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人类学视野下的大调曲子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每次返乡总不忘到大调曲子窝去“熏”一下。不仅仅是因为一直持续关注、研究大调曲子,更重要的是在大调曲子的唱奏和研究中,找到了一种乐趣——快速地在局外人和局内人之间转换并不断地有新的体会、发现,此书就是其成果体现。多个视角、多个维度去看待大调曲子,尽可能认知、发掘大调曲子及其所属中国传统音乐中被掩盖和未被发现的特质,既是解读尝试.也是后续研究的方向。虽嫌视野不够宽广、理论分析不够深入,但其中的独到之处,也许可为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简介 李海萌,字木之,音乐文化学者。器乐演奏者。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师范大学)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三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黄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童年启蒙于笙,继而转习三弦、京胡等其他乐器。现致力于音乐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民族器乐演奏实践,倾向从学理上探究器乐演奏的艺术表现与传统艺术的传承。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阳新采茶戏彩调研究》《木之民乐作品选》等3部,主持参与省级各类项目10余项,创作作品《崂山道士》《天女的敦煌》《悖》等获多个奖项。 目录 前言 大调曲子源流研究的构想 大调曲子源流初探 大调曲子传入南阳时间考辨 板头曲的来龙去脉 大调曲子中的三弦 浅谈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三弦演奏的若干特点 大调曲子雅集性研究 雅集型乐种特征论 三弦独奏板头曲《打秋千》的重音及演奏 丝竹置换及其意义 新媒体在“非遗后”时代的有限作用 空间生产理论视野下的口传心授 参考文献 附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人类学视野下的大调曲子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海萌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66319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0 |
| 出版时间 | 2022-07-01 |
| 首版时间 | 2022-07-01 |
| 印刷时间 | 2022-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40 |
| CIP核字 | 2022113216 |
| 中图分类号 | J826.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