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榆斋弦音(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玲是诗人、学者、著名翻译家。《榆斋弦音》精选了他的散文和随笔,包括父亲的故事、我的中学时代、“小蛮女”记趣、语塞与无语等,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是一本了解张玲的好书。

内容推荐

人文学者的知性是向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敞开的,他们的目光是向全世界各种事物投射的。其散文随笔的题材,自是更为丰富多样,投射观察的目光自是更为开阔高远。

《榆斋弦音》是诗人、学者、著名翻译家张玲的散文作品集。《榆斋弦音》精选了他的散文和随笔,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

目录

中国的、外国的月亮

悬石坛遐思

嗨!尼亚加拉

未名湖,我的镜子

海燕今昔

初度儿童节

年节一乐

冬之籁

山海祭

 ——悼先父张谷若先生

高山白雪

红果寿吾师

画眉深浅人时无

美妙一瞬话当年

这两位纠结于心的老人

 ——狄更斯、罗孚

识英雄于“未遇”

 ——威廉·泰尔乡里行记

锡雍,你载了多少沉重!

卢塞恩四奇

平遥·阿维农·呼唤绿

专访与邂逅:库克船长

译家的旅次自由联想

地灵人杰说不尽

当初那个鲁宾森

美德共修名长存

旱夭诗人的不归路

蚀后月更明

伦敦北头谒马恩

 ——游学日记二则

心潮在这里澎湃

 ——巴黎拉雪兹神父墓地

风雪觅芳踪

处处邂逅斯蒂文森

泰晤士河畔的铭文

塔与诗人

再访那个奥斯卡

在美妙的都柏林城

皓首天涯任翱游

试读章节

中国的、外国的月亮

只有正月十五的月亮,堪称冰轮。皎洁清冽,当空高悬,像青石板上镶着一块羊脂玉。今年灯节的月,分外明亮,禁燃鞭炮和使用无铅汽油,应占头功。我和张扬夙喜中秋和灯节赏月。眼前中秋在即,对那提早上市的满街月饼,倒并未十分在意,一心只盼届时遇上个好天气,而不是满天土红色的污浊。正月十五那天,面对冬季的皓月,真是心旷神怡,不禁想起外国月亮比中国月亮如何如何的那个掌故,于是对张扬戏言:“这一回,在这儿的外国人,也该说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了吧!”

去年中秋,我俩倒是好好看了看美国的月亮。那是到科罗拉多州博鲁德市的第二天。居停主蒂姆夫妇特意准备了中式菜肴,甜点,是我们从旧金山中国商城那带来的广式月饼,这让我们几乎忘了他乡逢佳节易于产生的乡愁。饭后,他们上楼准备次日授课,我俩则排扉跨上阳台,对月凝神。

博鲁德是一座美丽古老的山城,我们的住所就在城郊山麓。中秋又值雨后,空气格外甘醇。眼前林木葱茏的群山和翠绿芊绵的草场依稀可见。我俩自然而然又谈论起中国和外国的月亮。其实我们中国人向来还是喜欢故乡的月胜过他乡;不然,1000多年前的大诗人杜甫,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呢?固然,杜甫似乎没出过国,他的比较,仅限于国内,那么他那时的故乡,显然是未遭空气污染之害的。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我在大西北也常见到令人赞叹的月,那也是因为那里地广人稀,大气明净。那里正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们还看到过一次红色的月亮,像初升的太阳,只是少些光焰,那是在英格兰西南海岸的韦默斯海滩,距今已近四年。那日是哈代年会的第五天,白天和晚间的学术和娱乐活动均已结束,圣玛丽教堂的音乐会散后,仍有30余会众麇集不去。大家相呼相携,分头坐人十几辆轿车,顿时,马达嘶嘶,汽车如离弦之箭,鱼贯向韦默斯进发。

这是历届哈代年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特别余兴活动,在午夜的韦默斯海滩上,由会员自己朗诵哈代诗歌。

汽车纷纷在海岸停车处停靠后,哈代的诗友——有英国本国人、有美国人、日本人、叙利亚人,还有我和张扬两个中国人——横穿滨海大街,沿梯走下防波堤.在砾石海滩卜席地而坐。哈代学会主席吉布博士率先开场朗诵,随后大家一个接一个举手报名,起身朗诵,争先恐后,从不冷场。

韦默斯是哈代青年时代工作、居住过的地方,也是他小说中常见的地理背景,正如他在《还乡》中所记,它那“弯曲的海岸,像一张弓,环抱着一片明镜似的海水”。白天看,这里玲珑小巧的旅馆鳞次栉比,漆刷得一片雪白,在窗前阶下色彩缤纷的花草装点之下,更加光辉夺目;海滩路边,游人如织。此时将近午夜,游人散去,花草人梦,除有海潮声声叹息,万籁俱寂。游学英国期间,在家庭小聚或大庭广众之中,常常遇到不见经传但却修养有素的人朗诵诗歌,也常感到英诗不是看懂而是经过朗诵才能懂的。坐在韦默斯海滩,听哈代的诗从这些真正理解他的人口中诵出,乍嗔乍喜,或悲或愤,音调表情变化多端,间有交响乐铜镲似的潮声伴奏,更加感到这些诗仿佛不是从文字语言,而是从语流音韵就能听懂大半。我素有朗诵癖,80年代首次参加哈代年会,在大会上朗诵了哈代的反战诗《伦敦的妻子》,先用英文,后用自己的中文译文,当真曾得满堂喝彩。此时听着一首首动人的朗诵,不免有些技痒,无奈初次参加这项活动,事先毫无准备,未敢造次一试。

“看,月亮!”不知是谁首先发出惊叹,众人随声将目光全都投向海天交界之处。那里,橘红色的月亮,巨大如轮,冉冉升起。

“让我读一首哈代咏月的诗!”一位诗友立即朗诵起来。我在聆听之余,突生一种略带不平的遗憾:只因我们的语言不及他们的普遍通用,我就无法将我们民族那些字字珠玑的诗词佳作直接介绍给他们!突然,一阵心血来潮,我趁这首月亮诗读完,举手起身跑到大家面前,站在抵及脚踵的浪头,先以“散文”作开场白:“中国富有诗的传统,诗作言简意赅,意象丰富,音韵明确,是民族文学中的精华。”随后,就以自幼说唱读诵所用的纯汉语普通话,给这些一点不懂汉语的外国人背诵了李白的《静夜思》。(附带说一句,那嗓音合着水音儿,真比平常清亮得多。真的,我自己能听见!)这首中文诗读罢,张扬又用英语做了一番释义。随后是一阵空前响亮的掌声。后来两天的会上,很多人来问我们中国诗的问题,两位女士还告诉我,她们直接从我读的中文,也能懂得其中的含义。

夜已阑珊,诗友们纷纷起身离开海滩。我俩和我们的英国老友塞尔维亚一起,走向停车场。不知什么缘故,张扬突然轻声唱起:“红旗在飘扬……”没想到塞尔维亚会随声附和:“嘿,工人阶级团结统一……”这是二战中流行的群众歌曲,张扬是跟当年来华的一位美国专家学会的;塞尔维亚年轻时是工运积极分子,所以对它十分熟悉。

我左手挽着塞尔维亚,右手挽着张扬,三人边走边唱,步调齐整,快捷而又充满活力,真像又都回到了英气勃发的青年时代。登车前,回首再望那海上明月,又红又大,像一轮旭日高悬天际,仿佛黎明已提前到来。

1998年3月18日

P1-5

序言

柳鸣九

深圳海天出版社似乎颇有点“散文随笔情结”,前几年,他们请季羡林先生主编了一套“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丛书,效果甚好。于是,他们再接再厉,去年又策划出新的书系“世界散文八大家”。可惜此时季老先生已经仙逝,他们只好等求其次,请柳某出面张罗。此“世界八大家”,召集实不易,飘洋过海,总算陆续抵岸。但书系尚未全部竣工之际,海天又策划了一套新的文丛,以现今健在的著名文化人的散文随笔为内容。大概是因为柳某与海天已有一次愉快的合作,自己也常写点散文随笔,又身居“人杰地灵”的北京,便于“以文会友”,于是,海天又要柳某出面张罗。这便是这套书系产生的来由。

什么是散文随笔?前几年,一位被尊为大师的权威人士曾斩钉截铁地谓之为“写身边琐事”。我曾努力去领悟其要义,但就自己有限的文化见识,总觉得这个定义似乎不大靠谱。就“身边”而言,散文随笔的确多写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但远离自己的人与事入文而成经典散文者实不胜枚举;就“琐事”而言,散文随笔写人写事确讲究具体而微,知微见著,以小见大。但以经国大业,社稷宏观,高妙艺文,深奥哲理为内容的名篇也常见于青史。不难看出,对于散文随笔而言,“题材不是问题”,任何事物皆可人散文,凡心智所能触及的范围与对象,无一不可成就散文也。故此,窃以为个人心智倒是散文的核心成份。那么,究竟何谓散文呢?散文的基本要素究竟是什么呢?如果用定义式的语言来说,散文就是自我心智以比较坦直的方式呈现于一定文学形式中,而自我心智者,或为较隽永深刻的自我知性,或为较深在真挚的自我感情。说白了,如果是思想见解,当非人云亦云,而多少要有点独特性,多少要有点嚼头与回味;如果是情感心绪,那就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本色的、率性的,而要少一些矫饰,少一些虚假,少一些夸张。是的,尽可能少一些,如果不能完全杜绝的话。诗歌中常有的那种提升的、强化的、扩大的感情似乎入散文不宜,还是让它得其所呆在诗歌里吧。至于“一定的语言文学形式”,不外意味着两点,一是非韵文的,这是散文有别于诗歌的最明显的标志;二是要有一定的修饰技巧,一定的艺术化,这则是散文随笔不同于公文告示、法律条文、科普说明以及各种“大白话”的重要标志。

这便是我所理解的散文随笔。我在自己的学术专业之外也经常写一些散文随笔,就是按照自己以上的理解来“炮制”的。今天,我被委以主编重任,也是按照自己以上的理解来操作的,至于我在自己的散文随笔中是否完全实践了自己的理念,是否达到自己的理念,在这次主编工作中是否有不合理、不人情的要求与安排,那就很难说了。呜呼,知与行的脱节与矛盾,人的永恒悲剧也。

出版社策划这个书系的时候,规定约稿对象为当今的文化名家。当今的文化名家种类何其多也:有在荧屏上煽情与讲道的主持人,有靠摆Pose与哭功而大富特富的影视大腕,有靠搞笑与搞怪的演艺奇才……人人都在写散文随笔,这大有成为当今散文随笔的主旋律之势。但按我个人的理解,这里所讲的文化名家不外是两种人,即具有作家文笔的著名学者与具有学者底蕴的著名作家,这两者的所长正是我对何为散文理解中所谓的“心智”这一大成份。由于我自己的圈子所限,这一辑的约稿对象全是上述的第二种人,即具有作家文笔的著名学者,而且基本上都是弄西学的学者或游学国外多年的学者,多散发出一点“洋味”的人。

学者写散文似乎有点“不务正业”,有点越界,侵入了文学家地盘。但对于学者来说,特别是对人文学者来说,却完全是性之所致,是一种必然。他本来就有人文关怀、人文视角、人文感情,这种心智状态、心智功能,一触及世间万物,就莫不碰撞出火花。只要有一点舞文弄墨的兴趣、冲动与技能,自然而然就可以产生出有点意思的散文随笔了。虽说舞文弄墨也是一种专门技能,需要培养与操练,但对于弄西学的人文学者来说,整天在世界文库里打滚,耳濡目染,这点技能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况且,人文学者于散文更有自己的优势,毕竟,他的知性是向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敞开的,他的目光是向全世界各种事物投射的。其散文随笔的题材,自是更为丰富多样,投射观察的目光自是更为开阔高远。而得益于世界各种精神文化的滋养,其可调配的颜色自是更为丰富多彩:说不定,也许我们这个时代有意思的散文随笔正是出自学者笔下呢,学者散文实不容当代文学史家忽视也……

不能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就会变成“王婆卖瓜”啦,不过,我还是相信,这一辑学者散文也许能给文化读者多多少少带来一点不一样的感觉。

2012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榆斋弦音(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705173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7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92
13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