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教育”研究与实验,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艰难的研究课题,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究,试图能找到一条转化后进生的成功之路。
如何认识和转化后进生,是教师们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也是本书要探讨和阐释的内容。书中通过分析整合众多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在融汇大量鲜活案例的基础上,以新颖的创作手法、活泼的编排体例和情真意切的教育语言从九个大的方面阐述了怎样对后进生的转化。
图书 | 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修订版)/教师技能提高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后进生转化教育”研究与实验,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艰难的研究课题,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究,试图能找到一条转化后进生的成功之路。 如何认识和转化后进生,是教师们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也是本书要探讨和阐释的内容。书中通过分析整合众多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在融汇大量鲜活案例的基础上,以新颖的创作手法、活泼的编排体例和情真意切的教育语言从九个大的方面阐述了怎样对后进生的转化。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分析整合众多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在融汇大量鲜活案例的基础上,以新颖的创作手法、活泼的编排体例和情真意切的教育语言从九个大的方面阐述了怎样对后进生的转化:如何正确认识后进生;坚守对后进生的教育之爱;唤起后进生向上的信心;解开后进生的“心结”;有针对性地解决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加大对后进生的学法指导;提升后进生的自身能力;善用工作技巧来解决后进生问题;走出教育后进生的误区。本书有较强的可读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对教师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有提供实际性的参考和切实有用的帮助。 目录 第一章 正确认识后进生 好学生与后进生:教师的一种观念而已 把“后进生”从教师的字典里抹去 不以分数论英雄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 面对学生,请“一碗水端平”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第二章 对后进生的爱与尊重 恨,铁就能成钢吗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学会尊重 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 爱无定式 第三章 树立后进生学习的信心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塑造信念,给后进生以灵魂的支撑 为后进生创造闪光的机会 评价后进生:善于从沙子里发现风景 期待,有时也是一种动力 “无情”的批评,“有情”的表达 第四章 扭转后进生的消极心理 准确把握后进生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需要 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 消除后进生的逆反心理 引导后进生走出青春的迷茫 辅导好精神空虚的后进生 第五章 如何解决后进生的“问题”行为 理智对待“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 矫正后进生的课堂违纪行为 让后进生告别说谎行为 从改善认知入手,纠正后进生中的偷窃行为 疏导和化解后进生的群体行为 第六章 对后进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指导后进生制定学习计划 指导后进生课前预习 指导后进生上好课 指导后进生复习 指导后进生做作业 指导后进生做好课外练习 指导后进生提高应试能力 教会后进生学习比教会后进生知识更重要 第七章 后进生自身能力的提高 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训练后进生的想像力 开发后进生的思维能力 增强后进生的记忆力 提高后进生的注意力 第八章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技巧 “以静制动”,“视而不见” 适时“增担加压” “激将”,有时也能“点石成金” 注重暗示效应 巧抓教机,立足于拉 寓教育于谈话中 用多元化的手段拓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空间 多管齐下,形成对后进生的教育合力 第九章 教育后进生的误区 不要动不动就“态度挂帅” 面面俱到、面面俱损 不要“草木皆兵”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抓反复,反复抓 反思自我,让后进生“流浪的心”回归课堂 试读章节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穷,但如果与衣衫褴褛者相比,你必定有一种富人的自豪感吧?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工资太低,但当你得知在偏远的山区,教着同样内容的教师,每月的工资只够吃青菜、萝卜时,你还会觉得低工资是问题吗?同样的道理,当你觉得自己挺有自信时,突然发现一个又高又大的人站在你面前,一种天然的危机感油然而生,自信像老鼠一样溜之大吉。以上这些例子,只是想证明一种观点:对于穷与富,只是一种观念而已。同样,对于学生的好与坏,也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而已。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太笨。“现在的学生实在是太笨了。连26个字母都背不出来。”“这还算好的,我们班还有更笨的学生,昨天当着你的面背会了26个字母,可今天照样不会背。”也经常听到学校抱怨生源太差,甚至连各县教育的龙头老大——县中或者县一中,同样持这种观念:这几年学校扩招,把原本不应该到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招了进来,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呀。姑且不论如果学生自己捧着教材就会熟背26个字母,还需要教师做什么;也不论这位抱怨生源太差的教师,是否也是因为扩招才被招进这所学校的,事实上,在每位家长眼中,不管教师是如何看待学生的,这些学生都是家长眼中最为聪明的孩子。对学生的评价与定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并不是学生的智商因人而异,而是因为教师与家长看待学生的角度不同,理解学生的观念不同。 当孩子在父母千教万教之后,开始叫出第一声“妈妈”时,我们为自己孩子的绝妙表现而惊喜,也为自己的教育能力而惊叹。于是,我们不断地教孩子叫“爸爸”、“爷爷”、“奶奶”,再接着教“叔叔”、“阿姨”、“姑姑”、“伯伯”。孩子每会喊一个名称,大家都会夸这个孩子聪明,于是孩子不但乐于继续叫你,还乐于去学习更多的名称。 可到学生学会喊“老师”时,这种学习的心态与学习的成就感,就慢慢消失了。这不能怪我们的教师,而是因为有太多的孩子叫“老师”,于是教师不得不区分哪个学生叫得最“好听”,哪个学生叫得最“亲切”,哪个学生叫得最“标准”。当教师按照以上标准,把这些孩子区分为三六九等时,只有很少的孩子会延续在家中获得的学习成就感,更为可怕的是,教师对孩子的评价,还会慢慢传染给孩子曾经叫过的名称那里,比如“伯伯”、“姑姑”、“阿姨”和“叔叔”,于是这些曾经夸奖过孩子的人,又开始改变自己的初衷,接受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对孩子的专业评价,当然这个评价很少是令孩子们有自信心的。当大家都认为孩子不甚聪明时,作为社会人的父母,也就难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了,尽管他们自己是那么的不愿意,但也只能认可他人的评价;尽管认可这样的评价,是在无形中承认了自己的笨拙,因为人们往往认为孩子的聪明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父母的基因。尽管给孩子的评价,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但通过大家的传递,这就成了一种事实。 如果我们去医院看病,医生给我们问诊之后,就对我们讲道:“你怎么生这种病呢,你不知道这种病不好治吗?”此时的我们,会不会倍感委屈呢?当我们教育过学生之后,我们对学生说:“你怎么就这么笨呢,你不知道学习是需要聪明的吗?”我想,此时的学生,心中的委屈绝对不亚于在医生面前的我们。 其实聪明与愚笨,只是一种观念而已。曾经听过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钢琴教育家,他教出了无数成名的钢琴家,而且他还具有“华生式”的教育狂言,只要给我一个孩子,我就可以把他教成一位成名的钢琴家。有一天,一位母亲很生气地来到这位钢琴教育家面前,说:“如果你教我家小孩的钢琴,你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自信了。”于是,这位钢琴教育家来到了这位母亲的家里,并开始“欣赏”这家孩子的钢琴独奏。听完之后,他很兴奋地站起来,对小孩说道:“你真是一位天生的钢琴家,在你的钢琴独奏中,我闻到了一位钢琴家的味道。”当孩子听到他的评价时,眼前突然有了一丝亮光。当钢琴教育家走出家门时,母亲迫不及待地责问钢琴教育家道:“你怎么可以欺骗小孩呢?”钢琴教育家坦然地说道:“我是钢琴教育家,不是钢琴家,所以我并没有欺骗任何人。”多年后,这位小孩在这位钢琴教育家的调教之下,真的成了一位知名的钢琴家。 原来一位学生的钢琴弹得如何在不同的人眼中,会形成全然不同的观念。从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些观念的准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观念是否有助于提高孩子对弹钢琴的兴趣,是否有助于孩子将钢琴弹得更好。那么,学生表现的好坏,是不是也会在教师的眼中形成完全不同的观念呢?而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又是否只是一种观念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好学生与后进生,也就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如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是否也可以更换一种观念,从而帮助后进生更喜欢学习,帮助他们生学得更好呢? P2-4 序言 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是此环节的关键。在一个班里,后进生人数不多,但能量很大,破坏性很强,影响面很广。 如何对待后进生呢?是教师们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也是本书要探讨和阐释的内容。 这里所谓的“后进生”,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由于某些教育因素的不良影响,造成思想、道德、学业水平或其它非智力因素方面,处于落后状态,并需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 学生有优差之别,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其责任所在并不是教育好一个学生、一部分学生,而是所有的学生。作为后进生,他们的心理本来就有自卑倾向,如果教师不能将他们与优等生一样对待,那势必让他们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之间产生极大的隔膜,这绝对是有悖于我们教育宗旨的。为人师者,应该一视同仁地尊重每一名学生。 本书从九大方面阐述了对后进生进行转化的方法和技巧:如何正确认识后进生;坚守对后进生的教育之爱;唤起后进生向上的信心;解开后进生的“心结”;有针对性地解决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加大对后进生的学法指导;提升后进生的自身能力;善用工作技巧来解决后进生问题;走出教育后进生的误区。 综而述之,就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后进生”,关心“后进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那么,“后进生”就会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去追求、去拼搏。 编者通过分析整合众多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在融汇大量鲜活案例的基础上,以新颖的创作手法、活泼的编排体例和情真意切的教育语言,精心编写了本书,有较强的可读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目的就是希望能对教师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提供实际性的参考和切实有用的帮助。 本书有较强的可读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对教师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有提供实际性的参考和切实有用的帮助。 不足之处,还望广大教师同仁多提建议,不吝赐教。 钟日祥 2010年夏 书评(媒体评论) 头几天我在图书室看书,无意间又发现了一本教师技能提高丛书——钟日祥老师主编的《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拿起这本书我看了一页又一页,真不舍得再放下,书里的方法技巧,鲜活的案例为我提供了实际性的参考和切实有用的帮助。 ——蒋素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修订版)/教师技能提高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钟日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1554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6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5.1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