尔写的《艾丽绮斯》的故事情节、高超的思想、漂亮的文体等讲给小威特听,以唤起小威特的兴趣。还给小威特讲,要成为一个卓越的学者,就一定要学好拉丁语等。

小威特7岁时,我就常常带他去参加菜比锡音乐会。有一次在中间休息时,小威特看着印有歌剧歌词的小册子对我说:“爸爸,这既不是法语也不是意大利语,这是拉丁语。”

这时我就说:“不错,那么你想想看,它是什么意思?”

小威特从法语和意大利语类推,基本明白了大意。他说:“爸爸,如果拉丁语这么容易,我很想早点学。”这时我觉得条件已经成熟,开始教他拉丁语,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小威特就学会了。

然后小威特开始学英语,学完英语后又学希腊语,前者用了3个月,后者用了6个月。这样小威特到8岁时就能够读荷马、波鲁塔柯、威吉尔、西塞罗、奥西安、费奈隆、弗罗里安、梅塔斯塔西奥、席勒等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罗马等各国文学家的作品了。

只要能尽早开始好的教育,不使孩子的能力枯死,那么孩子们就完全可以具备这种才干。我认为爱自己的孩子,就不应该拔苗助长,干一些有害于他们健康发展的傻事。表面上的爱只会有害于他们,如果真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当把心用在理解孩子的心理和对孩子的教育上。如果像狗那样去爱护孩子和抚养孩子,就不成其为人了。

这些话又扯远了,我还是再来谈谈我在教授外国语方面的几点体会吧。

第一,我采取了“与其背莫如练”的方法。我并没有系统地教语法,因为即使教孩子语法,孩子也不会懂的。诚然,对大人来说,以语法为纲来学习外语是有效的。但是对孩子应该用“与其背莫如练”的办法。任何一个孩子,不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学会了本国语言的吗?

第二,孩子们听故事是百听不厌的。大人读过一遍小说,就不想再看了,而孩子们却乐意多次地反复听相同的一个故事。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以大人之心去推测儿童的心理。我在教育小威特时正是抓住这一秘诀,在教外国语时,让他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去读同一个故事。比如在读安徒生童话时,既让他用德语读,又让他用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读。这一方法在教育过程中非常行之有效。

P65-67

序言

一、我们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套丛书

自从前几年第一波家教图书热之后,就有不少人认为我们家教个案类的书籍太多了,甚至有些专家也这样认为。不仅如此,报上更是时常有论调出来,认为这类案例性书籍还可能会误导家长,因为孩子一人一个样,这些家教的个别经验并不应该广为传播……

对于这样的看法,我们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我们的理由是,虽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但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共性的东西,如果连这些共性的东西都不去借鉴和探讨的话,都要靠我们的家长们一个一个地“试错”解决,家长和孩子们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未免也就太大了。

这就如一个人的身体成长一样,孩子刚出生时医生就会告诉我们谁是超体重儿、谁是正常体重儿,谁又是低体重儿。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些呢?难道是体重歧视吗?难道医生们不知道每个孩子不一样吗?原来这三类体重儿对应着不同的养育建议!而这三种体重儿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他们不同的养育建议又是什么呢?是大量科学测量后的统计数据……

家教个案的总结正是这一个个科学数据的积累。而我们之所以对家教个案有这样不清醒的认识,是因为全社会对家教问题认识的不足,这种不足包括一些专家在内。

其实,家庭教育是一种很特别的教育,就像企业管理一样,不仅要有原理性的东西,更要有实践性的东西。家教专家和优秀父母的关系,正如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一样,一个是理论性的,一个是实践性的,两者缺一不可。松下幸之助、韦尔奇等都是企业家,他们的企业同中国企业、同世界各国企业的不同要比两国家庭教育的不同大得多,为什么他们的经验被全世界的企业家被奉为圭臬,难道各国的企业家们不知道可能会被“误导”吗?

所以在哈佛这样的地方,对于企业管理,他们更看重案例教学:没有特殊性就没有一般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当前的家教案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经过整理后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了,而没有案例佐证的所谓家教理论其实是没有说服力的。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这些年来我们一直着力进行这类家教个案的收集与整理。

二、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达到什么目的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挑选那些能够代表当今中国家教的典型个案,来展现当代中国家教的最新成果、发展和问题,从而为更多的家长提供帮助和借鉴。而对于那些堪称经典的国外家教案例,只要对我们家长有益,我们就会尽力收录进来。我们希望通过那些集于一书的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家教个案,能像镜子一样折射出我们这方面的进步与落后,并进而带给我们更多更深的思考。

当然,我们希望数十年后,当人们面对这些能够反映和代表一个时代的家教案例时,能够由衷地感谢我们保存了这么好的一段家教历史,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对我们现在工作的最大肯定了。

总之,我们希望能将这套丛书编辑成当前国内集实用、系统、权威于一体的一套大型丛书。

三、我们的个案选择标准是什么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们认为以下三点是重要的。

第一,个案中的孩子和问题必须是相对典型的。这些孩子和问题与其他同等条件下的其他孩子、问题相比必须是典型的,这是这项研究的基本要求。而之所以说相对典型,是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不一样,男孩和女孩不一样,正常孩子和残疾孩子更不一样,因此不能以某种绝对标准,如博士、教授、作家、董事长等头衔或职务来衡量。再说这个世界上原本也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因此,尽管个案中的孩子或有不少闪光的荣誉或有不少严重的问题,但仅以此表明这种个案的值得研究之处,而不是去向社会鼓吹、炫耀或招徕什么,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和反复需要说明的。

第二,个案中的孩子必须是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紧密相联的。不可否认,有一些孩子的成才或犯罪更多地要归因于其他一些因素,而不是他们的父母。如一些从小离家的运动员,就更多地得益于教练的指导和帮助等,因此这些人的成才不在这项研究之列。对于那些成功父母,我们所要选择的是那些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家庭教育专家”的教子经验;而对于那些问题孩子,我们则要找出其父母和孩子问题的对应关系。

第三,个案中所总结的经验或教训必须是其他人可以借鉴的。就像为了提高外语水平而将孩子送到国外等等,这些方式固然有效,但却不是其他更多入所能借鉴的,因此同样不作收录和推荐。

四、我们的工作难度在哪里

对于成功经验类的个案,目前我们的来源大致有三种:一是国家相关机构组织的优秀家庭、优秀家长的评选材料;二是有关媒体和同行提供的优秀家长的事迹;三是优秀家长的自荐。

在广泛搜集优秀家教个案的同时,我们更严格审定所要分析的个案。一般要求案主自己先将经验详细阐述,然后再由有关专家与作者一步一步地进行沟通,以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此,常常一个个案的最终完成要达数年之久。而本丛书中大陆家教个案的绝大多数案主都曾到过我们研究所。之所以要特别说明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想尽可能地严谨,而不愿让一些道听途说的所谓“经验”流向社会。

在所有这些工作中,我们感到最难的是这些个案的分析、研究与整理。

很多优秀家长尽管是出色的教育实践家,但由于时代所限,他们甚至没有读过书上过学,有的不仅不能将自己的家教实践形诸文字,甚至连口头表述都存在困难。然而他们的教育实践又确实做得好,如果任其埋没,不仅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损失,也是后世家庭教育研究的损失。这样,我们就必须对他们的教育经验进行再发现、再挖掘。

这是一个艰苦的“开矿”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地深入、深入、再深入,才能挖掘出他们教育的真金;这又像是一次次艰难的考古,我们只能通过他们教育的碎片,一点点再现他们教育的“全息影像”,以求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

因此,对于案主那些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的家教经验,我们会特别加以推荐。由于集于一书的各家观点不一,常常会让读者以为互相矛盾,如有的家长主张跳级,有的反对跳级;有的家长主张严格,有的主张宽松;有的主张要考第一,有的主张适可而止……这些观点看似抵触,实则正是家教辩证法的引人入胜之处。我们也希望通过此举,鼓励广大家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实践中勇于创新,在不断丰富我们家庭教育宝库的同时,也给后人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研究空间。

从这辑开始,我们终于收入失败教训类的个案了,尽管从编辑这套丛书时起我们就想做这方面的工作,可一直没有做成,原因是这样的典型个案很难找到:失败的父母不好意思写出来——教子失败本身就是一个大打击了,家丑怎可外扬;失败的孩子也是写不出的——因为犯罪的孩子大多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他们没有这样的水平能够反思出自己的行为同父母教育的关系,就是认识到了也没有水平把它写出来,就是有水平能够写出来也未必敢真的下笔去写,因为这类揭父母短的文章,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既给人不孝也给人诿过的感觉,所以直到今天这样的个案在我国少之又少……

所以,希望能有更多的同道者能为我们多多提供这样的案例,这种失败者的教训也许比成功者的经验更珍贵,更值得广大父母借鉴。

在此,我们也想对有这类教训的父母和孩子说一声:请大胆地写出这些吧,为了更多的父母和孩子!

五、我们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虽然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但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这些努力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热情肯定和支持。

当我们的第一批个案以《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书名推出后,读者的来信便如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来,他们纷纷赞扬该书既有具体方法,又有理论深度,甚至每一小节都极为精彩,让人一读就放不下;认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把这么多优秀的家教经验集中起来,省了家长们很多力气……

在得到读者肯定的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给予了该书更大的荣誉,该书先后入选全国妇联“世纪父母读书活动”用书,南京市第六届读书节“我最喜爱的十部书”,深圳市第二届读书月推荐书目,2002年全国文教类优秀畅销书前十名,全国众多家长学校用书等等。

我们的工作还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北京晚报》等十余家报纸对该书进行了长篇连载,《读者》等数十家杂志作了长篇选载,《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楚天都市报》《齐鲁晚报》等近百家媒体作了广泛报道。全国众多相关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的《当代教育》、北京电视台的《我的父亲母亲》、山东电视台的《天下父母》等栏目,以及一些报刊,还与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我们正在总结的国内外家教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类的个案还有数十个,我们希望每一个都能给中国父母以真正的启迪,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并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经典!

2001年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评比中,我们第一辑中的作者之一苏杭老师荣获了“提名奖”,此后不久,吴章鸿、钱丽芳、顾今昔、蔡笑晚、钟沛等杰出父母相继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我们相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期待和希望有更多的杰出父母,能通过这套系列丛书走向社会!

六、我们的感谢

家庭教育在我国重新受重视的时间还不长,母亲教育更是才刚刚开始。尽管如此,这项工作正在迅速而广泛地获得政府和群众的支持。

200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韦穗同志呼吁:要“把母亲教育列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2005年“两会”期间又有政协委员继续提出:抓好母亲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全国妇联一直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重视母亲素质的提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同志,更是在天津市妇联“母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上批示:“母亲教育工程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系统工程。认真搞好此项工程,于国、于民、于家都十分有益,可以讲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全国妇联的积极倡导下,各级妇联组织为提高母亲素质做了大量的工作。

广东省妇联的妇女读书活动这些年一直做得非常好,省妇联原主席林惠俗同志说:“母亲在培养下一代、推动家庭美德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东毗邻港澳,在母亲教育这个问题上也得风气之先,在倡导尊重母亲和重视家庭价值方面功不可没。

天津市的“母亲教育工程”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05年更是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母亲文化周”。将母亲教育列为政府的一项工作,天津市政府在全国带了一个好头。目前湖南、新疆等地也已启动了大规模的母亲教育工程。  南京扬子石化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员工素质很高,难能可贵的是,企业的同志非常重视母亲教育。工会领导刘国霞同志说:“现在女职工最关心的除工作外就是孩子的教育,过去是不知道要教育孩子,现在是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帮助女职工教育好孩子,就是给她们解除了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是为企业解除了最大的后顾之忧!”为此,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深得职工欢迎的活动。

有这么多的组织支持,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相信中国的母亲教育事业一定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事业,必有志同道合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现母亲(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实践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东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38252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9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9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