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诗的见证(精)/文学纪念碑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米沃什1981年至1982年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诗学讲演的结集。米沃什汲取奥斯卡·米沃什等人的诗歌观,提出了诗歌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问题,以及诗人如何应对和突破这些问题或樊笼。他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 作者简介 切斯瓦夫·米沃什,一九一一年生于立陶宛,二战时参加了华沙的抵抗纳粹的运动,战后作为波兰文化专员在纽约、华盛顿和巴黎工作。一九五一年出走巴黎,一九六〇年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是美国人文艺术学院会员之一。一九八〇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二〇〇四年去世。米沃什的诗歌注重内容和感受,广阔而深邃地映射了二十世纪东欧、西欧和美国的动荡历史和命运。其主要著作除了诗歌外,还有《乌尔罗地》《路边狗》《被禁锢的头脑》等随笔和思想性著作,被视为二十世纪东欧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目录 一 从我的欧洲开始 二 诗人与人类大家庭 三 生物学课 四 与古典主义争吵 五 废墟与诗歌 六 论希望 索引 译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诗的见证(精)/文学纪念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
| 译者 | 译者:黄灿然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58369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21 |
| 版次 | 2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80 |
| 出版时间 | 2016-09-01 |
| 首版时间 | 2016-09-01 |
| 印刷时间 | 2022-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40 |
| CIP核字 | 2016154446 |
| 中图分类号 | I05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7.25 |
| 印次 | 3 |
| 出版地 | 广西 |
| 长 | 192 |
| 宽 | 137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