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的拉面
内容
试读章节

神的拉面

1

前往浦冈

“喂,胜间,营业部东野丽子的老母亲,活到九十岁,寿终正寝了。我抽不出空,你能不能代替我参加葬礼。地点在山阴的浦冈,稍微有点远。”

“不行不行,我这种无名小卒可不够资格。让寺井课长代替您去怎么样?他看着很有威严,不正合适吗?”

“哦,他可是个一脸刚正威严的男人,比起我们这儿,他倒是更适合去殡仪馆工作呢。不过那天他要去税务局,脱不开身。”

即使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横田课长也会一脸急迫,犹如世界快要灭亡了一般。其他同事都默不做声。而我,因为计划要去一家新开业的拉面店试吃,无论如何都想避免此次出差。

“我手头正忙着做上半年的决算呢。”

“你只会帮倒忙吧。”

确实,我干活抓不住要领,计算起来也很慢,但横田课长这么说也太过分了。他这人过于严厉,发现报告书上有个错别字都要至少训斥我们一个小时,连来送年终礼的快递小哥都被他挑过毛病。因此,就算他工作起来一丝不苟,部长对他的评价也不是太好。

看到我不情愿的样子,横田课长抓了抓长长的下巴,突然换上一副轻蔑的笑脸。

“你的兴趣是到处吃拉面吧?对拉面的兴趣远远大于工作,对吧?说起来,去浦冈的话说不定能碰上美味的拉面店哦。没有比你更适合这件工作的人了。”

这个男人真是完全不明白。拉面本是源于中国的食物,没想到传入日本后更加出名。经过喜爱珍馐美馔的都市人的切磋、研究,如今拉面已经上升到日本文化代表的高度。在听不到美食家批判之声的乡村,怎么可能有美味的拉面!

同事中野在一旁帮我说话。

“胜间没参加过葬礼,连怎么烧香都不会。再说,他有点斗鸡眼,长得像搞笑艺人。这样的长相,再加上万一弄错了烧香方式,其他参加葬礼的人看到他慌里慌张的样子都会忍不住发笑吧。”

这家伙就爱多嘴!不知道他到底是在帮我,还是倒打一耙。

“笨蛋!参加葬礼只要去献香就行了,谁都做得到。烧香的时候只要皱起眉头,学着前面的人的样子做就行了,去吧!”

我向朋友借了葬礼用的礼服。前往那个小乡村要先坐飞机再转山阴线,要花不少时间。我估算着,提前一小时从横滨出发,打算路上用漫画杂志和任天堂的NDS游戏机打发时间,结果一路顺畅,提前两小时就到达了。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破旧小乡村,静静地躺在一片慵懒的光线中。被时代遗弃的斑斑驳驳的公用电话亭;订在住家外壁上的、用搪瓷釉烧制出来的颇具年代感的肥料广告牌;还有一副宣传村内相扑大赛的海报,经历过风吹雨打,就快要剥落了——这些画面依次进入我的视野。

车站前左首边的角落里有一副巨型向导图。向导图画得很简略,而且久经日晒已经退色,不过还是能大概看出这个乡村的整体布局。车站前有一条勉强算得上双车道的路,呈弧形通向远方的群山。这条路的东西两侧各有三条与其平行的路,横向又有五条有些歪斜的小路与之相交。整个村一共就这么几条路。眼下正是过午时分,却几乎看不到人和车。放眼望去,商铺都拉着卷帘门。看来经济不景气的浪潮已经波及日本的每一个角落了。

车站后面是一条还算宽阔的柏油路,穿过一片松树林,通向海边。路的尽头只有一家渔业合作社。为消磨时间,我走到了海边。岸边停靠着九艘渔船,系在一起。一个渔夫坐在一个箱子上,眺望着大海,除他之外再无别人。我看了看表,才过了二十分钟。这里的时间过得真慢,像祖父家的大挂钟一样,指针慢悠悠地移动。

我回到车站前的广场上,环顾四周。连一家便利店都没有,午饭可怎么办呐?我有些担心起来,便留神看车站前的店铺。发现有一家小店,门口立着一块满是尘埃的招牌,上面写着“盖饭、套餐、中华荞麦面”。那不是一家小饭馆嘛!虽然从外观看起来没什么特别,跟周围那些店一样冷冷清清,毫无客人进出的迹象。不过我却感受到一种生火烧汤的拉面店所特有的温暖。我注视着那家店,打起了一些精神,突然觉得饥肠辘辘。

我一边祈祷着这家店还在营业中一边走到店门口。门口挂着一块深蓝色的布帘,久经日晒而有些退色发白,且有多处磨损。布帘上没标店名,大概因为这是当地唯一的站前食堂,所以压根没有起名吧。我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不知为何感到一阵心悸,随即停下了脚步。但最终我还是没有理会这种不祥的预感,伸手推开了拉门。

而这一推,竟成了日后那惊人命运的开端。

2

站前食堂

“打扰了。”

连接土间的店面差不多六个榻榻米大,随意摆放着四张破旧的四人桌。店里没有一个客人。我挑了一张还算干净的桌子,坐了下来。

入口边坐着一个有些年纪的寸头老伯,穿着背心,脖子短粗,正借着从玻璃门外射进来的秋日阳光看一份《山阴日报》。其他店至少会用一声“欢迎光临”迎接客人,这位老伯却一言不发。

老伯大约五十岁上下,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像被随意丢在脸上似的,只靠一副玳瑁框的粗框眼镜勉强将五官维系在一起。脖子上有很多赘肉,凸出一圈,像挂了个轮胎似的。他那张大脸满面通红,真怕他犯蛛网膜下腔出血倒地。

老伯手里的那份报纸像是已经反复阅读过许多遍,上面到处都是油渍和面汤一类的东西。他透过老花镜朝我这边瞪了一眼,又将视线收回去,若无其事地继续看报。这种态度与其说是无视,更像是在表达不欢迎。只见他沙沙地抓了抓半白的头发,任凭头皮屑散落到报纸上,然后站起身,鼓起腮帮子对着报纸吹了吹,头皮屑便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着金光飞散到了地上。

这是开饭店的人绝不应有的行为。老伯叠起报纸,往榻榻米上一扔,然后用不情不愿的口气跟我打招呼。

“客人,你是外地来的吧?”

都没有要给我倒杯茶的意思。

“从横滨来的。”

“来干什么?”

“去参加东野家的葬礼。”

“怪不得。很少有外地人来浦冈。因为这里不是观光地,没什么可看的。也没有大公司大工厂,一天只有五趟慢车经过。就算车上乘客多,也都是去出云、松江一带的。除非参加红白事,没人会在这个站下车。”

“不过,这里不是个很休闲的地方吗?在横滨那种喧嚣的大城市住久了,就会想移居到这种充满乡土风情的地方来。”

听到我这番违心的客套话,老伯那栗子状的原眼睛瞬间放出犹如超新星爆发一样的光。不过他立刻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移开了视线,眼神也恢复到原来阴沉沉的样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虽然只是一瞬间的事,但我却觉得自己看到了什么不该看的东西。

“哦,是东野家老婆婆的葬礼吧?这么说来,倒是有阵子没见到她了,原来过世了啊。那个老婆婆呀,六十五岁的时候丈夫过世,刚守完一周的孝七就开始操持家业,开了一家布料店,生意做得欣欣向荣。她的身子骨可是令人吃惊地硬朗啊,没想到过世了,大概是太过辛劳了吧。”

“遗体告别仪式过一会儿就要开始了,在那之前我想先吃点东西。”

“你想吃东西啊?”

这里是食堂吧,我可是为了吃午饭才进来的,竟然问我是不是想吃东西,这是怎么回事儿啊?我看了看墙壁,估计上面贴的菜单至少也是十多年前的了,大部分退了色,有些甚至剥落了。菜单上写着“拉面五百日元,蘑菇拉面七百五十日元”,此外还有亲子饭、炒饭等,都是些小餐馆常见的食物。

店里面有个小神龛,神龛里摆着一个有啤酒公司标志的玻璃杯,杯里胡乱地插着三支野菊花。在这样一个地方吃饭,绝不可能对食物的味道报以期待吧。

我不想浪费钱,便说:“来晚拉面吧。”

“哦,蘑菇拉面?”老伯的视线仍集中在报纸上,淡淡地回了一句。

“不,就要普通拉面。”

“我这里可没有什么不要钱的食物。”

“我要一碗五百日元的拉面。”

“我这里的蘑菇拉面可是山阴第一。来这里的客人全点这个。”

“那个,我并不是太饿,来一碗拉面就行了。”

“别那么客气啦,来碗蘑菇拉面吧。”

我看了看装傻的老伯。他是耳朵不好使吗?我将嘴凑到他的耳边说:“拉——面——”

“是蘑菇拉面吗?”

“是没有蘑菇的拉面!”

我忍不住提高了音量,冲老伯使了个眼色,然后靠着墙,手指着菜单再次叮嘱说:“要这一个。”

“这样啊,你早点儿说明白就好了嘛。喂,克子,客人点了一碗蘑菇拉面。”

店里有一条昏暗的走廊,厨房似乎在那条走廊的深处。

“好,一碗蘑菇拉面。”

远远地传来了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应该就是从厨房那里传来的。

P3-10

后记

随着社会风潮的改变,现在的人,别说工作四十年,工作五十年、六十年都不在话下。我以白领的身份工作了四十年,那段岁月对我来说颇具成就感,但只能把自学生时代萌发的、想写小说的炽热愿望深藏心底。

上大学时我选了应用化学系,上学时却一个劲儿地埋头阅读各类推理小说(过去叫侦探小说)、文学名作和评论,这项爱好和大部分理科学生相差甚远。我曾经因为沉醉于都筑道夫先生的著作《向猫舌打钉》,而自称其忠实读者前往他家中拜访,厚着脸皮和对美国侦探小说了如指掌的都筑先生就推理理论交换意见。那天,都筑先生还带我去了他常去的位于新宿的酒吧,他的得体周到让我受宠若惊,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踏入社会后,我先在一家制造型企业从事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后来离职,和别人一起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不停去海外出差。当时我正处于成长期,因此全身心都扑在工作上。在那段时光里,工作就是我的人生。

当到了退休的年龄,离开工作,孑然一身后,我的心中又涌出了激情。那是源自年轻时代未能完成的、“想写小说,特别是想写无厘头小说或非现实小说”这个梦想的激情。即使过了四十年,这个梦想也没有消失,这令我自己都感到吃惊。我打开学生时代的日记,小说的点子、情节设想等纷纷涌出来。其中既有千巴巴、过时了的东西,也有依然可用的片段。白领时期的日记中也有有趣的内容。

我以这些东西为基础开始写短篇,然而我发现,长达四十年的职场生活迫使我养成“商业文书”的写作习惯,这和小说完全不同。前者以“逻辑”、“正确”和“快捷”为主,小说的要求则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完全相反。我阅读了好几本有关“如何写小说”的书,但不同作者写法不同,几乎没有参考价值。

出于上述理由,我从二〇〇七年开始参加“朝日文化中心”新宿教室开办的创作讲座。讲师是原《小说新潮》主编校條刚先生。幸运的是,他对我写的无厘头小说非常感兴趣。

收录于本书中的短篇,都是以“某一天,平凡的生活突然被撕开一道裂缝。被拖入非日常异世界中的主人公该如何面对这闻所未闻的困境”为中心,共通点则是“食物”这一关键词。正如每篇中出现的料理各不相同一样,每个故事也备有备的滋味,这也是我引以为傲的地方。关于“食物”,我还要补充一点。我在世界各地出差的时候,充分发挥了贪吃鬼的天性。每到一处都会去品尝美味的料理,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美食知识。妻子过世后,我开始在家磨炼料理技巧,实际操作经验也让知识越发渊博。

最后我要说的是,本书由校條刚先生策划,得到左右社法人小柳学先生的理解和支持,才得以出版。没有二位的鼎力相助,本书无法得以付梓。此外得到了阿刀田高先生的推荐,实在令我喜出望外,在此我要表示深深的感谢。

二〇一二年二月吉日多纪光

目录

神的拉面

啃噬大战

美味诱人的玛利亚

飞天仙人食

萤火虫与西兰花汤

天国的味道

后记

内容推荐

《神的拉面》由多纪光编著。

《神的拉面》简介:

73岁新人作家的生活智慧,全部融入浓浓的拉面汤里!看起来很美味的旅行书。听从鼻子的引导,一场上天入地的神奇美食之旅。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发掘美食的旅行!七十三岁“新人作家”多纪光发表如此宣言。早年的公司上班族生活让他有机会巡游各国,品尝到各地美食,同时,伴随美食听到了光怪陆离的故事。退休后,老人决定把这场美食之旅记录下来,经过时间的沉淀,加入不同国家的特色调味料,完成一桌口味迥异的大餐。

编辑推荐

《神的拉面》包括6个风格各异的短篇故事,发生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地方,唯一共同的主题是“美食”。能让人飞上天的神仙食是什么配方;天国里的三餐是什么味道;职场女性在家做的菜又藏着怎样的辛酸……作者多纪光将自己的人生融进汤汁,辅以幽默怪奇的小料,烹制出这道滋味醇厚的“神的拉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的拉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多纪光
译者 赵嵩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10680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8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2013265177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3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Sayusha Ltd.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